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价值观作为学校内部人员判断事物、行为的统一标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文化是学校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形态.其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价值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文化的建设.首要就是学校价值观的反思与构建.  相似文献   

2.
主题型学校文化是蕴含着学校文化主题思想的一种学校文化类型,是由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环境)文化构成的价值行为体系.山西省长子县东方红学校基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校名"东方红"凝练出"阳光文化",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在学校阳光文化的统领下,建设阳光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逐利行为虽然可解决学校办学经费紧张问题,但也严重影响着教育公平,更容易成为滋生教育腐败的土壤.对学校逐利行为,应从其产生的原因——发展中经费短缺、教育立法滞后、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教育管理体制不顺等入手,通过制订《学校法》明确学校的办学行为界限,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将学校办学行为与商业行为分离,加强对学校资金利用的法律审查等途径逐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校长领导行为越来越受国内研究者的重视,这是由校长之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决定.运用LBDQ-XII.量表、通过江西省391名中学教师,对公立中学校长的建立结构行为和关心体谅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中学校长的建立结构行为显著高于关心体谅行为(2)不同性别、年龄、学校所在地、学校类型、学校规模的校长领导行为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教师所感知的校长领导行为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中学校长与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学校长的领导水平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点、学校作风、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简言之,学校文化就是一个学校长期积淀的由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自1978年巴斯提出变革型领导以来,变革型领导逐渐在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和教育管理等领域引了起广泛关注.本研究自编问卷并在江苏、湖北、重庆3省(市)展开调查,对学校变革型领导行为效能展开多维测度.研究发现:学校变革型领导行为水平相对较高,但行为效能水平相对较低;学校变革型领导行为效能差异相对较大,但整体效能水平相对稳定;学校变革型领导行为效能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但可预测性相对可靠,逐步多元回归模型的联合解释变异量达52.8%.因此,学校领导者要转变领导方式,以提高学校领导行为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市4所打工子弟学校和3所接收流动儿童的公立混合学校的1146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题行为问卷、师生关系问卷、学业行为问卷考察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特点,并比较打工校与公立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状况的差异.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在外化问题行为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师生关系、学业行为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2)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年级与学校类型的交互作用.(3)聚类分析发现,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分为三种类型:和谐型、一般型、高危型,分别占27.9%、48.1%、24.0%.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类型校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认知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根据对方的外显行为判断对方的心理状态、动机和目的,这样就容易产生一些人际交往能力的行为偏差.因此,了解这些偏差的表现和特点,有助于我们预防及矫正人际交往能力的行为偏差,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加强学校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于学校文化,尽管学者们的观点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是认为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而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哲学,它决定着学校的性质、发展方向和发展高度.  相似文献   

10.
《学生行为守则》是规范学生在校行为、协助教师教学行为及学校管理行为的重要文件.《学生行为守则》在美国中小学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法律效用.美国中小学《学生行为守则》体现程序正义原则和规范导向特点,以学生的权利和责任为法律依据,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分类、分级界定,并明确规定了各种违规行为导致的相应惩罚.其教育惩罚措施具有灵活性、可选择性、系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鑫 《教育探索》2007,(7):139-140
学校价值观是学校处理校内外事务、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的一整套标准体系.它赋予学校事务以意义并以此为基础统合教师的行为.因此,学校价值观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研究采用修订的学校组织气氛问卷和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对131名初中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学校组织气氛的知觉程度以及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并揭示了中学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学校组织气氛各因子中,亲密行为得分最高,其次为支持行为、同事行为、限制行为、疏离行为,监督行为因子得分最低.(2)教师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对学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为同事、教学工作,对工作报酬的满意度最低.(3)学校组织气氛各因子中的支持行为、同事行为和亲密行为与教师总体工作满意度呈极其显著正向高相关;限制行为和疏离行为与教师总体工作满意度呈极其显著负向中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一、追逐打闹行为的实质 中小学生的追逐打闹行为是校园常见现象,常被当作消极行为受到学校纪律禁止,或受到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干预.但实质上,追逐打闹是所有灵长类动物(包括人)和大部分哺乳类动物的一种本能的游戏活动.英国人类习性学家布洛顿·琼斯(N.G.Blurton Jones)早在1969年就研究过此类行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有关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主要围绕学校规模如何影响学生、教师和学校组织等问题展开,主要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费用相关的方法、社会生态学的方法、学校聚焦的方法.其研究结果更倾向于支持发展较小规模的学校,以更利于完善学生学习行为、教师行为以及学校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5.
校长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之魂 校长是学校之魂,首先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之魂.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尽管思想、理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却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实在在地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引领着我们的教育行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正如人们所说,"请关注你的理念,因为理念决定你的语言;请关注你的语言,因为语言决定你的行为;请关注你的行为,因为行为决定你的习惯;请关注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决定你的性格;请关注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决定你的命运."可见,人们只有发于理,才能施于行、成于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重点学校制度的一个重要假设是重点学校可以把自身的高质量办学行为作为给其他普通学校的示范,但重点学校在办学上是否真的优于普通学校,学界和公众一直存在争论,并且已有争论大多没有证据支持.本研究运用全国5个城市60所学校校长问卷所获得的数据,对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校长领导行为进行分析.本研究获得的一个主要发现就是尽管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在所有的背景变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的校长领导行为并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重点学校有更好的办学质量这一假设并没有得到验证.本研究结果也提示,需要进一步关注为什么背景迥异的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在校长领导行为上出现“同态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组织文化就是组织所具有的个性,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组织人员所持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视觉形象的综合体现."应试"制度下的学校组织文化是以"分数"为核心的,"分数"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呼吸",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教师和学生行为方式及学校的视觉形象等均支持着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行为的地图,"八维行为模式"详细而又忠实地描述了学校课程领导的八种行为:课程目标激励、优化课程内容、监控教学过程、赏识教学成绩、关注教职员工、激励课程创新、优化教学环境、赢得外界支持.这为理解和实施学校课程领导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19.
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情绪智力与学校社会行为水平之间的关系.利用《情绪智力问卷》与《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220名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学校社会行为水平进行调查,了解性别与年级对两者的影响及其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性别与年级对情绪智力与学校社会行为水平产生显著性影响,情绪智力对学校社会行为水平具有显著性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建设:三个基本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分析了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到的三个基本概念:文化、学校文化和学校文化建设,把文化界定为在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并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表现、传承和追求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语言符号、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的有机体:把学校文化界定为以学校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学校生活中一整套的观念体系、制度安排、行为方式、语言符号、风俗习惯以及环境特征的有机体;把学校文化建设定义为一种学校文化形成或不断重构的过程.一种整个学校从观念到制度和行为的全方位变革过程,其目的在于更加体现学校组织的教育性特征、更好地实现学校组织的社会价值、更加有效地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