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据报载,一位新毕业的年轻教师,因为期中考试自己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比另一个班差几分,学校领导决定不让他继续教数学,安排他教其他课程。不久,这位教师在家自杀。造成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管理者只注重“工作体”的教师,而忽视了作为“生命体”的教师的存在。当然,这个例子不具有普遍性,但至少说明,一些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需要更新,管理策略和措施也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2.
改善教师生存状态——从“工作体”向“生命体”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文根 《教育探索》2006,42(7):89-91
教师的生存状态是当代教育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教育管理上的误区,过分看重教育的功利性,缺乏教育的人性化管理,造成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重,导致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下降。改善教师的生态状态,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的对策:一是实行人性化管理;二是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三是从“工作体”向“生命体”回归。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的回归与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教学的回归,首要的是从"写作体"向"生命体"回归:作文教学的突围,急需的是从功利和"应试"的过度追求中突围.突围是为了回归,回归才能更好地突围.  相似文献   

4.
教师管理回归生命,关注生命,意味着学校管理者将管理思考的视野从教师工作领域转变到生命领域、将教师的发展目标由工作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当下,应着力营造和谐的教师管理文化——感激、赞赏、公平和引领。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提供能源,让教师拥有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两个实际情况出发,论证了作文教学须回归记叙文的教学为主。然后从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就高中作文教学训练的若干具体做法,在教学意义上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究,在高中作文现阶段的教学中的若干教学环节和具体训练方法上提出了作者的见解,对于现阶段高中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教授了多种方法,但是学生的文章常常千人一面,难以打动人,更难以更上一层楼。本文主要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挖掘其产生根源,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感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渴望从中唤醒学生内心的美。  相似文献   

7.
吴博翔 《宁夏教育》2002,(10):35-35
大纲要求:作文课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作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创新。作文教学的自主性其根本就是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其内涵是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唤醒,上好自主作文应从。做’开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仅就“寓心理疏导于作文教学之中”的实践研究尝试表述.  相似文献   

9.
10.
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整体秩序似乎尚处于“亚混沌时代”,从内容到形式都缺乏应有的章法,导致诸多无序现象,使初中作文教学饱受社会各界质疑与非议。鉴此,笔者拟对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的理论改革,已经把教育教学融入到儿童的生活领域中,数学课程作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应该探求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揭示数学的本义。根据生活的涵义、儿童生活的特点,回归生活的数学教学要把封闭式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让儿童从“书本世界”或“学科世界”中解脱出来,让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并以学生和学生生活为背景形成理念,研究策略,促进学习与生活的整合,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考语文作文的阅卷是一项科学而严肃的工程,从这个教学检验的终端来反观作文教学,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示。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高下之别的首位考量因素,正确深刻的立意源于丰富而有深度的思想;内容是文章的血肉,例证和说理是构成内容的核心要素,而它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获得;结构和语言属于形式的范畴,为内容服务,其内在的章法品质,构成文章思想内容之外的另一种力量,值得关注推敲。  相似文献   

13.
考场作文是对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它与平时作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时间上受到了严格限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一个人的写作潜能写好考场作文,这是许多专家十分关注并为之艰苦探索的问题:写好考场作文关键在于:认真审题,切中题旨;仔细琢磨,把握文体;反复推敲,突出立意;精细构思,完美结构;精心选材,丰富内容;字斟句酌,精确表达。  相似文献   

14.
教学回归生活的文化哲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本体思维方式的转向中,教学回归生活既有教学立足当下的理想性寻求,也有教学指向社会的批判性诉求,还有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性提升。教学回归生活所孕育的教学的理想性、批判性和个体性统一的文化特性,呼唤、蕴涵了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生命存在及其展开的文化本体存在。这种文化本体存在通过课堂知识教学作为内容、形式、价值的连续统一体得到了建构,学生的生命意义得以体现,精神世界得以丰富。  相似文献   

15.
"还教于师",是美国学者罗宾·巴罗在《还教于师:课程批判导论》(1984)一书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似乎有点怪.因为只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都能见到教师在"教",见到教师"满堂讲",或"满堂问",学生"满堂听",或被动地答,难道成千上万教师不是几乎每天都在"教"么?有什么"教"可还?相反,我们有感于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学"得太累,所得甚少,倒是呼吁教师把"学"还给学生,而"还教于师"又从何说起呢?  相似文献   

16.
回归生活的德育课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往的德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要摆脱这一困境,必须将儿童的整体社会生活纳入课程,为儿童反思、整理自己的生活提供专门的时机与引导。目前课程标准制订和教材编写的改革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应当让习作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悟出作文的真谛--生活是精彩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应当让习作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悟出作文的真谛——生活是精彩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种特有性源于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无论是未特定化的自然生命,还是超自然的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其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就决定了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美注生命是教育的根本使命.然而,现代学校教育由于追求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这一根本使命.因此,素质教育呼唤教育回归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