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王朝建立与巩固过程中,儒法两家的斗争,始终集中在加强中央集权还是扩张封建割据势力的问题上。其具体表现形式,在文帝、景帝、武帝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就是削藩与反削藩的斗争。法家要求中央集权,顺应历史的发展,而儒家则要搞分裂割据,开历史的倒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西汉时期削藩与反削藩的斗争,对总结儒法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程洁 《湖南教育》2003,(9):13-14
一教师搞“外教”(课堂外执教,包括家教和校外兼职任教)是个老话题了。最近,杭州市教育部门公布了一项新举措,鼓励优秀教师校际互聘,通过到其他学校兼课,取得合法的劳动报酬(见《中国青年报》1月20日)。围绕教师可不可以搞“外教”、“多少外教课为限”等论题再一次引起激烈的争论。对于为人师表的教师来说,“捞分”、“抓收入”永远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即使是以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在课堂外凭自己的合法劳动赚来的收入,也会引起人们格外的关注。教师可不可以“言利”,可不可以与“钱”、与“经济”打交道,许多教师说:“我们不敢这样…  相似文献   

3.
西汉前期所设置的刘氏诸侯王“相” ,为维持中央王朝与诸侯王的正常关系 ,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诸侯王“相”称谓的设置和变迁 ,诸侯王“相”与诸侯王之间的关系 ,汉廷选任“相”的方式、标准 ,“相”的行政职责等 ,应作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汉景帝七年(公元前150年)春天,西汉朝廷正为确定嗣君之事争议不决,在此对封建皇朝来说命运所系的关键时刻,竟是靠一部《春秋经》改变了咄咄逼人的皇太后的意旨,平息了决策集团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董平均 《天中学刊》2003,18(1):73-77
西汉文、景时期,功臣、外戚的势力已经基本解除,同姓诸侯王转而成为中央皇权的主要威胁。文章采纳贾谊“众建诸侯”的建议,剖分齐、淮南;景帝在用晁错之策削吴、楚的同时,又将梁分为五、赵分为六,以削弱王国的势力。文、景的分国是借推恩之名、行削藩之实的一石二鸟之计。通过文、景、武三朝的分、削,藩国自析,再也不能与皇权分庭抗礼了。  相似文献   

6.
“削藩”一词,源于汉景帝时晁错献上的《削藩策》.其宗旨归结为一句话即削除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这一政策被中国历代皇帝奉为施政之宝.作为法西斯独裁统治者的蒋介石当然也不例外.对他来说,地方实力派和共产党一样都是心腹之患.他多次处心积虑削藩,铲除异己.在历次削藩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在1928—1932年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竹条或木杖打人都叫“笞”,它是一种惩戒性的轻刑。在西汉政治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笞”罚使用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8.
会昌削藩是唐代中后期军事、政治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一事件的原因错综复杂,根据其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刘稹拥兵自立的举动严重危害了唐政权的统治;二是,泽潞刘氏过多地卷入了中央的政治斗争,与唐武宗和宰相李德裕结下难解之怨;三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兵泽潞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0.
人们对《盐铁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西汉政府盐铁官营专卖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们的“义利之辩”、汉武帝的内外政策之争、王道与霸道之论、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品评等方面。实际上,《盐铁论》可以称得上是西汉中期的一部有关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反映出西汉中期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全景。我们从《盐铁论》一书中既可以看到西汉中期人们衣、食、住、行、用、玩等各种日常生活物品,也可以看到西汉中期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状况和社会风气: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的奢侈腐化;社会风气的江河日下;贫富两极的严重分化。  相似文献   

11.
西汉大一统政权的建立,使得先秦士人那种张扬的主体精神难以重现.西汉士人一面惊叹于集权式的一统给国家带来的新气象,一面又为自身在这一制度下所遭受的压抑而哀叹.这便构成了西汉士人的不遇心态.本文通过对西汉"士不遇"的考察,探讨西汉"士不遇"心态产生的社会思想原因及其表现与消解方式,进而认识其思想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与社会的共变过程中,语言与社会这两个变数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社会的诸要素的变化都将引起语言诸要素的变化。在语言的诸要素当中,词汇是最敏感的部分,因此,社会任何一方面的变化都可以从词汇上得到最直接、最迅速的反映。近10年来,我国的社...  相似文献   

13.
西汉中期,权倾武、昭、宣三代朝野的重臣,当数霍氏家族。在这个家族集团成员中,有六次出击匈奴,大获全胜,战功卓著的骠骑将军霍去病;有辅昭拥宣的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霍光;以及承袭博陆侯的霍光的儿子霍禹;承袭乐平侯的侄孙霍山、霍云;还有霍光之妻霍显、外孙女孝昭皇后、女儿孝宣皇后。功名利禄显赫一世的霍氏家族不仅赢得了汉武帝的高度赏识,而且昭宣两朝由其辅政先后达二  相似文献   

14.
以科举求仕,是处于唐季的咸通十哲的重要生活内容。日趋衰落的国势和家境的贫寒,使汲汲于进士一第几乎成为他们唯一的出路。于是他们在觅仕干谒过程中饱尝了种种生活上的艰辛和精神上的痛苦,经受了屡试不第的悲哀失望和一旦擢第的酸甜苦辣。由咸通十哲的经历,可以窥见唐末下层士人的生活与心态。  相似文献   

15.
16.
影响西汉人口数量增减变化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其中以影响人口出生和死亡水平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和自然灾害为最重要。西汉初年,为了增加社会劳动力,恢复和发展生产,统治阶级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人口增殖的制度措施:允许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轻路薄赋,奖励生育,招抚流民,释放奴牌等,使西汉前期人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自武帝始,统治阶级日益腐化,土地兼并加剧,武帝长达30年的对外用兵,大规模的路役征发,加上统治阶级的挥霍浪费,不断加重税额,百姓财竭力尽,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争死亡,饥饿死亡,严重杀婴,生育下降,造成人口大量减少。上述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西汉人口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17.
西汉商人社会地位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农抑商,从总体上讲,固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并非一成不变。西汉时期,由于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的不断拓宽和各地消费结构的多样化,统治阶级的政策亦随之调整,促使商贾势力迅速兴起,商人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商人的经营活动,又影响着社会生产及消费结构,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18.
由亘古黄河孕育而成的黄河文化,鲜明地折射出黄河人所特有的文化心态。即安土重迁的浓浓乡情,克己自抑的集体意识,偏激、狭隘的自卑心态及全身远祸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9.
保持一个平常心态对每个人及整个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好心态是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工作和生活中,只有注重心态修炼,才能克服内心的浮躁,才能克服外界任何物质和精神的诱惑,人们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社会才能保持和谐。  相似文献   

20.
生活水平多从物质方面来衡量,比如看GNP、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等量化指标,这些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无疑是上升了.生活质量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联合国所制定的生活质量的五项指标是:教育、健康、营养、平等和环境,重在就业、秩序、安全、公平和满意程度.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些方面在下降.我们不妨从经济、社会、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一下近期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及其所关心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