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缓解社会总体性和主体自由的紧张关系是现代社会整体演进的关键所在,也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无法回避的历史性任务.但对于这一历史性任务究竟能够有何积极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并无足够清醒的判断,它还在现代社会总体性和主体自由的紧张关系中犹疑、徘徊.  相似文献   

2.
吴宪洲  东艳 《成人教育》2012,32(8):60-61
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特强的地位,高职教育的发展动向影响整个职业教育的全局,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合作办学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我国高等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我国近代高等科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并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4.
5.
高等教育分流打通流向农村渠道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人才匮乏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致命“短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艰巨的部分.城乡二元体制下,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建功立业既有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现代社会功利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农村及农业苦、累、脏、差等现实因素的影响,更有高校知识传授呆板和思想教育误导的妨害.促进高等教育分流畅通流向农村渠道,政府应为大学生在农村扎根提供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高等教育应为大学生到农村发展进行传授内容及方式的调整和就业创业的思想引导,社会各界应为大学生到农村开创新局面在人才评判、相互合作等方面营造优良环境,大学生也应为自己到农村开拓事业而加强学习各种涉农本领,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自由教育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影响十分深远。"自由"、"理性"、"民主"是自由教育的灵魂,它既符合人的本性和教育本质,又反映了人与社会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自由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其本质内涵的研究与探讨,阐述了当今高等学校实施自由教育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8.
一、古代高等教育的自由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始都是由私人创办的,直到罗马帝国后期才得到国家的某些资助。此时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办完全是为了满足个人尤其是创办者的“闲逸的好奇”。创办者大都来自于社会的上层阶级,他们无需考虑基本的生存问题,他们闲下来的时间就用来考虑和钻研高深学问。当自己的考虑和钻研到了一定程度时,一方面为了传播这些高深学问,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更加深入地考虑和钻研高深学问,他们就创办了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或设施。这些机构或设施虽然很难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大学”,与近现代高等教…  相似文献   

9.
Typically, the PhD degree is said to be more research oriented, whereas the EdD is aimed more at the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 We compared the two degrees with regard to research design, statistics, target populations, significance of results, age of subject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Samples of 1,007 PhD and 960 EdD dissertations were selected from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from 1950–1990. We foun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PhD dissertations is increasing and is higher for women; PhD dissertations contained more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had wider generalizability, and were more prevalent in certain areas of concentration. The EdD dissertations contained more survey research and were most prevalent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egrees were found in basic versus applied or in significance of findings.  相似文献   

10.
11.
高等教育财政的课题——向保证教育质量的财政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高等教育财政正面临着新的课题,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紧缩导致的财政紧张及大学入学人口的减少;另一方面,全球化中知识社会的出现赋予高等教育艰巨的任务。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的焦点应从量的扩大转向质的提高的论点。美国的高等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行了这样的转变,但包括日本在内的多数OECD国家,没有能够实现这样的跨越。从金融市场开拓资源或许是实现跨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日本堪称西方文化种子在东方异国成功发芽并生长的典型代表。以日本高等教育为例,自明治维新后,西方教育思想引导着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然而,日本近现代高等教育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所谓宗,即日本传统文化。日本传统文化一直在隐蔽地影响着其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拿大职业教育有省(区)自治管理、学分制度灵活、课程设置具有综合性、灵活的课程模式、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及就业指导工作、以为所在社区服务为办学宗旨等特点。借鉴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制订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教学计划,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强调校企合作、行业参与,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拓宽了教育时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的获取途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环境下对教师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两个方面阐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主导地位的变更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周和古代希腊都非常重视乐教并有系统的理论。古代乐教突出强调乐教的社会教化功能,而现代社会看到的则是它的专业和素质教育功能。现代德育可以从古代乐教中借鉴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主要包括:德育要注意走进教育对象的心灵;要注意教育对象内心的和谐;要注意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开展德育实践等。  相似文献   

17.
民族危机孕育了梁启超自觉的历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梁启超以“新民”和提供“国民资治通鉴”为目的,以近代报刊为推行历史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近代观念传达给国人,以期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这种历史教育思想孕育着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雏形,顺应了中国社会与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要求。虽然它还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显示了很高的社会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8.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often strive for racial, socioeconomic, and geographic diversity in their student populations. Today, administrators face a new demographic challenge as women increasingly outnumber men in applications, enrollments, and graduation rat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the growing gender imbalance and the legality of admissions policies that attempt to restore balance by giving preference to males. Using multiple analytic approaches, we test whether a public institution with increasing female enrollments responded by giving preferences in admissions to males. We conclude with insights for administrators and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9.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高职示范校建设为契机,贯彻落实“八向八要”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四个年”活动,以服务装备制造业高端领域及相关服务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推进了传统高职教育向现代高职教育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20.
This review is concerned with the position of women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particularly that of women staff at all levels. A set of statistics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UK scene. Similar infmnation is given for some other countries. There is an emphasis on comparison with Australia because the situation there is changing. The position of women academics is clearly revealed – there are not many, they have more difficulty than men in obtaining tenured positions and much more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promotion. Some of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is situation are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 needed to bring about change is examined with emphasis on the institutional attitudinal clim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