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全创新链视角,从政策过程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出发构建企业创新政策生态系统理论框架。该框架从“政策制定—政策组合设计—政策网络与子系统—政策扩散与演进”维度刻画政策过程,从“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扩散—知识反馈”维度刻画不同政策主体、客体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复杂适应关系,并基于此来分析不同政策过程中各组成成分如何支持全创新链协同发展。进一步地,基于功能论视角提出企业创新政策生态系统的评估框架。该框架从系统的活动出发识别政策过程系统与企业创新过程系统功能,指出企业创新政策生态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复杂协同具备完备性、协调性、连贯性和适应性的特点,最后提出评估分析框架对上述系统内与系统间的功能进行测度以实现对系统有效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厘清区域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两个层面协同助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复杂作用机制,并克服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倾向于关注单个要素净效应的问题,基于组态视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整合创新网络层面与知识流动层面的6个要素,以我国29个省份为案例样本探索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的组态构型与发展路径。结果发现,单个要素并不构成驱动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高知识扩散在解释区域创新驱动原理时扮演更为普遍的角色;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组态路径有3条,即高知识流动下的创新网络均衡型、高知识流动下的网络链接主导型和知识扩散-网络规模主导型;创新网络四要素在解释区域创新驱动机制时存在替代关系,产生非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组态路径有4条,且与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组态之间为非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构建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机制分析框架,形成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因素组态模型,选取109家典型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影响因素及路径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呈现多因素协同、多路径并存的特点。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路径一是强认知的科技创新政策供给推动型,分为弱环境、强认知和强响应、强认知两种;路径二是创新能力和创新协同环境驱动型,分为有利条件下和不利条件下两种。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索了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揭开了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黑箱”,对于提高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拓展了市场导向这一理论在中观层面的实践,构建了市场导向下多Agent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分析了相关的动态扩散与演化特征,并运用属性嵌入式模拟仿真对复杂网络分析法加以改进.研究表明:少量的用户需求识别,更有利于发挥市场导向对多Agent协同创新的驱动效应;竞争驱动导向与多Agent协同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职能协同导向与多Agent协同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且中等水平的职能协同对多Agent协同创新效率提升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网络的创新扩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守伟  钱省三  沈运红 《科研管理》2007,28(4):49-54,72
创新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在产业网络上的扩散。影响创新在产业网络上扩散的因素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创新的扩散规则。产业网络是具有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的复杂网络,其结构对创新扩散的阈值、路径长度以及企业地位和创新分享有不同的影响;基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以及对待技术创新风险的态度,本文还给出了产业网络上的"技术创新雪崩"扩散模型,并进一步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赵良杰  姜晨  鲁皓 《软科学》2011,25(8):6-9
在考虑创新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网络效应基础上,运用微观扩散模型研究创新扩散。仿真分析表明,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局部网络效应强度以及创新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性共同决定创新扩散的过程。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影响创新扩散的程度和速度,即使局部网络效应强度很强,也有可能因为网络结构的影响而导致创新扩散最终失败;采纳个体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确定,当局部网络效应较弱时,偏好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扩散。与之相反,当局部网络效应较强时,偏好异质性则会抑制创新扩散,且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也会随着复杂社会网络结构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科技创新政策是驱动吉林省经济创新发展以及服务基础建设的基本保障,对吉林省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梳理与评价能够进一步完善本省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优化,形成"政策梳理-政策演进-绩效测量-政策优化"良性的生态系统,加快推动吉林省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和发挥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打造高水平城市群,基于产业复杂网络视角提出赋权区域产业技术流树(RITFT)模型,并基于RITFT对中原地区的产业技术扩散结构机制与创新协同效应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区域产业技术相关度测量系数,在产业技术流网络(ITFN)基础上提出RITFT建模原理及方法,构建中原地区RITFT,并从干流、支流等产业技术流分布特征上揭示中原城市群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核心结构机制;进一步基于对个体产业承载、中介与扩散的基础效应和技术外溢、吸收强度与乘数效应等方面的分析,对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原城市整体技术扩散协作效率较高,产业创新存在省内大协同、区域内小协同及空间支撑互补性强等特征.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应不断强化区域创新政策供给、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以综合科技服务平台为支撑建立新型的产业创新治理体系,打造区域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创新体系”是指特定区域内以创新资源为基础,推动新知识或新技术产生、流动和扩散的组织网络和制度安排。教育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平台、中介服务网络、制度与政策体系以及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集群,是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创新体系是一个宏大的有机网络系统,是互相紧密联系又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并需要社会法律、政策、科技价值观、舆论和文化氛围的保证和配合。教育体制、创新人才、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和必要的科技投入是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运用重要性-绩效(IPA)分析方法,本研究以西安市7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为例,实证分析并识别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评估机制,科技经费投入政策机制,人才服务和社会保障机制,打破行业壁垒和保护以及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五大重点任务。最后,结合西安市创新驱动发展现实状况,从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创新研发投入方式、搭建区域合作网络、深化政府自身改革、重塑区域创新文化以及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可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郑威  陆远权 《科研管理》2022,43(3):9-16
   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财政科技政策则是实现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利用2009—2016年中国行业层面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科技政策促进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提升,但是该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财政科技政策对科技研发效率的提升作用强于经济转化效率,财政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升科技研发效率来实现;在财政科技政策的不同门槛值区间,财政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规律;不同类型财政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未来兼顾行业协调性并基于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两阶段差异,精准发挥财政科技政策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助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对于提升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选择及其治理机制是产业集群协同式创新的关键问题。以广东省专业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专业镇创新网络的发展历程以及多个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从内在驱动力的视角总结广东省专业镇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的4种主要模式为公共创新平台驱动型、校(院)地合作驱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多要素综合驱动型,并深入剖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网络模型、协作模式、网络关系等,归纳总结广东省专业镇创新网络系列治理机制。最后提出加快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国生态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但存在采纳水平不高、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生态创新扩散效率有很大提升空间.系统梳理近20年以来国内外生态创新扩散相关文献,总体上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集中在政府规制对生态创新宏观扩散规律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视角逐渐拓宽、方法不断丰富:在生态创新扩散规律和影响因素上,学者从不同层次、多个视角,重点运用创新理论、制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剖析政府政策、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企业资源和能力等四方面因素;在生态创新扩散机理上,采用了建模仿真、案例研究、二手数据统计和问卷调查等多元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结论指出,未来可以在对生态创新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更多直接测量的方法,从微观视角对企业生态创新采纳的过程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理清企业生态创新和一般创新的关系等方向进一步探究,以补充当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同时为推进生态创新在我国实践中的扩散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选择及其治理机制是产业集群协同式创新的关键问题。以广东省专业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专业镇创新网络的发展历程以及多个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从内在驱动力的视角总结广东省专业镇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的4种主要模式为公共创新平台驱动型、校(院)地合作驱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多要素综合驱动型,并深入剖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网络模型、协作模式、网络关系等,归纳总结广东省专业镇创新网络系列治理机制。最后提出加快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央地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对于中央政策落实并发挥最优政策效果,使科技创新政策成为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强大助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关系协同和内容协同两个视角,综合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及自然语言处理中的LDA主题挖掘、语义相似度计算等方法,以京津冀为例,对央地政策协同现状予以实证。结果表明,在关系协同中,北京市政策主体参与科技创新治理积极性最高,而河北省和天津市两地政策主体参与积极性有待提升,同时三地政策主体对中央政策执行的稳定性有待增强;在内容协同中,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治理各具特色,北京市与中央科技创新政策目标一致性较高,政策措施相较于中央更为丰富,天津市和河北省在科技创新治理中相较于中央缺乏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关系、结构位势为维度分析集群内网络位势对知识扩散和创新的影响,认为丰富的网络关系资源扩大了单个集群企业知识搜寻的组织边界,并可以加快集群内知识扩散的速度与质量;占据有利网络位置的集群企业,自身享受网络位势利好的同时,能够为集群带来高质量差异化的创新资源。文章的理论分析和阐释,为我国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制定集群创新政策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也为集群企业获取创新优势提供新的网络组织视角。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机制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资源整合对于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区域创新资源及其整合的概念入手,基于资源整合的三大驱动力量--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视角,详细论证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由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复杂系统,政府通过科技创新政策解决系统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问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协调性。首先,给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定义,分析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其协调性的内涵;其次,在讨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协调性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协调性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协调性两个方面分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的需求;最后,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创新网络演化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创新网络中存在、却未受关注的权力现象,结合知识为关键资源的网络特性,将知识权力的概念引入创新网络,分析其在网络中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路径;并以知识权力为视角、以知识权力的形成路径为线索,从不同网络层次将创新网络的演化动力归纳为四种:内生推动力、内生调控力、结构制约力和外生拉动力;最后,结合案例总结分析四种动力对创新网络演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创新网络的演化动力机制及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复杂科学的世纪,科技创新政策的运行系统也是极为复杂的。因此,以复杂适应系统的多主体思想为指导,运用文本挖掘方法将中关村区域科技创新政策中运用频率最高的政策工具进行抽取,并依据迪尔综合激励模型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机理模型。最后总结了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路径以及提出未来政策仿真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