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它的涵义、产生的文化语境及其对传统艺术美学概念的颠覆为我们勾勒出20世纪初艺术审美观念的转变,也说明了俄国形式主义颠覆了传统诗学理论,开辟了新的诗学研究领域,初步建立起现代诗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它的涵义、产生的文化语境及其对传统艺术美学概念的颠覆为我们勾勒出20世纪初艺术审美观念的转变,也说明了俄国形式主义颠覆了传统诗学理论,开辟了新的诗学研究领域,初步建立起现代诗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一些研究者将俄国形式主义理解为一种批评方法或一种美学理论,后者在21世纪以后仍较广泛地发生。从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主张、经验基础、核心概念等方面来看,此二种理解皆是对俄国形式主义性质的变异。前种变异主要源于认识的尚不深入,后种变异则还与俄国形式主义自身的“裹脚布”密切相关。从学术史辨明、厘清两种变异的历程,一方面可以让后学者更好地理解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另一方面可以更全面地展示俄国形式主义在我国的“旅行”。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前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接受状态,学界往往简略论及,缺乏全面、细致的清理。虽然此时期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在中国基本上处于遮蔽状态,但却是其中国接受研究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时期以前中国学界对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接受可大致以新中国的成立为界限,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接受主要体现在一篇译文与钱钟书先生的接受上,后期的接受仅可见一句话。但前、后期在肯定与否定的态度、介绍的分量、介绍与阐述的内容等方面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皆由我国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的探讨和争论由来已久.本文从分析教育学是否存在逻辑起点的问题入手,认为逻辑起点潜在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中,应立于一个合理的"认识角度",才能为理论体系构造寻求到一个确定的起点.本文还提出"培养"是维系教育学与教育本质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诸多流派中,也许没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的观点遭到过俄国形式主义者那样坎坷的命运。这一学派在20世纪伊始俄国大革命风暴将起的前夕,希望重建与传统文学观迥异的文学理论体系。他们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入手,重新界定与阐述文学的性质、特征、功能以及文学发展的规律,“试图创立一种独立的专门研究文学材料的文学科学”,从而构成对19世纪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如传记批评、心理批评、社会文化批评等——的全面挑战。  相似文献   

7.
形式与内容是中西文论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论述,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经典论述的梳理,阐述这一问题的渊源变化。并对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与黑格尔辩证形式论进行初步的比较,意在推崇辩证形式论,揭示辩证形式论对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解构批评一方面解构了形式主义的一系列理论主张,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形式主义的某些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学研究方法;在批驳了形式主义的理论缺陷之后,解构批评试图寻求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这就是阅读理论。解构批评既是对形式主义文论的颠覆,同时也是对它的拯救。  相似文献   

9.
俄国形式主义并没有提出明确和系统的语言世界观。但是,他们在探索诗歌、文学的本质特性时,把词语放在文学本质的地位,实际上触及到了词语在人和世界关系上的本体论地位。关于“陌生化”的论说,正是一种致力于在诗歌的词语里昭示词语本身的无蔽状态,以此来寻找诗歌本性解蔽的思路。使人们的视野和思路从被世俗生活遮蔽的障碍里解脱出来,重新看到人和事物的真相。这是真理之光,也是审美之光。这与后来语言学转向高潮迭起以后,海德格尔等去追寻语言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试图从审美符号和艺术语言中去寻找人类解放之路在学理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0.
郝敏 《快乐阅读》2022,(4):68-69
<正>20世纪初的俄国,正酝酿着文学理论的变革。不久之后,“形式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之所以称为“形式主义”,主要是学者将重点研究放在形式层面,如作品的词语、语言等构成。在后续的研究中,广大学者沿用这一名称,将批判理论视为俄国形式主义。纵观文学理论史,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意义重大,它在文本研究方面走在前列,迈出了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由社会、作家向读者和作品转变的重要一步。要深刻地认识和评价俄国形式主义,就要从“形式”概念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11.
俄国形式主义与巴赫金的历史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主义的成就形式派清楚地了解自己试图取代的传统文学批评学派所存在的智力软弱性。对此,雅各布森在《论艺术现实主义》中作了概述: 直到近来,艺术史,特别是文学史,与其说是学术研究,不如说是报纸随笔。它服从随笔的一切规律:轻率地从一个论题跳到另一个论题,从形式优雅的情感流露跳到艺术家生活的轶闻趣事,从心理学上的陈词滥调到哲学意义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就使用学术名词来说,艺术史同样一直很轻率,它使用流行的词汇,而不  相似文献   

12.
理解性教学理论的发生根源与逻辑起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释哲学是20世纪的显学,它所强调的是理解与解释之中那种与时俱进的品格、实践的品格和创造的品格。这种与世界经济、社会、化发展比较吻合的理论品格,对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困惑有极为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价值。因此,解释哲学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日益广泛和深刻。教育是受解释哲学影响比较大的一个领域,目前正在从观念层面走向实践层面。从解释学的角度来阐述理解性教学论发生的社会根源、哲学根源以及心理学根源,然后去寻找其逻辑起点,这对理解性教学论的健康发展极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知识新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软技术创新”;教育学是研究生产“知识新人”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软技术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教育技术是指涉及教育软技术创新的技术;教育技术学与教育技术进步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尽管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的风格截然不同,但俄国形式主义无论在文艺总体主张以及具体的创作方法上都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相呼应,而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对其后的文论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厘清两者的文艺思想的关联,也具有从新的维度看待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在现代文论中地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逻辑起点论主张建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首先应把握其逻辑起点。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的逻辑起点有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高深学问、知识、办学育才、大学生、课程、学问等观点。教育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理论体系的多视角性,我们不可能从单一的视角确定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站在不同的角度,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语文教学是以文学作品作为范本的教学,主要由教师引领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分析,通过这种解读分析教会学生了解作家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及其独特的心灵视界,从而达到一种审美的感知过程。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带领学生完成这种审美感知,除了师生间的实践探索,更需要用理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十四大上,我党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在党的十五大上,中央建议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财富,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创建,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是由一系列社会规律和范畴组成的体系,而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这一科学体系的基础,它关系到规律和范畴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再现社会的系统结构以及和它相统一的历史发展过程的那个开端,由此足见逻辑起点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以生产劳动为逻辑起点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阐述过他们所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9.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打破了传统的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形式研究,强调"文学性"与"陌生化",重新界定了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从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视角对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书信体小说《紫色》进行分析,揭示出《紫色》这部小说的形式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意蕴。从语言和象征来看,《紫色》的语言交织着白人语言与黑人土语,作品中的紫颜色、裤子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从作品所采用的书信体叙述方式看,写信主体、收信人、写信时间等形式要素都赋予了小说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什么?在探究东西方学徒制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以及综合比较的基础上,人们不难看到,职业教育的历史起点是学徒制,逻辑起点是职能传授。历史起点的选择制约着逻辑起点的选择,二者应该相吻合,它们统一于造就"准职业人"之中。对职业教育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研究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科学性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人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增进个人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