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晰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增强对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认知度、关注度和重视度。以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对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发展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基于旅游目的地视角构建了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型和利益相关者系统全要素模型。结果表明:1)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是由诸多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供需网络价值链,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共生度和关联度极高。2)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系统由主体、客体和环境因素三部分构成,各要素之间体现出明显的竞合关系。3)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社会发展度与社会利益相对应,呈正相关;经济发展度与经济利益对应,呈正相关;赛事影响力与环境利益相对应,呈正相关,反映在时间和空间上。该研究为后续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结合文献资料,以彝族摔跤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探讨了民族民间体育的性别教育机制,旨在为当下体育教育实践中性别维度的阙如提供民间智慧与视野。研究认为,“性别话语的社会氛围”“身体物化的性别实践”以及“性别气质的仪式监视”三者结合是民族民间体育性别教育实践的经验,为当下体育的性别教育提供了“性别话语”“层级规训”“身体表演”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参照。  相似文献   

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在“非遗”保护视域下,以安徽皖南体育类“非遗”保护实践为案例,探讨其由乡土社会向后乡土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再生产经验,总结出以“文化再生产”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整合保护模式。研究认为,在内部“微观(非遗本身)-宏观(文化空间)”与外部“政府一社会”两大维度构成“非遗”整合保护模式的四大象限中,农村民族民间体育的保护实践,既要在静态类型中分类实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区治理、日常生活的四种导向,又要在动态类型中实施四大象限的相互嵌入工作,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策略,做到保护形式与保护内容、文化保护与社会建设、政府主导与社会主体的统一,才能做好“非遗”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4.
摘要: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以其卓有成效的奥运遗产管理工作,成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温哥华冬奥会遗产的指导思想、组织体系和活动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温哥华冬奥会在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创造”遗产的构想,并首次建立了专门的遗产管理机构,从而保证了奥运遗产工作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行。温哥华冬奥会还制定了分阶段进行不同侧重点遗产管理和运行的工作方案,确保了奥运遗产持续发挥作用,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加拿大社会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也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管理和利用留下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摘 要:奥林匹克教育是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之一,奥运会后,如何整理和利用这份珍贵遗产是北京教育领域和奥林匹克精神推广组织面临的崭新课题。用实践考察的方法,对2010年度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的实然状态进行了解读和理性思考,为奥林匹克教育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摘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奥运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不但关乎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进程,更影响着举办城市、地区长期健康发展。以国际奥委会出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奥运遗产战略为背景,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集中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独特价值,并对其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与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中的发展指标相互融合,其标杆效应将在促进奥林匹克运动代内公平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直接受益方是举办城市、地区以及国家,北京冬奥会遗产将通过前期规划、中期发展、后期传承的路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冬奥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有形遗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无形遗产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通过合理规划、依托活动、运用科技、建立专门机构和创建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从而到达代内和代际共享奥运遗产的目标。从遗产的规划设计到遗产效应的长期发挥,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到可持续性发展实践,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扩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辐射空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湘西地区民族民间体育形式进行走访和调查,对湘西地区民族民间体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其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保护民间体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摘要: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将媒介生态学理论系统地运用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方面的分析。基于当代人“媒介化生存”的社会现实以及传媒的文化影响,对媒介生态学介入相关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学理性分析,进而阐释了媒介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生与互动关系,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构建策略。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失范,归根到底在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失衡,媒介体育的信息偏向与符号权利表达与体育文化传媒化、同质化现象互构同生,而媒介体育符号消费的市场逻辑导致的体育文化娱乐化和碎片化也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现实表征。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兼顾市场性与公益性,通过实施审慎的自由与文化保护策略,打造多样的文化传播形态与多元的媒介生态位,推动媒介文化传播的本土性与国际性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9.
传承北京奥运遗产,不仅是弘扬奥运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我国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盘活北京奥运会优质遗产资源、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此,着眼北京冬奥会遗产可持续开发问题,以张家口冬奥遗产研学旅行教育传承模式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以大学、中学、小学为服务对象,通过系统构建张家口冬奥遗产资源谱系,对张家口冬奥遗产的研学旅行教育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从张家口冬奥遗产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张家口冬奥遗产资源课程化、张家口冬奥遗产研学旅行教育服务保障及张家口冬奥遗产研学旅行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系统分析张家口冬奥遗产传承模式及其要素选取,以期对张家口冬奥遗产可持续开发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等方法,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人或人群根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依赖性、持久性、普遍性的特点,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价值文化分为实用价值、物化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是实实在在的、能看得到、计算到的、有价可寻的,随着时间的变迁其价值也会发生改变,对民族传统体育依赖性较强,在价值文化中处在表层位置。物化价值的“实物”已失去原有意义,而是赋予另一种意义,这种价值一旦形成保持的时间较长,在价值文化处在中间层次。精神价值主要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共同民族精神,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只有在民族被同化或消亡时其精神价值才会根本改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物”依赖性最弱,但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文化中所处在核心位置。研究目的是为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传统体育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演进历程、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文化普查、抢救濒危、重点保护、机制建设4个阶段。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政策和实施方案推动之下,研究成果体现出研究定位从研究边缘向研究中心,研究技术从单一学科向交叉学科,研究方法从文献整理向田野实证,研究思维从国家逻辑向历史逻辑,研究视角从项目中心向生态中心,研究内容从外造秩序向内生秩序等转变。未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将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文化生态建构和发展理念重塑。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摘要:民族民间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培养上具有突出价值。为了拓展民族民间体育在高校的生存空间,合理利用高校这一媒介,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我国民族民间体育的项目属性,在高校发展中的威胁与优势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归纳与剖析。结论:民族民间体育具有传承性、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特征;西方体育的涌入和自身架构的混乱是民族民间体育在高校生存的主要威胁。其在高校发展的优势:文化思维取向符合学生根深的“东方思维”;民族民间体育厚重的仪式感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多元化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说教。建议:转变教育理念,实现由“唯第一论”向“集体参与”的跨越;促进项目自身建设,控制好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限度;以文化为把手,深度挖掘项目的人文元素。通过此研究,为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提供新路径、新方法,实现“传统”项目的“非传统”发展,拓展其在高校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以文化空间理论为视角,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个案,厘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空间”依存性,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构建和保护的方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包括理念变量、组织变量和物态变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象和“文化空间”依存的根本、基础和载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决定和关联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象及其“文化空间”的存续和存在,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保护“文化空间”。建构保护中:(1)理念变量是核心,在保持传统核心理念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适应性丰富和发展。(2)组织变量处于中间层面,要建构和回归族民的主流地位和主流群体;保持族内传承的民族性、传统性,保护传承人;保护传统体育活动方式和活动场所的传统性、民族性和原生性;科学保留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提高当地自然农耕经济水平,保持农耕生产方式。(3)物态变量处于外显层面,要求保护动作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原始性、原生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民族性、传统性建筑风貌及物质媒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俗体育学探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俗体育学是民俗学和体育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尝试,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民俗体育学将以体育与民俗相互交融的关系和民俗体育史实为客观依据,以体育学为基础理论,以民俗体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体育的民俗精神,丰富体育和民俗学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15.
摘要:在总结前人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形成包括投入能力、产出能力的准则层以及涵盖规范建设能力、内部治理能力、组织运行能力、服务能力、社会评价的约束层。同时,在全民健身视角下,探讨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全民健身的运行机制,并采用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在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下确定服务会员、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等指标,以期扩展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理论和助力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在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体育社会组织具有发展能力总体水平偏低、整体差异化程度较高等特征,注重法人资格、规章制度等规范化指标建设,对服务社会、特色工作等关乎未来发展的关键性指标关注不够。对此,分别从政府、社会和体育社会组织3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谈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视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做好民族文化整理工作,是党的十七大精神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是决定学校体育办学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我国学校体育独具魅力的重要形式。提倡民俗体育走进学校,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促使两者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发展,为促进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和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形成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草原阿肯弹唱会体育赛事进行了调研.重点阐述新疆草原阿肯弹唱会民间体育赛事的历史发展、地域分布及项目演变,剖析了草原阿肯弹唱会民间体育赛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8.
摘要: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回归不仅是我国民俗体育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诉求,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回避的话题,然而当前这种回归却陷入“土洋之争”的对峙困境中。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研究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为背景,通过对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研究的症结进行论析,旨在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研究提出新的建议。研究认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应立足于本土文化流失、传统理论根基缺失、研究范式生命力缺失、研究定位迷迭的现实,剖析理论依附、文化失语、文化异化等问题;坚持学术批判与扬弃,构建自主学术理论;坚持整体思维的研究范式,促进研究范式多元互补;坚持研究内容的多元视角,加强民俗体育文化多元区域互动;坚持研究方法的交叉互补,拓展文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坚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原则,促进民俗体育文化与时代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