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2.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3.
比喻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一、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正>古典诗歌中"反"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别具魅力。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反比喻比喻靠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喻体为生动、浅显、具体、简洁之物,以达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之效。但古典诗歌中常用抽象的事物作喻体,来描摹具体形象。例如秦观的《浣溪沙》中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人以无形无态的"梦"来比喻  相似文献   

5.
张晓耕 《学语文》2014,(1):66-66
正甲乙两事物具有"一点儿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如:(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街灯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在例(1)中,前一比喻中,"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后一比喻中,"明星"是本体,"街灯"是  相似文献   

6.
<正>成语中有一些对人的称谓带有年龄之分,运用时应该注意区分。1.老人【风中之烛】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人或随时可能消失的事物。【黄发鲐背】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故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枯木朽株】朽:腐烂。株:露出地面的树桩。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老无用的人或衰朽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有一只蜗牛(snail),住在一棵树下。一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它便从树根忽快忽慢地向树梢爬去,在太阳落山时,爬到了树梢。第二天清晨,蜗牛开始从树梢沿着昨天的轨迹忽快忽慢地向下爬,由于向下爬比向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它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一般认为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喻词。比喻的基本类型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其中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等一类的喻词,明确地表示是用乙事物来比况或说明甲事物。但是含有"像、好像、如、仿佛"等词语的句子不都是比喻句。比如:"我鼻子陡然一酸,像是要哭出来。"(阿累  相似文献   

9.
正运用修辞主要就是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从内容上,修辞可让所写的事物变得更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从形式上,修辞可使句子形式整齐对称,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突出强调语势。现从两个方面对一些修辞的特征及其运用作简要分析。一、各种修辞的特征(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俩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相似文献   

10.
一、比喻和比拟比喻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相似文献   

11.
<正>"比喻"是一种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恰当地引用"比喻",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在生物教学中,碰到抽象性较强的概念或原理,选用适当的具体事物,用比喻的认知功能来说明微观、抽象的原理,用已知来开拓未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比喻,能使学生加深记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一、比喻和比喻教学的概念所谓比喻是利用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个事物(本体)比作另一事物(喻  相似文献   

12.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尽相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陈望道先生把比喻叫譬喻,他认为:"思想的事物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  相似文献   

13.
<正>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常见的、美丽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平凡的事物进行描述,化繁难为简单,化普通为神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帮助人们深入认识和理解事物。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说:"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一、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单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欠缺、人  相似文献   

14.
有关琴的成语: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人琴两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也写作"人琴俱亡"。剑胆琴心: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改弦易辙:琴换弦,车改道。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  相似文献   

15.
略式明喻     
明喻是最普通而又最显著的一种比喻。明喻的常见格式是: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同时并举,并且在两者之间,用一个比喻词来表示它们的比喻关系.如: ①车队象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例①里,“车队”是本体事物,“河”是喻体事物,“象”是比喻词. 这种明喻,结构完备,修辞上称之为详式明喻。除了详式明喻,还有一种明喻,不用比喻词,而把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排成对偶、排比等句式.如: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树的上面部分:树干、树枝、树叶。有一个字表示树的主干:■■茎,繁写字作"莖"。《说文解字》解释为,水脉也,从川。即水流。古同"经"。但也有人说它是织布时的情景。工字代表了拉线的工具。那三曲,代表还没有拉直的线。茎,是形声字。草字头下面的部分也念jing。但又有表意功能,你看多么像树木的纹理。如果我们把树皮剥开,就能看到树干的一根根纤维向上长,这是沟通树根和树梢的通道,把树根吸收的养料和水分传送上去。可惜这个  相似文献   

17.
1.比喻比喻的最大特点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高深的事理浅显明白,使复杂的事情清晰突出,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人们也就常常使用这一方法来比喻其它事物或说明其它事理,在原有词语的基础上赋予新义而创造出新词语。如:"牛狼"指那些骑自行车或摩托车进行抢劫东西的人;"店鼠"指在商场偷窃的人;"贷虫"指骗取银行贷款,恶意欠贷不还吞  相似文献   

18.
    
字义:"根"字本义为草木之根,是一个形声字。在小篆文中,"根"字左边为木,其字形很像一棵树;同时,"艮(gen)"有瞪目不从的意思,这里是说树根在地下各自生长互不相从。"根"也指事物的基部,如墙根。由于树根是大树的支撑,所以该字又引申为事物的本源,如"一定要弄清楚这件事情的根源"。"根"也做量词,用于细长的东西,如"两根筷子"。同时,在化学上它还指带电荷的原子团,如"硫酸根"。  相似文献   

19.
小小说两则     
梢和根清风徐来,树梢惬意地悠来荡去,它洋洋自得地瞧了瞧下面的树根,骄傲地说:树根,你老是往地下钻干什么?你看看我,站得高,望得远,天睛的时候,阳光照得我暖呼呼的,下雨的时候,先喝到琼浆玉露,你再看看你终日与泥土相伴,那些可恶的虫子总是在你身上爬来爬去……  相似文献   

20.
芥子纳须弥     
<正>佛曰:芥子纳须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的事物,"须弥"即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的东西。人如芥子。如此微弱的身躯,即使是拥有又高又壮好身材的姚明,在天地宇宙之间,也只是随着星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