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提问"习题就是指:在习题中只提供已知条件,而无具体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已知条件尽可能地推算出题目中各种潜在的未知量的值,即你认为根据已知可以求出哪些相关的物理量,笔者用下例来说明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提问”习题就是指:在习题中只提供已知条件,而无具体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已知条件尽可能地推算出题目中各种潜在的未知量的值,即你认为根据已知可以求出哪些相关的物理量,笔用下例来说明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也就是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获取解题信息,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这就是中学生解题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审题.l审情已知条件数学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大体分为明显条件和隐含条件.明显条件不言而喻.隐含条件是指没有在题目中明确表述的题设或假设,在题目中较为隐蔽,不易发现,因而常常造成解题失误.因此在解题时,既要弄清题中的明显条件,还必须挖掘出隐含条件,即全面把握好“审清已知条件”这一点,为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l)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题目的明显条件例1已知圆柱…  相似文献   

4.
高考试题对考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增多,难度增大。为提高考试效率,依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巧妙的利用几何关系,解析地理原理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94年高考的最末一道试题,是一道集多种能力为一体的多层次能力考查题。一、审题能力的四个层次 1.能从题目中挖掘出已知条件是m、q、B、u四个物理量。不少考生误把ao和bo当已知条件而陷入纯数学问题的圈套之  相似文献   

6.
正多选型填空题类似于多项选择题,它由题目给出若干个命题或结论,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所有满足题意的命题或结论.解决此类问题,要求考生对其中的每个命题都要逐一分析判断.其一般解法是:从已知条件、图形出发,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计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物理计算题中给出了求解问题的全部已知条件,我们只要能用物理公式将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全部正确地联系起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开放式物理题包括缺少条件题、隐含条件题、多余条件题、活用条件题.考生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很不适应.现以历年来全国部分省市中考物理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开放性题目,是近年来中考的一个热点.它区别于传统题目中的“已知一求证”固定模式,其特点是条件或结论不完备或未给出,要求考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补充缺少的条件或寻求到未定的结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物理     
逐本溯源回归教材为哪般?1.能够提高考生的物理阅读能力阅读不仅是语文的重要要求,也是高考物理重要的基本能力要求。考生首先要能够读懂物理试题,知道试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相关要求,才能从中获取解题的相关重要信息。尤其对于题目中的临界条件、隐含条件等关键信息,更需要仔细、认真地推敲和琢磨。物理教材内容是培养考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素材,因此要提高考生的物理阅读能力,回归教材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所有数学题目的求解都是从条件到结论的正确、有效的转化过程,可是很多题目的条件却不明确给出,称之为隐含条件.具体地说,隐含条件就是题目未明确给出,却可根据题意推出的有用条件,或者是已知的公式,定理等等客观存在的事实[1].能否在解题中快速找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快而准的完成解题,它能够在高考中体现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因此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本文探究命题中隐含条件的常见隐含方式及怎样挖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求解在历年的高考或竞赛中频频出现,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将一些重要的信息隐含在题目当中,导致考生不能领会题意,从而造成解题错误或冗繁,甚至认为题目的条件不足而束手无策。一、个数比相同法例1由Na_2S、Na_2SO_3、Na_2SO_4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2.
图示式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又是考查能力的综合题目.它具有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关于图示式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考生失分率最高.这类题目大多需要依据已知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逐层剥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逆推或讨论验证,层层剖析,得出结论.这类题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已知条件求代数式的值”之类的题目在中考或初中数学竞赛中常常出现。解答这类题目,必须紧抠条件多方面联想。现就初中数学竞赛中的一些题举例说明其解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所谓函数特殊化思想,就是把已知条件中不含函数解析式的抽象函数通过联想,特殊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或者所熟悉的函数,通过利用所熟悉函数的性质来求解所要求解的问题.这种方法使用的前提是在特殊化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所特殊化出来的函数一定要满足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下面通过2007年高考中所出现的部分函数问题,谈谈函数特殊化思想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使用“逆向思维法”往往能找到题目的突破口,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逆向思维法就是由题目的所求出发,逐步探索需要什么中间条件,最后,所需条件均是题目所给出的已知.  相似文献   

16.
朱乙艺  焦丽亚 《考试研究》2012,(6):80-87,19
和基于实测数据的DIF研究相比,基于模拟数据的DIF研究不仅可以自由操纵实验条件,而且可以给出检验力和I型错误指标。本文详细阐述了二级计分DIF模拟数据的产生原理,其产生过程包括四个阶段:选择DIF产生思路,选择项目反应理论模型,确定考生特征、题目特征和复本数,计算考生在题目上的正确作答概率并转化为二级计分数据。并且分别利用常用软件Excel和专业软件WinGen3展示了二级计分DIF模拟数据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高考中的三角函数题,起点低,位置前,能否迅速正确地进行解答,对于考生顺利进行数学考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由于公式多,性质繁,使得不少考生对其产生畏惧.要突破这一难点,关键在于善于根据题目的条件特征进行有效的变角、变形、变边角关系.下面举例说明.一、变角变角主要方法有:已知角与特殊角的变换,已知角与目标角的变换,角与其倍角、半  相似文献   

18.
一、应知的数据 这类数据题目中不直接告诉,但要求考生必须知道,解答试题时,可把它作为已知条件使用。 仁例1」(2(X刃年全国高考题)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会x经过6次。衰变后的产物是粥Fm。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A .1对、259 B.124、265 C.112、265 D.112、刀7 解析根据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金卜6全He*弼Fm 由上式得: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z二6x2 100二112,A=6x4 253=刀7。故应选D。 说明:…  相似文献   

19.
物理试题的难度大小,不仅取决于题目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复杂程度,也跟已知条件的明显或隐蔽有关.已知条件隐蔽的巧妙难寻,往往使考生陷入条件不足的误区,对试题的解答陷入困境.如果能够仔细推敲题干内容,经过综合分析,往往可以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找出一些隐含条件,利用这些隐含条件建立起正确思路,使试题能够准确、快速的得到解答.下面分析几种常见的寻找隐含条件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题目(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初赛试题)已知a、b、c是整数,且a-2b=4,ab+c2-1=0,求a+b+c的值·该题文字简明扼要,题目的载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二元一次和三元二次方程·因此,解题的入口宽,给各个层次的考生创造了广阔的探究和解题平台,是一道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好题·现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出发,对具体的解法作一些探索,供读者参考·要求a+b+c的值,只要求出a、b、c的值即可·而已知的仅是关于a、b、c的两个方程,通常用两个方程求出三个未知数的值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求解·因为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