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具有缜密的结构,丰富的内容,更要有斐然的文采。抛开结构与内容,如何使文章富有文采呢?修辞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语言文采斐然。因此本文想要讲的是初中生如何利用修辞来增加文章的文采,将作文提升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2.
“作文难 ,难于上青天 !”同学们常常感叹地说。不错 ,要想写好一篇作文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当然也不是高不可攀。除了要有新颖的立意、巧妙的构思、恰当的表现手法之外 ,语言的精美也是忽视不得的 ,正所谓“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在长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最大的问题是 ,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语言过分“朴实无华” ,缺乏文采 ,从而显得干巴无味 ,失去吸引力。既然作文语言没有味道 ,不妨为其添点“味精” ,使之文采丰腴 ,情味醇厚 ,读之如品佳肴 ,余味无穷。这里介绍几种添加“味精”的方法 :1 修辞巧用。人人都知道要运用修辞…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指的就是文采。一篇文章没有文采,读它就如嚼蜡。因此,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令人耳目一新,就得精心推敲语言,着意雕琢文采之花。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语言便是衣裳;如果能给主题披上一身亮丽的外衣,那么它就会让你的文章魅力倍增。一、运用修辞,追求韵律美。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艳朵奇葩。妙用比喻,形象生动;铺陈排比,气势恢宏;大胆夸张,灵动飞扬;……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插上几朵,或使文章富有韵律美,或使文章生动形象,让读者通过联想、想像,就能达到身临其境的美妙境界。…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作文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作文的评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水含珠而生色,山蕴玉则生辉。"孔子又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那我们怎样对文章的语言进行锤炼加工,让它听起来生动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看起来光彩照人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一、活用修辞亮出文采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比喻拟人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美感;排比对偶可使语言富有气  相似文献   

5.
考场作文要想获取高分,就应在文从字顺、表达清楚的基础上增添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指语言变化多,用语精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是有文采,善用修辞、意蕴丰富是有文采。如何在考场这一特定的情境中让语言“出彩”?我们将在7、8、9三期中谈一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决定着一篇作文质量的高低。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缺乏文采的文章是没有吸引力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一等作文有严格的要求,这就是“主旨鲜明,表达有文采”。文采,主要是指语言要新鲜活泼,充满灵气和个性。同时,好文章一定要显示出内在的文采,要体现出作者思想的个性美,要新意迭出。  相似文献   

7.
王贵兴 《阅读与鉴赏》2009,(8):56-56,13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需要具备深刻的主题、新颖的题材、创新的结构,还有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语言优美靓丽,文章文采飞扬。讲究文采是美化作文语言的“不二法门”.是做好考场作文的制胜宝典.也是我国悠久辉煌的文学之优良传统。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缺少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流传也不会久远。刘勰说:“文温以丽,可谓乎一字千金。”除了强调文章要惜墨如金。唯陈言以去之处,还应讲究词藻和语言的优美。使得文章得于柔和之美。  相似文献   

8.
编辑往来     
《小学生》2016,(Z1):96
来自太原的"木宝贝儿"问编辑部:怎么样才能写出文采飞扬的作文呢?主编说:一篇文采飞扬的作文必定是吸引读者的作文,而要让作文文采飞扬,必须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彤彤姐姐说:首先,可以恰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和古代诗文,能收到言简意丰、增添文采的效果。"好山好水"哥哥说:可以适当运用比喻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让人充分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  相似文献   

9.
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中 ,对作文发展等级中的要求就有一条是“有文采”。这里的“文采” ,指的是文艺方面的才华。在高考作文评分中 ,“文采”已成为评判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语言是比较稳定的因素 ,它最能显示出考生实际的写作水平。文章是否有文采 ,是高考阅卷人比较容易把握和评判的 ,是显而易见的。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必须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把“有文采”作为训练的重点。一般说来 ,要做到“有文采”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修辞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考作文"有文采"标准:"词汇丰富,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丰富","文采"是作文"发展等级"重要标准。近年来,各地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作文评分标准中语言的比重。"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灵动的词语、飞扬的文采、诗意的语言能够给文章增添无穷的魅力。那么,如何让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呢?不妨看看2011年中专满分作  相似文献   

11.
“有文采”即讲究作文语言的艺术性,做到意蕴深刻,形象生动。这不仅是作文发展等级的一个要求,而且是高考作文加分的一个要素。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从古至今,语言苍白,呆板枯燥的文章是根本没有市场的,而那些文质兼美,选语精工的文章无不受到读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文采斐然,鲜活亮丽,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有文采呢?如果从下列几方面加以练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巧用修辞“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是加强文章表达效果最恰当的语言形式。其中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  相似文献   

12.
作文要想得到高分,语言好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有文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发展等级评分的内容之一。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中,一篇篇文采飞扬的佳作成为作文的一大亮点。而修辞出新,文句有意蕴则让这亮点更加  相似文献   

13.
一、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文课《考试大纲》中对修辞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所谓常见的修辞方法就是指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8种。怎样才算“善于”?就是要恰到好处、灵活多样、富有创意。恰到好处是在该用的时候用;灵活多样是指手法多变运用自如;富有创意则是新颖而不落窠臼。适当运用设问、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做到善用修辞出文采。比如在一篇题为《我的财富》作文中,小作者用排比句写出了读书的妙境:余秋雨先生牵着我的手带我踏着阳关雪寻觅那敦煌旧事;三毛领我一路闯过西班牙、德…  相似文献   

14.
对一个人来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对一篇作文来说,最好的打扮就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了。修辞在作文中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使作文富有文采,而且可以使全文富有美感,让原本普通的表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写作时常感觉语言平淡,味同嚼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分数自然“走势低迷”。怎样使妙笔生花,文采斐然呢?语言艺术大师鲁迅曾说:“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由此可见,在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大大增  相似文献   

16.
<正>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即"文采",即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写作考场作文,我们要追求文采,做到文辞靓丽,语句华美,意蕴丰富,这样才能在发展、创新等级上获得理想的分数。然而很多同学的作文常常呈现下列问题:用词不生动、句式欠灵活、修辞不丰富、表意较浅显等。这些突出的问题,使得文章语言不美,读之味同嚼蜡。作文之时,我们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好!如果你认真阅读了前几期《简快作文》,相信现在你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写出一篇叙事清晰、结构完整、中心明确的作文了。老师祝贺你取得的进步。在读同学们作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的作文语言流畅,没有错别字,可是读起来干巴巴的,苍白无力,平平淡淡。怎样才能让作文语言生动、优美,富有文采呢?老师这就教你几招。  相似文献   

18.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重视文章的文采,自古有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将“有文采”列为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充分重视。但是,很多同学的写作只追求记叙文、散文的文采,忽视了议论文的文采,以致把文章写得干巴巴的,无精打采,“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实际上,议论文不仅要讲求语言准确、严谨,而且也要追求鲜明生动,富有文采,以此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文采”的语言来自精心的打磨。那么,如何打磨议论文的语言使之文采飞扬呢?一、表达要富于变化,句式要灵活多样首先是精当地遣词造句,丰富词汇,…  相似文献   

19.
这里所说的“亮”,是指语言的鲜活生动,富有文采。中学生在写记叙文和散文时,还能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而对议论文,则认为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就行了,没必要去“粉饰”,结果语言常失于枯燥单调、苍白无力。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议论文要想以理服人,同样需要文采情趣。文中有几处鲜活生动富有文采的妙语,可使全篇生色。  相似文献   

20.
在考场作文中,决定它分数高低的,往往是文章的语言。如果作文立意不错,构思也巧,可是语言平平,甚至苍白无力,无论如何是得不到高分的。反之,形象化、个性化的语言却能让阅卷者耳目一新、为之一振。好的作文一定要有好的语言表达。让学生的语言多一些魅力,为文章添几分文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巧用各种修辞,为语言增添情趣美,加强表达效果。鲁迅说:“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可见,修辞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用得好,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满、化粗略为细腻的效果。运用比喻,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运用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