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谓“空巢家庭”?这是以“鸟儿飞去,巢儿空空”作比喻,指那些子女长大后纷纷离去、只剩下老年父母孤守的家庭。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子女长大成家之后,父母依然与子女住在一起,享受晚年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是,如今这种习俗已很难保持了,出现了许多二老相守或一老独居的“空巢”家庭。这种“空巢家庭”是怎样形成的呢?直接原因主要有:一、改革开放使人们改变了传统观念,“父母在,不远游”已成为过去。上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年轻学子纷纷到国外求学、求职,把老年父母留在国内。同时,许多子女成年后,陆续到外地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在许多未成年人在爷辈们的教育下成长,这些爷辈们对孙子们爱之有加,却忽视了对这些未成年人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另外,爷辈们本身的教育水平与日益发展的社会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他们就给这些未成年农村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在农村引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以便积极探索农村未成年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是人的终生课题,对于未成年子女而言,家庭对其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及家庭心理氛围三个变量对未成年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导致的亲子教育缺失给“留守子女”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学习成绩普遍比正常家庭子女差,人格缺陷令人忧,行为问题多。产生这些不良影响的原因有家庭监督失控,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日常生活环境和学校及社会环境的不良等。最后呼吁并建议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使“留守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杨雄 《家教指南》2004,(9):22-23
“不快乐”,一个忧郁的字眼儿显眼地出现在《当前上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上。这项调查发现,“不快乐”的关键是没有闲暇时间,而造成“时间缺乏”的原因也很简单:教育内容多、课业负担重、家庭教育滞后。  相似文献   

6.
兆文 《家教指南》2003,(6):50-50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在古今中外的人才成长史上屡见不鲜。家庭中的长辈对子女的告诫、劝勉,更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吉林省白山市二中校长王继忱是国家级劳动模范,大哥是国内著名外科学教授,二哥是中科院数学院士,四弟是著名作家。他在回忆他们兄弟成长时说过:“我父亲是一个勤劳而朴实的农民,他要求我们刻苦读书,改变自己。他说过的一句话改变了我们一生,并继续激励我们奋进:‘我当牛做马挣钱供你们念书,绝不攒钱给你们娶媳妇’。”可见,优秀的家庭教育绝不是有文化、社会地位高的人的专利,它体现在千家万户。当我们…  相似文献   

7.
8.
本课题组重点研究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身教育四大方面相关的多种问题,使家长(监护人)、教师、政府、社会团体等方面增强了教育意识,使学生的受教育权益明显得到保障与提高,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为贫困农村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关注农村“空巢”家庭子女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推动“和谐校园”、“文化校园”的创建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就是我们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偏偏用主观意志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致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往往与家长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究其根源,是家长们没有真正弄清家庭教育的任务究竟是“成长”的教育,还是“成才”的教育。笔者有机会在全国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并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几十万人。通过面对面交流、对话、谈心、聊天以及书信交往、电话沟通等形式,对“成长”与“成才”教育进行了充分调研。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未成年人保护问题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话题,因为未成年人受到伤害虽然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留在他们及家人心中的创伤则几乎是一辈子。因此,美国社会学家大卫·芬克尔霍提出创立了一门新的称之为“成长受害学”的学科,以帮助受到伤害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钦州市钦北钦南片区大部分的乡镇农村家庭教育方式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显示:放任自流型中,家长对子女不太关心的占百分比最多,虽然子女多数最服从父亲,其次是母亲,但有不少子女选择最信服非家庭成员,并且在家中子女最不爱听父母的话,达80%,比其他类型多出很多。半管型中,家长对子女一般关心,较尊重子女选择,但认为子女的学习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有好处的百分比最少。对子女帮助别人的态度,赞成的百分比最多。在被调查者中,认为子女最信服父亲方面的占比最多,其次是母亲,在家中学生最爱听父母的话的百分比占最多,子女最信赖父母。家长认为子女常讲实话的相对较少。严管型中,父母平时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关心的是严管型,认为子女的学习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有好处的百分比最多,对子女帮助别人的态度,赞成的百分比较多,平常负责子女衣食住行方面的达100%。引导型中,家长对子女比较疼爱,认为子女的学习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有好处的百分比也较多,最尊重子女的选择。平常主要由父母负责子女的衣食住行,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比较严格,对子女在花钱方面管得较松。  相似文献   

13.
少芬 《家教指南》2004,(7):30-31
目前,“古惑仔”现象还不是太大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个群体对家庭的破坏力远远大于对社会的影响。近年来发生的种种个案表明:很多家庭中一旦出现一个“古惑仔”,就会给家长造成很大的压力,家庭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整个家庭秩序都会受到冲击。他们如何变成了“古惑仔”?我们应该如何解救他们呢?大都市中的“古惑仔”在广州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大都市,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青少年:他们不爱读书,喜欢奇装异服,耳上钻孔,裤子挖洞。讲义气,爱打架。外表古里古怪,喜怒无常。这群行为有些另类的青少年社会上称其为“问题少年”,在广州、香港等地则被称为“…  相似文献   

14.
15.
玉成 《家教指南》2003,(7):15-1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变迁,已将这个细胞分裂成多种形态,本期请透视———“丁克”是英文的译音,意为“双收入,无子女”。“丁克家庭”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自愿不育,选择“两人世界”生活方式的家庭。这种家庭模式最初产生于西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欧美各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丁克”浪潮开始涌入中国,一些具有现代意识的年轻人开始把“丁克家庭”作为一种时髦来追求。据统计,从九十年代至今,在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丁克家庭”的数量与年俱增,占育龄夫妇家庭总数的10%。这种新出现的家庭形式,…  相似文献   

16.
17.
《中学教育》2006,(8):53-53
近年来,美国“在家教育”呈上升趋势。据估计,大约二三十万美国儿童离开学校、在家里接受教育。不过,采用“在家教育”的多为白人家庭。现在,华人家庭也开始这种尝试。  相似文献   

18.
吃完晚饭,润润的爸爸刚点上一支烟,就被12岁的女儿请到了厕所。爸爸开始还有点儿莫名其妙,但一看到墙上挂的一个相框,就立即明白了。自己不仅主动把烟掐灭,还一个劲儿地向女儿道歉。润润的爸爸是个老烟民了,一个相框为何能让他有如此举动?原来相框里挂的不是相片,而是润润与爸爸签订的一份“成长协议”。在这份协议里,爸爸向润润承诺“在家里不再吸烟,给家人提供一个洁净的环境”;润润也向爸爸承诺“不再乱扔垃圾,遵守纪律,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像润润一样,郑州市解放路小学的其他500多名学生都和家长签订了类似的“成…  相似文献   

19.
《家教指南》2006,(1):33-33
近年来,英国兴起一种家庭教育的新概念——家庭学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