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毅刚 《新闻传播》2010,(6):158-159
正如诸多社会学家的思想精华所描述:人类有着本能追溯和回归社会平衡的能力,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新闻传媒视为人类追溯和回归社会平衡的一种常用手段。但是.仅仅用追溯社会平衡来理解太过于宏观。应该说.人类的这种平衡追溯是理念、信念甚至是信仰,而具体的则是希望改变生存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现行的而公众认为不平衡的制度。直接的说:现实的新闻传媒在促使具体的社会制度不断在讨论中达到平衡.这一过程又显然表达为调节与驱动的“双核”运动。  相似文献   

2.
卢毅刚 《青年记者》2010,(18):39-40
社会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始终存在着由社会公共空间给予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正如通过人们的辩论、理解、认识、行动的发展逻辑一样,逐步产生可以生成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制度的平衡与完善需要经历一定的历史时期进行验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的讨论则是从制度形成后如何保障其必要的发展空间的角度进行描述,借助"端粒酶"的概念反映客观存在的基因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儒家之“礼”的演变过程中,有着从宗教心理层面到社会意识层面再到社会无意识层面的过渡。作为“社会无意识”的一部分,这种超越了最初宗教意义上对心理威慑力及后来社会法制意义上对人的肉体行为强制力的“礼”才是儒家之“礼”的最高级形态,真正做到了使人“徒善远罪而不自知”,发挥出“礼”对人心统治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濮端华 《军事记者》2003,(10):32-33
~~对新闻舆论调控的探讨与思考@濮端华  相似文献   

6.
公众舆论与新闻舆论的基本特性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舆论和新闻舆论关系密切,可谓同根而生。但是,在它们自身特性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探讨和厘清这种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各自的特点,也有助于“媒体人”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提高新闻舆论的水平和品位。依笔看来,这两种舆论形态在自身特性方面的差异突出体现在它们的存在方式和作用方式上。概言之,公众舆论是自发的意见表达方式,新闻舆论则是自为的意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王建树 《新闻世界》2010,(9):119-120
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传统媒体的优势同网络媒体的强势相对接,同时发挥传统舆论和网络舆论的各自所长。本文旨在从两者的概念、差异性比较及其互动互融等入手探索其相互融合、互动的新的传播模式,以更好地实现其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海波 《当代传播》2001,1(6):64-6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权力开始转型,公、私两大要素发生分离,公共领域这一崭新的舆论空间带来了新的舆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舆论提出了公共性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表达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大众传媒成为主要的舆论手段,基于上述变化,本认为,我国当代社会舆论已具备公共舆论特征,并将导致舆论学研究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网络普及、上网者有充分自主话语权以及拥有共同关注话题事件的基础上,使得在社会交往中处于弱势的大众群体获得了平等的话语权。大众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了对某一事件的认识状态,甚至将传统媒体也引入其中,从而所形成的舆论态势在现实中产生了莫大的效力,而这种不容忽视的效力的存在,将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舆论领袖的"素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每一个舆论事件过程中,都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意见、他们的话语总能够影响其周围人群的意见、选择,我们说,这些人士就承担着舆论领袖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网络舆论进行研究,总结网络舆论的概念,构成要素和主要社会影响,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论是什么?虽然近年来网络舆论作为一种独立的舆论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人们对网络舆论的认识却还不够深入和理性,有的人对其抱有极高的期望,有的人则视其为草芥。这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李彪 《青年记者》2022,(18):9-11
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作为传统舆论研究中的两个主要关键话语,在新时代出现了一定的指导局限性。本文认为舆论生态与舆论治理是有效解决当下舆论现象复杂多元的有力视角,并在对传统舆论观只关注单向度的信息维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从信息、情绪、关系、行为四个层次构建大舆论观。大舆论观的提出对舆论治理具有重要的范式转向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治理中舆论治理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共产党舆论观一百年的发展变迁史,党的舆论观的形成、发展和创新,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贯穿其中的一根红线脉络清晰,那就是从国民舆论、创造舆论、舆论引导到舆论引导力。这几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概念符号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立体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百年舆论观的壮丽发展图景。新时代,舆论引导力建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加强新闻舆论工作机制的系统性建构,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力;善于在互联网上开展舆论斗争,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勇于在对外传播中开展舆论斗争,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5.
传媒结构与舆论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怡 《当代传播》2006,(3):25-26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利益主体不断分化的社会,出现了很多利益有别的社会群体,从而存在表达不同利益要求和不同舆论观点的欲求。而大众传媒结构在体现这种利益和舆论多样性上具有关键意义。我国目前的传媒结构,表面上比较平衡、合理,但是各种传媒不同程度存在的歧视,影响了这种舆论表达的多样性,出现了高度同质化的舆论传播。目前,我国正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也应该包含利益及其舆论表达的和谐。维持一定程度的舆论多样性和异质化,体现正常的舆论生态,应该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丹 《青年记者》2006,(6):40-41
黑格尔说:“公共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表露。同时亦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制约力量。”但是,这种社会心理和意见的“表露”往往得靠媒体这一桥梁来实现。正是舆论和媒体的这种契合关系,使得舆论不得不借助媒体的翅膀来飞翔。在某种程度上,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和舆论监督已经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体。据此,新闻评论对舆论所产生的影响,也就值得分析和探讨。新闻评论引导舆论的基础由于人类思考的天性,内在的评价事物的心理需要,还有对民主政治的舆论监督的需要,使得新闻评论这种基本新闻…  相似文献   

17.
舆论辩论是思想达到真理的必经之途,但很多辩论都可能导致舆论攻击和舆论一律,使不同意见遭到压制。辩论不仅引发人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而且可以避免某种见解垄断观点市场,钳制舆论。在依法治国的时代,抵制强制的舆论一律,成为公民的法律意识,但民意同化的舆论一律时时都在形成,构筑了坚如磐石的舆论方针。  相似文献   

18.
姚休 《视听纵横》2004,(6):14-17
重视和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一项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19.
吴玥 《东南传播》2012,(5):28-29
舆论是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逐渐产生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下,舆论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西方学界对于舆论的定义和作用的内涵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为了探究中美两国舆论的社会作用与功能的异同点,本文将舆论的作用划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种,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粗线条的划分,大致地对中美舆论的社会作用和功能进行初步的探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