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传统民俗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俗是我国人民对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言,民俗形成与演变的自然基础是地理环境,民俗的传播与扩散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民俗的区域差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反映,民俗也是人们适应地理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了民俗与民俗音乐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在现今高科技社会的发展中,民俗与民俗音乐相互渗透,水乳交融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译者是翻译中的最具主观能动性和最活跃的因素,译者的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以中国传统音乐标题翻译为载体,从翻译的过程,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译作与原作的互文性三方面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音乐与乐谱之间的关系,是音乐学中一个未被全面认识的问题,本文通过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器乐和戏曲音乐两个方面与乐谱的分析与研究,来说明我们中国传统音乐与乐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民俗的特征和功能、中国传统民俗的特殊性以及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 ,决定中国传统民俗对中国农村文化建设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当代农村文化建设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民俗 ,坚持既继承优良传统 ,又移风易俗 ,树立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  相似文献   

6.
出于宣扬教义、体现宗教伟岸精神的现实需要,佛教、道教音乐大量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优秀成分,而中国传统音乐也不断地汲取宗教音乐中的因素以充实自己。佛、道等宗教与中国传统音乐之间的关系,显示出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和借鉴,体现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民俗与当代中国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的特征和功能、中国传统民俗的特殊性以及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决定中国传统民俗对中国农村文化建设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当代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民俗,坚持既继承优良传统,又移风易俗,树立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  相似文献   

8.
传统音乐在豫北地区借助节日、祭祀或婚丧嫁娶等习俗传承与传播。其在历史上曾对社会进步起过积极地推动作用。理应把传统音乐视为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中的不可忽略的一门课题,并加以研究和扶持,使其继续繁荣,并进一步得到更好地传承、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岭南民俗音乐是岭南地区特有的民俗艺术形式,起源于商周时期,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的精品。岭南民俗音乐风格独特,能够给人以清新之感,且不失优雅,令听者产生轻松、愉悦之感。岭南民俗音乐目前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已经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岭南民俗音乐在民间延续几千年而经久不衰,其主要的存在价值在于其乡土文化的定位而在区域范围内所发挥的社会价值。基于当代的社会环境,岭南民俗音乐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依然非常有助益。本论文针对岭南民俗音乐的社会价值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音乐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与审美追求中,形成了以线性形态为根本特征的音乐表现形式,这种横向的线性形态基于深厚的文化基础与音律基础,显示出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民族精神和审美习惯。线性形态的音乐语言具体表现在调式调性转换和旋律发展多个方面。把握传统音乐的线性特征,是深刻解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内涵、完善中国传统音乐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方音乐理论为基础的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没有注重从音乐本体方面培养音乐学子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实践基础,也忽视了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者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中国传统音乐基本上在民间以自生自灭的方式存在,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实践形成脱节现象。半个多世纪以来,音乐学术界对中华母语音乐及音乐教育的关注和呼吁不断,很多音乐学家倾注了大量心血,凝聚成多部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专著陆续出版,为实行中华母语音乐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发展民族音乐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高校音乐教育应该尽快承担起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重任,期待中国传统音乐早日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全球一体化的社会背景,要求我们用多元文化视角去接受差异、应对变革.多元文化语境下,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丢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藏量丰富,并有很高艺术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致使传统音乐不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在普通音乐教育中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是改变这一面貌的重要途径."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民族文化保护措施的出台等,使我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3.
从萧友梅对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音乐创作以厦音乐教育活动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在音乐上主张全盘西化的人,相反,他为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阐述了中国民乐室内声学环境研究的意义;接着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了本课题研究存在的几点矛盾;最后探讨了如何将创新思维和系统科学方法运用于中国民乐室内声学环境的研究,并提出了大系统研究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5.
千百年来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经过历代声乐家和声乐理论家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实践 ,已经逐步形成了较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对歌唱的发声、呼吸、共鸣、润腔、咬字吐字和情感表现的要求以及训练方法和审美标准。因此 ,运用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的精髓来指导现今的声乐教学 ,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音乐的历史悠久,传统中国文化对传统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音乐作为特定时代的生命表现,它总是特等文化的产物。离开了文化这个本体音乐就难以得到深刻的感受和阐释,难以见出丰厚的底蕴和活力,同时也使自身的发展失去本源性的根据和动力"。音乐的发展总是带有特定历史时代的影子,总是难以逃脱文化对它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天华是近代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国乐大师,他的一生为改革国乐而奋斗不息,开拓了二胡演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对民族器乐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刘天华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纵览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前辈们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和经验。到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音乐史学家们对研究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和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使他们更加意识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学习研究中国音乐史既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也是认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从音乐的结构出发,对中西方传统音乐之差异进行宏观逻辑、语言表现和文化深层的比较论述,指出了各自的特征,并且提出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关于中西方音乐的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