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义  秦炳涛 《科研管理》2016,37(8):130-139
本文基于中国1970-2010年能源消费、劳动、资本、碳排放及产出数据运用PSS(2001)协整检验法以及TY(1995)因果检验法研究这些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及其长期协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这5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内能源消费、劳动以及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效应,碳排放的作用不显著;从长期来看只有劳动、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基于因果检验法我们发现能源消费、碳排放与实际产出均呈现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且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结论表明中国若要有效减排,短期内势必要以适当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但是从长期来看政府推行的节能减排战略不会阻滞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效应不明显,从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逐渐减弱,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海洋经济增长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翔  邓峰 《科研管理》2019,40(3):84-94
本文基于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多种空间计量技术以及面板门槛技术,探讨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空间关联是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2)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不同,前者对经济增长始终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而后者对经济增长则呈负向影响。二者的协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化解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负效应;(3)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分析表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均存在门槛,只有当二者相互匹配、协同发展时,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明确国防研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美国1949—2014年的宏观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检验美国国防研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国防研发投资通过直接促进社会技术进步和刺激私人部门研发投资两种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逐渐接近世界技术前沿的中国应该继续加大国防研发投资力度,完善国防技术转移体制机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1978-2008年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最后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做了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且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政府消费会引起经济负增长,同时也会对城乡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深入探讨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基础上,文章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污染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空气污染对能源效率的负向影响越大;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经济增长水平下空气污染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门槛Feder-Ram模型研究我国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发现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国防负担"门槛结构下的非对称关系,形成了"国防负担"较重(1954-1981年)与较轻(1982-2010年)两个区域。劳动力、投资要素是两区域中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国防支出显著性的正外部性、负规模性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国防负担"较轻区域逐渐变得不显著。现阶段适当提高"国防负担"、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会有助于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内涵,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引入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份海洋经济增长中海洋资源消耗的回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量随海洋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性较高;2006-2014年海洋资源消耗量增长趋势减缓,海洋经济增长正逐步实现与海洋资源消耗的脱钩。(2)1997-2014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辽宁、河北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弱脱钩为主,上海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强脱钩为主,海南、广西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扩张负脱钩为主,到2014年脱钩显著的区域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3)规模效应、人口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正向作用,而强度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着力提高技术效率、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调控海洋经济发展规模是实现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1995-2012年间技术进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模拟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相互促进关系;从短期来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是先负向后正向,存在"滞后效应",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技术进步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1986-2005年),运用有关面板数据协整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西部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较之西部地区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农地城市流转与城市化、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本文依据湖北省1980年—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动态计量分析中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农地非农流转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发现,湖北省农地城市流转与城市化、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具有长期性。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看,湖北省农地城市流转、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对均衡呈现一种反向修正机制,并且误差修正对于农地城市流转的短期波动具有更为显著的调整力度,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对农地城市流转影响的长期效应要大于短期效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湖北省农地城市流转对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单向的因果关系表明,湖北省的农地非农转用对城市化水平提高和经济的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明显;而从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来看,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农地城市流转相互作用的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解决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1980—2016年GDP及万元GDP能源消费量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研究能源消费及其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两区制性质,发展趋势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具体体现在周期阶段的转换概率不同以及周期阶段的持续期不同。尤其是2010—2016年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速逐步放缓,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出现了逐步脱钩的趋势,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5~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细分行业的间接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基于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整体和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影响。实证分析和结论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正向的短期因果关系;能源消耗对碳排放具有负向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魏  闵捷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0,32(3):564-572
为探讨农地城市流转与城市化、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扣相互影响.本文依据湖北省1980年-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动态计量分析中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农地非农流转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发现,湖北省农地城市流转与城市化、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具有长期性.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看,湖北省农地城市流转、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对均衡呈现一种反向修正机制,并且误差修正对于农地城市流转的短期波动具有更为显著的调整力度.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对农地城市流转影响的长期效应要大于短期效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湖北省农地城市流转对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单向的因果关系表明,湖北省的农地非农转用对城市化水平提高和经济的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明显;而从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来看,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农地城市流转相互作用的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效应不明显,从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逐渐减弱;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海洋经济增长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中在基于VAR模型下,将技术进步进一步分解为人力资本、RD支出以及技术市场成交额3个因素,探讨技术进步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有别于一般选取技术进步的单一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来说明与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系,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实证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加以分析,得出技术进步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机制。脉冲结果分析表明,人力资本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但长期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有提升作用;RD支出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不太显著,但经济增长对RD的影响却是长期正向显著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但经济增长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市场的活跃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贡献度,其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张峁  李冰  杨帆 《科技与管理》2010,12(3):86-89
政府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一直是经济界争论的焦点。基于1978—2007年辽宁省时间序列数据,从宏观和动态的角度,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辽宁省财政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政府基本建设支出、科技3项费用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挤出效应";而长期上,科技3项费用支出会促进经济增长,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挤入效应",财政支援农业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早已成为学者的共识,出口转型升级是中国出口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出口贸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出口发展潜力。通过对1998-2013年中国27个省际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出口贸易方式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1)总体来说,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不同贸易方式的作用存在差别。一般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于加工贸易,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不再主要依赖于加工贸易,有一定自主性,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潜力较大;(2)出口对于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按东中西递减。基于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本文提出政府在东部地区应制定中长期战略,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中西部地区出台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带动下,为其建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9.
外商直接投资(FDI)被公认为发展中国家知识和技术增长的主要源泉,传统的观点忽视了FDI外部效应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的不同影响。由于外部效应FDI有可能会使东道国的技术被锁定在低水平的陷阱中,实证分析结果显示FDI与我国的技术进步率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表明FDI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并未对技术进步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要想获得持续经济增长所必需的更多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必须通过自我有意识投资的提高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聂华林  韩燕  钱力 《软科学》2012,26(5):27-31
从面板数据的角度,对我国1989~201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个省市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都表现为显著地正相关。总体来看,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对不同地区来说,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差异较大,促进作用最大的为东部地区,依次为中部、东北和西部。误差修正模型显示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并不如长期影响明显。因此,贯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协调增长,消除区域间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