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材分析 1.1 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节课主要围绕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四个实验展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设计实验,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3.
依据课标精神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容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包括制定目标,提供教学建议,并在尝试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完成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文章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5.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站在科学研究者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同时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问题串和问题延伸引入探究主题,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辨析实验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最后通过自制模型和对比归纳环节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设计思路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节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去体验探究的过程;深入剖析经典实验本身,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方法;适度拓展延伸实验,发展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应用问题导学法,从问题入手,将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而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 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理解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能力目标: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菊莲 《中学生电脑》2011,(7):36-37,39
为了探索有效提问的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者针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中提出的主要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许亚国 《生物学教学》2010,35(12):68-6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作为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第二册的开篇内容,教学效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尽管教师在备课上还是授课上,都花费了一定的气力,也想了不少办法,但是课后好多学生对个别问题的理解还是不到位。为了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笔者现将这些问题做一解析。  相似文献   

12.
陈国庆 《生物学教学》2007,32(11):73-73
在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所做的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位科学家所用的噬菌体为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由于受该实验的影响,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都是双链DNA,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为例,对生物科学史与课堂探究学习的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房守忠 《考试周刊》2010,(50):181-182
一、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精神等科学素养的培养。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题教学法"来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这种方法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品读教学背景 笔者任教的对象是山区一所普通中学的高三学生,从教学对象上分析,由于大部分山区中学生物教师紧缺,在高一时对生物科开设课程不够,学生对生物科的学习没有多大兴趣,致使学生对生物教材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特别是综合科,学生对课本的重视程度更是远远不够,这就加剧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难度。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思考的是如何才能让学生熟悉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潘建英 《中学生物学》2007,23(12):24-25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材,通过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信服这一结果,因为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怎样才能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对于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1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一节的说课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教材分析1.1 内容与地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  相似文献   

18.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能杀死细菌,却为何“杀不死”DNA? 对S型细菌加热到一定程度(60℃~100℃),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受到破坏而丧失生物活性,加热引起的蛋白质变性是导致S型菌死亡的原因。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通过自溶过程,释放出部分DNA片断。但60℃-100℃高温只能使DNA的氢键断开、双螺旋解体,而不会引起DNA分子的降解和一级结构的破坏。由于碱基互补作用,当温度逐渐降低后,分离的DNA单链会重新聚合、双螺旋结构又重新恢复。  相似文献   

19.
杨庆才 《生物学教学》2007,32(11):35-3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讲格里菲思、艾弗里和赫尔希三位科学家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历程与思想。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求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跳出教材,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进行探究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实验是人类揭示遗传物质本质的3个经典实验。教材以这3个实验为主线,还原科学家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的历史过程,然后介绍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概念。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在建构概念的同时,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并提升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