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除非"关联句式及其类似关联句式在言语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除非"的意义比较复杂,意义的蕴含形成羡余否定。言语现实中"怀疑、难免、保不齐、说不准"等词语也具有"除非"一样的特征。"除非"关联句式形成的羡余否定是往往是人们主观意愿的外在表现,词义蕴含而发生内容上的交叉,实质上是人们表达时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预设,语义逻辑、深层结构关系等方面,对比分析了"除非"条件句的几个句型之间的异同,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各句型之间有的是同义异构关系,有的是同构异义关系,有的是由其它两个句型整合而成等等.  相似文献   

3.
以"胡吴(徐)之争"与《逻辑与语言学习》为阵地的论争是语言学上两次"除非"之争,此外,还有其他学者从词义、词性和逻辑关系角度进行的"除非"论争。如果想对除非句的逻辑语义特征、语法意义、句式分类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不应忽视历时角度的研究,应注重语料调查与分析,并充分借鉴外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王子欣 《语文知识》2000,(12):28-29
“非”在自然语言中的逻辑意义是复杂多样的。一、“非”表示否定意义1.有“非”的词语表达否定概念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学史上关于"除非"所表的语法意义有五种观点,实际上从形式角度及事件框架角度分析"除非"只表示两种语法意义:必备条件和排除条件。根据焦点理论"除非"句可分为"唯一条件句"和"非唯一条件句",运用梯级模型理论,并根据焦点域中各成员间能否建立梯级模型,"非唯一条件句"还可分为"平行式"和"递进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指出以往对"除非"句的研究长期无法得出确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未从语体角度对"除非"语料进行全面考察。我们根据功能域理论将语体分为四类,揭示出"除非"句语料的语体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语体中"除非"句的P型和Q型语序。其次以法律语体中"除非"语料的分布情况证实了"除非"不止表示一种语法意义。最后,从"伪条件式"除非句的衍生环境来揭示了语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杨中华 《学周刊C版》2014,(8):211-211
我们所说的“除非句”即指用“除非”引导的句子,是一个条件句,与无条件句相对应,表达的是前后两个事件的关系.常常与“否则”“才”连用。但许多语法书对“除非”分别与“否则”“才”的连用条件谈的不多.因而许多学生包括教师在内.在做改错题或平时使用时从根本上难以找出“除非句”的病因。如“除非你离开.我才离开”“除非你离开.我不离开”究竟哪一句更加合乎语言规范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以与各位同仁共解.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史上的"除非"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吴(徐)之争"与<逻辑与语言学习>为阵地的论争是语言学上两次"除非"之争,此外,还有其他学者从词义、词性和逻辑关系角度进行的"除非"论争.如果想对除非句的逻辑语义特征、语法意义、句式分类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不应忽视历时角度的研究,应注重语料调查与分析,并充分借鉴外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古代突厥语、察合台语及现代维语这三大语言时期谈及人称词尾“■”的使用情况,“■”在现代维语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多种语法意义以及构词和词性变化上的作用,说明词尾“■”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词尾。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容易引起误解的8例“以”字,本文引用大量材料对其意义和用法作了辨析,对中学语文的教与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性质命题中,否定副词“不”具有促进命题性质转变的重要功能。在由自然语言向标准逻辑命题规范化的分析整理中,需遵循逻辑规律和在不改变命题原意的原则下进行还原。  相似文献   

12.
《逍遥游》可分为六段,六段之间在逻辑结构上高度一致,其共同逻辑指向是“小知不及大知“.“小知“代表惠施的境界,以出仕为官作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大知“代表庄子的境界,否定以出仕为官作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大知“境界即是“逍遥“.“逍遥“的本义是“无为“之乐,具体涵义是心存高远,不汲汲于功名.郭象、支遁二家对“逍遥游“的阐释,都不合其本义,问题出在不顾文理,没有认清《逍遥游》的内在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3.
意义问题的研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关于“意义”这个概念,语言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等都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各种定义,但是都难以达成共识。关于意义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历史上有5种传统的意义理论,即指称论、心理表征论、行为主义意义论、使用论和真值条件论。对这五种意义理论的理解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意义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复杂本质,也将有助于深化对意义的认识,有助于语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要上好一堂哲学课,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授课的基本技能,而逻辑技能便是曩基本的技能之一。逻辑思维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哲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利用自身的逻辑力量充分发挥逻辑思维的作用,还要.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逻辑原子主义认为,命题是实在或事态的图像:原子命题是原子事实的、分子命题是复杂事实的、语言则是世界的总图像。自然语言具有歧异性和模糊性,因此必须构造一种理想语言才能建立对世界的图像关系.但是图像论遇到难以克服的理论困难,这些困难是由图像论本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词义与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语言学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语言学中争论最多的理论问题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词义与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仍有深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在假言命题中,联结项往往只起联结前后件两个假言支的作用,判断一个假言命题的类型不能单纯依据联结项而必须直接分析前后件两个假言支之间的逻辑联系。对于含有否定词的假言命题,联结项的判定至关重要,其误判将导致假言支判断的失误,进而导致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类型判断的错位,或前后件两个假言支之间逻辑关系分析的尴尬。正是在相当程度上把假言命题中的联结项与假言命题类型之间的或然性关系当作必然性关系以及对联结项的误判,导致假言命题类型判定的种种失误。这也正是我国逻辑学教科书长期以来把“除非”类假言命题的三种类型统统归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这一谬误产生的根源。对假言命题与联结项之间的对应关系亟待进一步加以廓清并重新作出科学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意义与真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意义和真为主轴 ,考察了英美语言哲学中相关的观点。其不同理论背景下的诸多观点可以大体划归成两类 :一类主张意义与真的同一 ,另一类主张它们的分离 ,但一个阵营中出现另一个阵营声音的情况并不鲜见。这种复杂性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篇深层逻辑语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语义关系是指由某种表层逻辑结构显现,并通过语言表达而附加出来的意义关系。由于汉族人和英美人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别,英汉语篇深层逻辑语义关系也存在区别。本文从语篇模式差异、上下文语境、句法结构差异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启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仔细分析原语内在的逻辑语义关系,再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逻辑形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