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魏晋南北朝诸多文学集团中,“竟陵八友”是一个真正的文人群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规模大、时间长.“竟陵八友”文学集团时跨齐梁两代.早在齐初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相聚时,就有一大批文士陆续参预,如宗夬、王僧儒、孔休源、范缜、江革、谢璟、张充、王思远、陆慧晓、柳恽、刘绘、虞义、王亮、丘国宾、萧文琰、丘令楷、江洪、刘孝标等.到了梁天监年间,又有刘孝绰、刘苞、刘孺、张率、殷芸、刘显、到溉、到洽等后进聚集周围.其人数之多、声势之大是前代文人集团所不能比的.  相似文献   

2.
王卫东 《职大学报》2015,(3):1-6,110
"女性文学"为人类了解自身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推进了人类的自我认知和发展,"男性文学"与"女性文学"相对应,是一种互补关系。"男性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文学,从文学作品出发,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个层面是研究作为性别的男性女性之异同,第二个层面是研究作为个体的男女之异同。共同推进文学研究,也共同推进性别研究,共同推进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和新阶段,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我国长远发展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思想,它也标志着指导我国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分析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赋、比、兴”是出现甚早,影响又很深远的一组诗论范畴。其中,“兴”的含义格外复杂,历代的解释纷坛多变,因而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中认为“兴”的含义最为“缠夹”。应当说,“兴”的含义如此复杂、多变,其原因既在于理论认识的多层面性与不断深化,又在于中国古诗不断发展带来的诗歌现象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秦朗 《阅读》2007,(1):48-48
秦朗干露一页一页翻书,就好像一次一次更新,我喜欢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博物》、《世界知识画报》、《根鸟》、《东方快车谋杀案》……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六年级(5)班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学文学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概括为"八重八轻",即重应试轻素养,重必修轻选修,重课内轻课外,重认知轻实践,重主旨轻意象,重言内轻言外,重单评轻比照,重结论轻讨论.文学教学不能急功近利,而应当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在文学鏊赏中提升文化品位,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国民文学观与梁启超相近,实质上仍然属于晚清思想启蒙的范畴。而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思想,才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真正起点。从陈独秀到周作人,最重要的转变是文学主体由抽象的国民变成了具体的个人,功能指向则从立国转向立人。周作人认为,人是个别的、特殊的、灵肉一致的存在,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和意义。人的文学是对晚清以来文学思想的超越,反拨是必要的,矫枉过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中国社会却没有给它一个自我调整、纠偏补正的机会,反而将其逼进更加绝对化的思想危局。周作人后来的落水,与之不无关系。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化解个人与国家的思想紧张,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翻译中“真”与“美”是密不可分的,“美”以“真”为基础,“真”应该上升为“美”。本文首先谈了“真”的重要性,强调译文对原文的准确把握,接下来,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实现“美”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分,一直是文学史纷争不断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以呼应学术界的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课堂教学”应遵循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努力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运用好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幽默的语言艺术等原则。各要素之间要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阐明了“武选”的缘起与功能,提出“武选”在原始社会末期业已出现,“武选”的功能众多,其影响从军界进而辐射到全社会的观点,同时也为完成该系列全程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朝露"意象在魏晋文学中的意蕴在于生命短暂,这一基本情感下又有两种情感内涵,一是在短暂的生命中追求外在功业的不朽,二是保全性命,珍爱有限生命中的亲情友情,享受生活。造成魏晋作家借"朝露"关注个体生命的原因在于社会动乱导致的安全需求的难以满足,政治和文化原因导致的怀才不遇,同时还有佛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西文学中“水”、“月”、“海”的象征意义李鹏斌一自从孔子面对滔滔流去的江水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起,中国历代诗人总爱把人生忧愁与悲情寄寓于流水之中,于是日夜不息悠悠远去的流水,成了表达伤逝之情,感叹人生易逝的一种感情的象征物。如唐朝张若...  相似文献   

14.
喧嚣于上世纪末中国文坛的现代性批判,在九十年代以降的小说创作中,诱发出用敌对和怨恨情绪驱逐爱与同情的恶意写作,其后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写作者个体的高贵心性,同时亦难以担当起对大众善之情感的熏陶和培养。作为一种有力的反拨,以迟子建、刘庆邦、荆永鸣、白连春等作家为代表的“证美“小说创作,显然是以健康的心态和对真、善、美的不倦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精细观察与构思,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类美好人性的尊重与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生存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享有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鲜明地体现于我国各大网络平台,昭示我们已进入真相让位于情绪,态度远先于事实的网络“后真相”语境。这种“后真相”在数字依赖、网络成瘾的时代语境下;资本逐利、平台垄断的行业语境下;媒体缺位、人人评论的网络语境下不断增强,造成了种种网络乱象,并逐渐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老舍、张恨水、金庸等作家作品的解析,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武侠退隐”现象进行了研究;作家对武术这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有了不同的认识与反思;这一现象可以区分为文化反思、政治驱动以及历史解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在凉山文化场域内,作为文化活体的"四言八句"濒临绝境或已消失。但这朵古老的民间文艺奇葩不仅是民间狂欢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底层社会传承的重要载体,历史上对维系社会组织的细胞——家庭的稳定,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它仍可发挥独特作用。因此,应着即开展抢救性搜集整理,探寻在利用中保护与传承的途径,使这一民间文化项目重绽绚烂之花。  相似文献   

19.
写作,有人说是苦差事,有人说是寂寞的事业,也有人说是巨人的事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更有人说,想赚钱就别搞写作.我出了一本书《作家之门》,有人一听书名就不屑一顾,说什么这年头谁还当作家?写本怎样当老板的书还差不多.话虽如此说,默默写作的还大有人在,求购《作家之门》的读者不曾断过.一位从荔浦农村来南宁才一个多月的打工妹,偶然在新华街的书店发现《作家之门》.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我几次拿起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中期"纯诗"理论的提倡者们曾试图指出他们的"纯诗"主张与自"五四"以来的"国民文学"理念并无矛盾。他们的这种辩解固然具有一定理论上的合理性,也反映了他们跻身"新文学"主流、获得"合法性"的强烈愿望,但是,"纯诗"与"国民文学"在语言取向、审美取向、价值取向等诸方面都具有难以规避的深层张力与深层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