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当今“课程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的需求”“人才市场的需求…‘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要求我们“因需施教”,要“因需施教”就必须具有“多层次教学”理念,实行“多层次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德合作日趋紧密,对德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德语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如此看好的就业形势决定了必须根据市场前景制定相应的教学方针和措施,以促进德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就业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4.
陈琴 《文教资料》2014,(10):173-176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且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差。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却早已超过95%,看似令人费解的就业现状,呼唤人才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也给予处于转型期的电大启示与机遇。电大转型不仅是挂上国家开放大学的牌子,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因需施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姜虹 《现代教学》2011,(9):47-47
提高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保证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院正在加紧建设一个能够主动、有效引领区域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服务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话嘉宾黄伟宗: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叶小明: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陈昭庆:广东教育杂志社副社长兼《高中》杂志执行主编、副编审近几年,国家、广东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已经  相似文献   

7.
张巧玲 《考试周刊》2014,(35):178-178
学校是充满爱的地方,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核心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爱、懂得爱、付出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艺术就是爱的艺术。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至爱",懂得爱的艺术。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要"因生施爱",这样才能因爱施教。  相似文献   

8.
农民科技教育,不仅需要实用性极强的教育内容,而且需要适宜的教育手段、教育方式。否则,群众会避而不听,或听而不信,或信而不决,教育目的难以实现。只有按需施教,采用合适的教育途径,有效地把科技送到广大劳动者手中,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为旨归,既反映了社会发展需要,也满足了大学生发展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是一种体现“有效教学”和“因需施教”理念的体育教学模式。合肥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在课程目标、资源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有7个聋哑和2个培智教学班。聋班是全纳性招生,所以个体差异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智商(或学习能力商)、行为习惯、失聪程度等有明显差异,加上近几年因聋生生源不足采取了隔年招生的办法,因此同班学生年龄差异大。培智班因各种原因,学生情况更加复杂:智商一般都在30以下,智商在25以下的学生占一半以上,但也有个别学生达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鄞州区作为国家第五个课改实验区,这两年正在大张旗鼓地推动幸福课堂课程改革。期间赞许目光有之,质疑之音亦有之。然未经历风雨,又怎知内中端倪。唯践行方知内中门道,也唯践行始悟利弊得失。文章通过对鄞州区幸福课堂因需施教、德育活动,以及去除冗余,引导把握课堂重要环节等三个方面的论述,讲解了作为此项活动的基层参与者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出现的教师有偿家教和“因财施教”问题,辩析了因材施教与“因财施教”的区别和差异,对“因财施教”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做了系统分析,提出转变“因财施教”为因材施教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南钢 《现代教育科学》2007,(2):69-70,42
针对我国出现的教师有偿家教和"因财施教"问题,辩析了因材施教与"因财施教"的区别和差异,对"因财施教"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做了系统分析,提出转变"因财施教"为因材施教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因“性”施教是在充分考虑学生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对男生和女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实践中的因“性”施教大多存在着两种片面的理解:一是认为男生的智力比女生强,二是认为男生是男性化的性格,女生是女性化的性格。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和成绩与性别关系不大,性别与性格不一定存在对应的关系,教师应该在对学生性格特征进行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施以科学的因“性”施教,解放人性,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16.
吴兴红 《云南教育》2001,(18):12-12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师训工作必须按照这个“需”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不断注入新的工作内容,赋予新的培训途径,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21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继续教育的路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成长的规律,恰好反映了这一理论。教师的成长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是关心自己的生存,即能否适应教学工作,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的评价;然后是关心教育情境,主要集中在“怎样上好课”…  相似文献   

17.
18.
就大学生体育动机及兴趣爱好、部分高校现行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分制管理模式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研究,提出高校体育应采用按需施教模式。  相似文献   

19.
汪黎 《文教资料》2012,(20):167-168,177
"因性施教"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被广为探讨①。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因性施教"其实是一个暗藏悖论的矛盾之策,是一种只看重眼前教育效益的短视教育理念和行为。通过反思男女两性的差别究竟是如何被后天建构的问题,得出"因性施教"其实是漠视和延续该错误"建构"行为的结论。提出"因性施教"应该包括"根据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弱点,进行实践教育上的引导和弥补"及"根据个体在充分地自然发展和选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的兴趣、性格、特质和天赋进行有目标的方向性培养"两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李月微 《考试周刊》2011,(61):216-217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奈件的促进,只有在一定条件促进和保障下的人格和性格才能达到统一,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