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甲】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相似文献
3.
孟治荣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1987,(8)
在人类生活日趋多层次、多侧面的今天,行路人谁不由__(zhong)①地赞美脚下凌空跨越普度众生的桥呢:别致的石拱桥,精美的金水桥,雄姿的立交桥,宏伟的大江桥……②桥,它总是默默地佣甸着__(dun)厚坚实的身躯,将山野、树林、田__(chou)连在一起,让丰收的车趴在背上滚动,③让匆忙的双足从背上走过,驮强者,送弱者,铺一 相似文献
4.
“导”是为“读”服务的,这就必须“导”在关键处,讲在“点”子上。即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疑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教学《观潮》(第七册)一课,就可以这样导读。一、“观”字入手,了解特点本文课题为《观潮》,题目作为文章的旗帜,起着引领全文的作用。对《观潮》这篇课文,教师不妨从“观”字入手,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5.
王崇翔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4,(7):118-120
停车场的地上有一只死鸟。我送豆豆上学时,连续几天看见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刚看到那只死鸟时,我下意识地想拉着豆豆赶快离开,生怕吓到他。豆豆却停下来,好奇地问我:“妈妈,这只鸟不是在睡觉,应该是死了吧?”我平静地点了点头。早在豆豆3岁的时候,我已经和他谈论过生命与死亡的话题,所以他说出“死”这个字时,非常自然。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0,(4):55-57,59
一天.炊事员对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讲,你爸爸是个有学问的人。他儿子听了觉得好笑,心想,这事还用你说?炊事员不慌不忙,接着讲,你爸爸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像出席正式场合,从来不穿拖鞋、背心。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3,(7):116-118,123-124
①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其实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算不上“亲”老师,但他在我最臭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②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时代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8.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9.
李弗不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8)
(微型小说)星期日。“咦!男的,戴这种绒线帽,真是……”“怪头怪脑。”下一个星期日。“嗬!戴这种绒线帽的还真不少嘛。”“算时髦。”再下一个星期日。“哎———这种绒线帽子,给你也织一顶,好吗?”“不好,颜色太灰。上上一个星期日看到的那一只,记得么?崭!”阅读答问:1.设想一下这篇微型小说写了几个人物?他们最有可能是什么关系?2.“咦”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3.“嗬”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4.“哎”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5.“上上一个星期日看到的那一只”说明什么?6.这篇微型小说在谋篇布局绒线帽上采用了电影手法上常用的…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通过进阶式猜说活动,激发学生对科普作品《森林报》的阅读兴趣与表达活力。2.通过选文共读,感受《森林报》文学化语言、科学性记录、报刊式编排的特点。3.通过了解作者维·比安基,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教学过程:一、读题猜说,激活“阅读渴望”1.玩“火眼金睛”游戏。根据作品名称,猜一猜作品类型。全对者成为“火眼金睛”得主。(出示游戏规则)为了防止泄密,只能把答案写在纸上。老师说停止便立刻停笔,不可以再修改。 相似文献
12.
阅读课文《雕凤凰》(第九册),是一个寓言故事。课文通过围观者对木匠雕凤凰的前后不同的态度,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只要你认准的事,就要坚定信念,执着追求,不怕讥笑讽刺,才能获得成功。教学时要着眼于“导”,引导学生按练习提纲,自读理解,自求得之。 相似文献
13.
黄兆华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1987,(1)
一、指导思想: ①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教师引导的积极性,搞活语文教学。②力求在练习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知识,便于学生举一反三。③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确有所得。以消除他们的“学与不学一个样”的错误认识。二、练习题设计: (一)给下边句中加点的字正音。①比至南郡②累官故不失州郡也。③今以实校之④烟炎张天⑤五万兵难卒合⑥遂与鲁肃俱诣孙权①—③题属于一字多音。④题属于特殊读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1,(1):56-57,59
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14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1.说教材。1.1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湖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第三、四自然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是教学的重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自读导言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2.整体把握文章,学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自读程序1.认读。(1)读准字音。艨( ) 艟( ) 倏(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2)读懂词义。①同义词释义联读。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既而渐进( )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珠翠罗绮溢目 倏尔黄烟四起方其远出海门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手法。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2.… 相似文献
17.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20,(26)
众所周知,课堂练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阅读内容,掌握文本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精心地为学生设计课堂练习,借助课堂练习驱动学生发展。将以《观潮》这篇文章为例,从立足文本、立足重点和立足趣味这三方面对课堂练习设计和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丰碑》描写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赞扬了老一辈革命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课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很感人,语言描述也十分生动。对这样一篇情感浓烈的章的理解,教师可确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以读为手段”的教学思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验课所描述的环境、人物,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境界,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烟花三月,春风拂面,小城新建的养老院里杨柳依依,桃花开得正艳一我们进门时.一眼便见西墙根下靠着几个老人,低头耷脑,在初春的太阳下像倦怠的老猫,与他们很不搭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儿,在院子里跳,见到我们的车,她欢快地跑过来,近了,却悄悄地躲在附近的一株桃树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