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的区域创新政策问题评议,是制定出有效区域创新政策的逻辑前提。区域创新政策情势感知与分析,包括对创新政策情势的准确感知,创新政策问题搜寻的高效率和对创新政策情势的科学分析。区域创新政策问题认知与界定,应树立创新政策问题系统思维,对创新政策问题假设进行创造性综合,以及对创新政策问题本质的合理界定。区域创新政策问题阐述与精炼,强调创新政策利益诉求详述和对创新政策目标的权衡与取舍。区域创新政策问题分类与结构,包括区域创新政策重要问题,区域创新政策次要问题和区域创新政策低级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有效解决区域创新问题,促进区域创新,分析区域创新政策问题评议这一区域创新政策分析中最重要的活动,将之分为情势感知与分析、认知与界定、阐述与精炼以及分类与结构确定等4个阶段。其中,政策问题评议的首要任务是问题情势的感知和分析,包括对政策问题的情势准确感知、高效率搜寻和科学分析;树立政策问题系统思维、对政策问题假设进行创造性综合以及对政策问题本质的合理界定,是成功识别、建议和评价政策问题的前提;政策问题阐述与精炼强调政策利益诉求详述和对政策目标的权衡与取舍;明确定位政策的战略性和操作性,根据政策问题形成时的组织化程度分为重要问题、次要问题和低级问题,越高层级的问题越需要战略性的政策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0—2018年8月期间的354项国家层面的区域创新发展政策为研究对象,从时间、政策主体、区域空间层次、政策内容、政策目的五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政策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创新发展政策以单省级区域空间层次为主,其他跨区域层次较少;以培育增长极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多,综合发展、规划、科技、产业发展类次之,暂未建立统一的国家层面的区域管理组织机构;以促进区域增长性发展为目的的政策为主,以区域间平衡协调性发展为目的的政策则较少,两者存在相对失衡;维度协同分析存在较多政策空白。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0—2019年珠三角上市企业的数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运用零膨胀因子的泊松回归模型考察区域创新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结果发现:政策力度和政策数量都对企业创新绩效起到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在区域创新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企业研发投入起到明显的部分中介作用,区域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政策的具体目标是为了促进创新活动的大规模涌现、创新效率的不断提高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本文则在对系统失灵的理论述评基础上,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失灵的分析框架,并以安徽省为例,对区域创新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为区域创新政策的设计和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呈现递增趋势。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以上。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科技创新必须迎头赶上,才能在未来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7.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评价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搜集2006—2018年各省市的科技评价政策文件,在优化科技评价政策量化量表的基础上,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层次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评价政策总体上呈现“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政策目标主题向创新人才培育、区域创新扶持与知识产权保护转变,同时,科技评价政策的作用机理呈现“非线性”特征,政策目标的作用方向正由“数量制胜”向“质量取胜”转变。从科技评价政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看,科技评价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其直接政策效力明显薄弱;科技评价政策的多重目标导致政策的协同效应不足,同时,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之间的不协调也削弱了政策效力,导致其“指挥棒”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8.
创新政策评估从本质上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文章从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要素出发,基于韦唐的"效果模式"下的"综合评估模式",设计了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性理论方法框架。然后基于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从创新政策概念、理念、创新过程、创新活动等方面总结了创新政策评估不同于一般公共政策评估的四个特点,在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方法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创新政策评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政府创新政策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政策工具和创新价值链这两大维度对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37项中央政策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类政策工具中,环境面政策工具的使用最为频繁;随着产业发展,政策工具的使用呈现出从供给面到环境面再到需求面的不断完善;中央政策着重从研发和市场推广这两端刺激新兴产业发展,而对产业化的推动有限;12项政策工具和创新价值链的四个环节间有不同的相关关系。该研究综合考察了创新政策的手段和目的,提出了操作性的政策分析框架,探讨了创新政策如何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政府在不同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实施的各种政策的效用差异,分析了区域创新中政府政策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正确政策的做出必须建立在政府对本区域创新环境认识的基础上,政府应针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不同模式和阶段特点实施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9,(4)
基于政策组合视角,从政策目的、政策领域、政策工具、政策主体、空间地理、时间六个维度构建了区域创新政策分析框架,结合内容分析法,以153项国家层面东北地区区域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发现:东北地区的区域创新政策以单一政策主体为主,跨部门联合主体较少;五类政策工具的运用较为均衡,但供给面和评估面政策力度较小;区域开放政策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手段和特色。进而提出了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经济效率与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加快区域创新速度、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目标。从分析公共政策的目的出发,以经济学视角解读公共政策效率,指出公共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社会资源配置达到一般均衡、获得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过程即为公共政策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将公共政策的外部效益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求是提高公共政策效率的有效方式。搭建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是政府公共政策在促进区域创新方面的重要实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科技资源的共享性,以及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配置区域创新资源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结构矩阵研究框架,设定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4项一级指标和17项二级指标,运用熵权法进行权重确定,以北京市区域科技创新政策为例,对北京市2007—2016年间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进行计算并分析。认为北京市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且较小的科技投入能带来较高科技产出,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环境的作用还比较单一,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还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9,(3)
构建协同度测度模型对长三角和珠三角1202项创新政策展开量化评价与特征比较。研究发现:政策主体以主管科技资源和掌握行政和经济资源部门协同为主,协同深度不够理想;目标协同存在差异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关;需求导向措施严重缺位,长三角的需求型政策与环境型政策表现更为协同,环境型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较好,而珠三角供给型政策和环境型政策协同度更高,需求导向型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性优于长三角;两区域的措施协同、措施与目标协同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和大连市科技创新政策的构成进行对比分析,选取Ucinet软件处理数据,将分析结果用网络图显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引入形式概念分析的理论,利用形式概念的核心数据结构——概念格,对创新政策的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创新链相关理论,从创新环节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分析政策内容的结构特点。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基于概念格的形式概念分析可以很好地把握创新政策的内容结构特点,可以形象地展示创新政策中政策类目的关联程度以及政策类目之间的包含即延伸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是科技人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具体举措与微观个体非理性行为的关联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以行为公共政策视角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搜集2007—2021年中央层面的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从情绪认知、行为引导构建行为公共政策分析框架,重点从工具、叙事与反馈三个层面分析科研减负、评价引导、人才管理三个维度的政策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正巧妙地运用鞭子型与助推型协同的政策工具、认同强化与社会规范组合的叙事效应、政府主导的单向政策反馈来塑造科技人才的情绪认知与行为引导。但是,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政策偏好与科技人才的行为偏好存在偏差,政策工具的缺陷、叙事效应的断层与个体感知的偏差促使了“非理性行为”的发生。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体系亟待完善科研减负的选项体系、人才评审的评定标准与微观个体的情绪疏导。  相似文献   

18.
正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改的灵魂,如何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加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情感的发展。全面、规范、科学、易行的有效评价体系方能影响到学生的课堂行为,乃至学习习惯,才能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快乐学习。课堂上的有效评价会直接导致"课改"质的变化和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我认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高目的的评价活动既是反馈系统又是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论的主要载体。如何有效地从网络媒体获取公共政策相关的社情民意以引导公共政策的传播议程设置是政府职能部门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网络媒体数据,应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了一个面向公共政策的网络媒体内容文本分析框架。利用文本语义分析方法,从主题识别、情感分析等角度对网络主流媒体的公共政策传播议程设置与社交媒体网民舆论进行挖掘和对比,并以新能源汽车政策为例对该分析框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实证发现当下网络媒体报道的议题与社交媒体上公众对有关公共政策的关注焦点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就新能源汽车政策为例,公众对于其政策的关注偏向于衡量自身获利的多少,而网络媒体报道更多以描述政策传递信息为主。建议政府职能机构针对公共政策使用网络媒体进行传播时,可根据公众关注焦点话题进行议程的设置和调整,以增强公众对此政策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20.
课堂管理技能足以决定教学的成败。一个缺乏课堂管理技能的教师,不会在教学上取得什么像样的成就。因为教育的复杂性以及教师的个性化处理,在此只是探讨课堂管理的主要环节中激发学生成功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