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文  石理恒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127-133,145
经典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认为只有高效率的企业才会选择出口,然而,大量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经验研究却得出了与经典理论预期不一致的结论,即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这对新新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地解释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框架下,从企业发展的角度,通过引入技术选择,从理论上对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提供一个较完整的解释。我们认为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只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面临资金限制而作出不同选择所导致出现的结果。这既为重构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开拓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经典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认为只有高效率的企业才会选择出口,然而,大量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经验研究却得出了与经典理论预期不一致的结论,即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这对新新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解释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框架下,从企业发展的角度,通过引入技术选择,从理论上对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解释。我们认为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只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面临资金限制而做出不同选择所导致出现的结果。这既为重构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企业的科研创新投入、生产率与其出口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境内的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研发投入转化为出口竞争力的效率明显高于内资企业;私营企业研发投入转化为出口竞争力的效率又高于国有企业.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和私营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和出口竞争力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生产率水平越高出口竞争力反而越低;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越高其出口竞争力越高.  相似文献   

4.
耿强  吕大国 《科研管理》2015,36(6):137-144
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相关国内文献,大多集中在检验中国企业是否存在"出口学习效应",对如何产生"出口学习效应"的具体机理较少涉及。本文认为,产生"出口学习效应"的主要原因来自企业出口后的研发概率与绩效更高,在出口过程中企业会更有可能选择研发投入,且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更为显著;本文以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基于多达100万个样本点的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后选择研发投入的可能性会增加21.63%,而研发投入的选择,给这类企业带来了每年约7.3%的生产率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不仅可以发挥比较优势,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也是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更加自主选择研发投入,并在中长期提升生产率,获得动态优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5,(11):11-15
在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了产品创新对企业出口决策所产生的影响,得出实施产品创新的企业更能匹配国外消费者偏好,进而成为出口企业的概率更大。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从多个层面证实了这一结论,且产品创新对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企业、不同所有权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得出,规模经济效应、生产率悖论、人口红利等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出口所表现出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异质企业模型,运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14个行业的企业数据,从两方面检验企业异质性与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企业异质性与出口状态(出口与否)之间关系的检验和企业异质性与出口规模之间关系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基本符合异质企业模型的预测,即生产率高的企业选择出口,且生产率越高出口规模越大,而生产率低的企业仅仅或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但这一关系在内外资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别。此外,虽然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因素亦对企业出口规模有显著作用,但总体上看生产率仍然是我们所考虑的变量中最为稳定、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8,(4):100-104
从"索洛悖论"出发,利用江苏省1996~2014年13个地级市的数据,检验"索洛悖论"在中国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ICT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索洛悖论"在中国是存在的;ICT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ICT前的系数值分别为0.0048、-0.0335和-0.0452,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ICT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将会逐渐减弱且最终会转变为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智能化发展是目前中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本文利用文本处理技术和企业年报测算2009—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智能化发展水平,考察智能化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化发展水平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智能化发展的生产率悖论不成立。对于人力资本稀缺、劳动使用密集以及经营状态较差企业,智能化发展的生产率效应更为突出,智能制造是缓解用工成本上升、技能人才"脱实向虚"以及实现企业经营脱困的重要手段。智能化发展水平与服务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企业通过智能制造与服务创新的深度融合而向价值链下游升级,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结果为智能化转型全面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长青  李鑫  逯建 《科研管理》2018,39(3):59-68
本文将出口学习效应拓展到绿色生产率领域,研究出口学习对绿色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出口对企业绿色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以及门槛特征。研究发现:出口对企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但该影响在不同分位点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非线性特征;同时,出口学习影响企业绿色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具有门槛特征,随着企业融资约束门槛值的降低,出口对绿色生产率效应基本呈现先增后减的库兹涅茨倒“U”型结构。本文的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可以提升企业的绿色生产率水平,出口学习效应存在;企业出口对其绿色生产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具有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生产率悖论"对企业实施ERP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琴 《科技与管理》2004,6(6):43-45
以“生产率悖论”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企业ERP的实施现状,分析了企业在ER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主要从IT投资的角度,对企业在实施ERP时的定位问题、实施问题、投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企业成功实施ERP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万晓宁  孙爱军 《软科学》2016,(6):134-139
从信贷约束视角对企业国内销售、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的选择进行理论解析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贷约束影响国内销售的可能性最小;总体信贷约束变量对间接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刺激效应;银行信用对企业直接出口存在显著的正向刺激效应;在信贷约束对企业直接出口份额的影响中,低廉的信贷成本可能发挥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当银行信用这一信贷约束发挥作用时,对直接出口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内涵与建设模式研究——以海尔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产率悖论等问题,从熵和信息能力的视角界定了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内涵,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制造业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模式,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9,(4):29-33
采用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性,基于C-H模型构建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的空间关联性;②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促进—抑制—促进的三阶段现象;③分省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抑制",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朝向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集中于非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对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与社会对其投入之间表现出不一致的现象,这就是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文章在分析和解释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用通用技术的观点很好地解释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问题,同时在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次上建立了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测度模型,分析了用消费者剩余来检测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9,(10)
依托局部动态调整模型,选取2001~2016年美国、英国、中国等13个国家面板数据,对不同国家ICT投资如何影响经济绩效进行研究。研究发现:ICT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贡献程度甚至超越实物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说明世界主要经济体已开始从人口红利向数字红利转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数字鸿沟"正在逐步缩小;中国不存在或已摆脱"生产率悖论"。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并重发展,企业越来越热衷于投身全球市场并且进行相应研发投入保持自身短期经营与长期发展,而目前的研究中很少涉及企业研发对其出口的影响.从企业生产率角度提出数理模型分析研发对企业出口的可能影响,研究认为研发带来生产率的提高而保证企业在出口市场具有更大能力获得利润,从而促进企业出口.通过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经验研究也证实了理论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即研发能够提高企业出口概率以及出口总量,并且研发对于企业生产率也有预期中的促进作用,从而生产率是企业研发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7.
信息悖论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丁力 《情报杂志》2004,23(8):47-48
通过对国外企业信息化中曾经出现的信息悖论问题的分析,指出国内企业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信息悖论的高发阶段时期。对此,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信息技术应用中的生产率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Jai S. MAH  高华  邵丹 《软科学》2007,21(6):34-38
分析了韩国促进出口措施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韩国从过去注重直接出口补贴向现在的间接出口激励措施转变,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首先简要回顾了与技术创新扩散对经济增长影响有关的理论和证据,然后以Fagerberg的模型为基础,利用中国1991~2002的相关数据,对技术创新扩散对区域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本文的结论主要有:国内地区间生产率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技术扩散对地区生产率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国内地区间的扩散上,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不大;对中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并不存在技术上的"后发优势";距离对地区间的技术扩散存在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利用省级层面的环境规制数据和微观层面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地区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会逐渐提高,但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会下降。研究进一步发现,适宜的环境规制强度能激发企业的"创新补偿效应",从而不断弥补创新的"遵循成本",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使用了不同的环境规制强度指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用环保人数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工具变量来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严格且适宜的环境规制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生产率提高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