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安排了《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文章通过记叙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这个鲜活的故事,向当今的小学生再现了解放前一位年轻国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提倡把思考时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连续讲授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潜心会文。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单凭"生本交流""生生合作",难以深入体悟那些远离他们生活的事件与人物。笔者以《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拓展文本,教会学生潜心会文。一、拓展历史背景【课例】在学习"徐悲鸿受辱立志"时,执教老师设计了如下活动:  相似文献   

3.
追溯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其渊源久矣.然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与实后,由于课标通篇很少提及"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都是"感悟""体验"等说法,于是人们的思维陡然间发生了转折,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纷纷将目光瞄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上面,"训练"似乎一下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追溯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其渊源久矣,然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与实施后,由于课标通篇很少提及“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都是“感悟”,“体验”等说法,于是人们的思维陡然间发生了转折,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纷纷将目光瞄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上面,“训练”似乎一下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一、读题,复习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出示)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陈列临摹优异承认震惊(师指名朗读并相机正音生齐读)。师:读了这些词语,你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生:课文讲了徐悲鸿得到著名绘画大师达仰的赏识,却引起了一些外国学生的嫉妒一名外国学生嘲笑他学不了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学目标1.品读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以及爱国之心与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7.
徐悲鸿是近代中国美术界有重大影响的画家。1895年,徐悲鸿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乡村小镇的贫寒画师之家。13岁时,家乡发大水,他跟随父亲到处为人画肖像,写春联,完全依靠卖艺为生。17岁时,由于父亲得了重病,他独自挑起全家8口人的生活重担,在宜兴三个学校同时担任图画教师。徐悲鸿  相似文献   

8.
国画和西洋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互不相识,各行其道。直到上世纪初,国画才开始寻求转折和突破。一些致力于改革国画的艺术青年,远渡重洋,留学德国、法国、日本、美国,在正规地接受西洋美术教育后,开始创造性地融合中西画法。  相似文献   

9.
董广本 《快乐阅读》2011,(23):153-154
前一段时间参加江苏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网络培训学习,聆听了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李勤老师的讲座《教材解读与处理》,很有感触。本文结合《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谈谈自己对教材解读与处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呼唤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倡导以"学"为中心,立足学生的主动发展。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就是变"教学"为"学教"——为学生而教。这不是简单的行为动词词序的变化,而是一种理念的彰显。本课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这正像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且据此进行教学。本教学设计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品尝探究和成功的喜悦,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文本中的语言,蕴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所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从文本中关键的词句和意象出发,通过对关键的词句的诵读和领悟,浸淫于文字营造的特定语境中,感受着语言的精妙、语言的魅力,此时学生的阅读与文本的视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教学过程一、名画导入,初读课文1.(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同学们知道这幅著名的奔马图是谁画的吗?对,是我们著名画家徐悲鸿所作。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同学们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徐悲鸿?(学生介绍徐悲鸿)今天老…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文本中的语言,蕴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所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从文本中关键的词句和意象出发,通过对关键的词句的诵读和领悟,浸淫于文字营造的特定语境中,感受着语言的精妙、语言的魅力,此时学生的阅读与文本的视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述的是年轻画师徐悲鸿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教学中,张忠艳老师抓住文章情感的主旋律“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一唱三叹,用绘画大师徐悲鸿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刻苦学艺的精神激励并唤醒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敏锐地发现隐藏在课文中的几把钥匙,带领学生"打开"课文,领略课文的独特魅力.在学校老师们的指点下,我就抓到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几把钥匙. 钥匙之一——承上启下的关键词语 每篇课文都是教学专家们精挑细选出来的语言典范,结构严谨、衔接自然.当然,这离不开起着桥梁作用的关键词语的功劳.以下是对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这部分内容的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原设计] 师:他为什么会励志学画呢?轻声读一至三自然段,边读边体会. (1)出示重点句"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大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有不少传闻甚广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画猫赠“马”这两件事最能反映他的人品。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新四军军部9千余人遭到国民党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也被俘虏。国立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在中大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满怀悲愤地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猫须挺直如利锥,咬牙切齿,要捕捉老鼠。不久田汉来访,悲…  相似文献   

16.
语文二册38课《学画》,生动地记叙了古时候王冕刻苦学画的故事,表现了王冕热爱大自然,勤奋好学的精神。假如我教《学画》,打算这样处理: 课文共分三段,即原文的三个自然节。第一段,写王冕家里很穷,但他能一边劳动,一边学习。这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交代人物姓名,第二句写王冕苦难的身世,第三句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情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十个生字,重点识写"绘、认、列、杯。绩":学会运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识字,并把汉字写匀称;培育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理解“倦、疲倦、陈列、错误、励志”等生字新词,掌握解词方法;认读“倦、列、租、杯、购、错、误”这七个生字,会写这七个生字。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2.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情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