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6年5月我将《一代诗哲吴雨僧》寄给《中华文化论坛》时任主编谭洛非同志,没有想到一个多月文章就在2期刊出。洛非给我来信说:文章写得好,他把另一篇文章抽下,先将这篇刊登。又说《论坛》新辟了《中华学人》和《学者谈治学》两个专栏,主要登载四川学者和与四川学术、教育有关的学人。他要我向王利器先生约篇谈治学经验的稿件,并说他认为王先生的东西可以流传。我回信说,《论坛》开辟这两栏很好。我同王利器先生很熟。大概在1996年9月,我去拜访王先生,讲起谭洛非向他问候及约稿的事。王先生说,他同洛非也相识多年。我…  相似文献   

2.
名学邓少琴教授(1897-1990)是我国老一辈德高望重的考古、博、历史和民族学专家,生前曾为四川大学教授、重庆市博物馆副馆长,有大量重要论行世,在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为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前辈,川渝学术界由王家祜、李复华、李绍明诸先生发起,组成《邓少琴西南民族史地论集》编委会,从邓先生的大量存稿中精选出论57篇,分为巴蜀古代史、考古与物、民族史志和近现代史四大部分,上下两册,由巴蜀书社2001年8月出版发行.今年为邓先生105周年诞辰,为弘扬邓少琴先生的学术思想,由四川省历史学会发起拟于年内举行“邓少琴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本刊本期发表的四篇章,就是为此次研讨会所准备的,而以邓四部分内容的先后为序。本刊希望以此进一步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学术繁荣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名学邓少琴教授是巴蜀地区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考古与物研究、巴蜀史研究、西南史地研究、四川河道研究、少数民族史和金石考证等方面均名扬四海,留下了大量极富价值的学术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邓先生的论中,浸润着他严谨的学术风范和实践观,在治学方法和研究思路等方面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后来学汲取。本仅从考古与物研究方面,谈谈自己学习邓先生有关论的一些肤浅体会,不妥之处,请博学通人是正:  相似文献   

4.
治学杂语     
治学杂语蒙文通先生遗稿编者按:蒙文通教授(1894-1968)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经学家和民族学家。今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本刊从《蒙文通学记》一书(三联书店,1993年9月版)中,摘登了一部分治学杂语,以表纪念。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  相似文献   

5.
饶宗颐的治学态度与方法胡晓明凡真正在学术上特立拔起的学者,即有一种特有的治学精神与治学方法。王静庵、陈寅恪、陈援庵、钱宾四等第一流学人,即有其共同的一面,然其特有的风标与学格,我们甚至从其文字与思路上,亦可以看出作者其人来。学术史的工作之一,即彰显治...  相似文献   

6.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嗜者也。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自发见以来,二十馀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吾国学者,其撰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学著作之林者,仅三数人而已。夫敦煌在吾国境内,所出经典,又以中文为多,吾国敦煌学著作,较之他国转独少者,固因国人治学,罕具通识,然亦未…  相似文献   

7.
杨洪 《华夏文化》2000,(1):20-22
考据学是在清代学术界居主导地位的学术流派。该学派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通过音韵、训诂、辑佚、校勘、辨伪等方法考证经史,这就是考据学,也称考证学、汉学、古学。又因其朴实无华而被称为朴学。这是就该学派的学术特色而言的。考据学盛行于清代乾嘉时期,  相似文献   

8.
国学大师蒙文通先生主张"学问贵成体系",这是他的治学心得,也是其治学的目标。蒙先生的这种"体系"意识既表现为对诸多学术领域的溯源明变,又表现为融各领域为一体,体现出蒙先生治学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9.
2007年初,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先生应越南有关方面邀请,赴越南进行合作考察研究。在越考察期间,李绍明先生注意到了巴蜀文化与越南古代文化的关系,回国后在川做了几次学术报告,引起川内学术界很大兴趣,本文即是李绍明先生此次越南考察的一个简要札记。  相似文献   

10.
西南民族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民族文化研究刍议四川省民研所研究员李绍明中华民族是本世纪初出现的称谓,最初主要指汉族,后来泛指包括汉族及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因之,中华文化应包涵我国境内56个民族的文化在内。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西藏五省区,是我国...  相似文献   

11.
王西德 《寻根》2008,(3):28-32
近代以来,掌故学盛极一时。只是因为用通俗眼光来看,治掌故学的专家中,多为旧式学人,于是学界多以别样眼光看待,甚且摒之于现代学术之外。实际上,这些人中不乏我们眼中的新式学人。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们治学的格局气象决非简单的新旧一语所能概括,其治学范围之广阔与方法之精微,更非传统旧学所能涵盖。  相似文献   

12.
学术良知抑止不了学术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切 《东方文化》2001,(1):31-35
说实话,以前我对学术是虔敬有加,几达痴迷的地步,而近一二年的感觉却有些异样,也许是看够了幻影似的泡沫学术,心境竞常如死灰一般黯然。不是不再爱我之所爱,而是爱之欲其纯。我知道这个想法是荒谬的,但我偏要作如是想,毫无办法。我讨厌败坏学术信誉的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3.
本认为《学闻一多》一书对闻一多的学术生涯、学术研究的卓越贡献及其历史地位作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章指出:学术研究贵在创造,而闻一多恰恰是一位治学独多创造的学。闻一多在学术研究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创造性的追求,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人们很有教益,值得我们认真研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湯序波 《中国文化》2010,(1):163-170
<正>今年是先祖父汤炳正(1910.1.13-1998.4.4)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追思其学术生涯,感触良多,似有千语万言涌上心头,但本文只准备集中谈谈他的为学经历及治学成就。当然,作为一名学者,先祖父最令我这个孙儿钦佩的还是他那种造次必于是,生  相似文献   

15.
<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西洋现代知识体系对中国传统学术形成巨大挑战,政治学、政治思想等学科都来自西方,"中国政治思想"更不见于中国传统学术之林,学人必须经历艰苦卓绝的探索方有成绩。萧公权(1897-1981)著《中国政治思想史》则更有其独特的治学路径。这首先表现在他身具西洋政治哲学的个人学术优长,以及他对当时有关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现状的清醒认识,集中表现在他的治学实践之中。他对中国政治思  相似文献   

16.
没有一纸大学文凭的中国丽江的宣科先生,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站在英国牛津大学的讲坛上作学术报告。第一次走出国门,踏上英格兰的土地,这位既无博士头衔,又无教授身份的纳西老人骇异地发现,在伦敦大英图书馆的电脑学术资料中,竟赫然列有自已的详细学术档案。据该馆东方馆馆长、汉学家弗朗士·吴德博士介绍,被录入大英图书馆的云南学术界人士还有中科院院土、著名科学家吴征税教授等。一不留神就成了世界名人,宣先生简直有点措手不及。回过神来,他说,以前没人表扬我,我只得自己表扬自己,老说宣科第一,谁谁第二,人家老不…  相似文献   

17.
郭英剑 《寻根》2014,(4):24-27
<正>说来是缘分,我与阿滢兄的认识,始自我们共同参加的一个学术组织——全国阅读学研究会。2009年5月,学会在宁波召开研讨会。我记得,当时我在大会有个发言,下来后,阿滢兄与我有过一次时间短暂但很愉快的交谈。当时我们相约,今后一定加强联系。在会议结束我们各自回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之后,读书和写作把我们联系在一起。阿滢兄曾经将自己的大著馈赠于我,而我曾将当时自己翻译的作品寄奉给他。正是从那时起,我也开始关注这位身兼藏书  相似文献   

18.
史向前 《寻根》2001,(1):35-39
所谓传注之学是指传注经典的治学态度与治学途径。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多通过注解、阐述传统经典的方式书立说。从先秦开始,尤其秦汉以后,思想家们代表性的作多为经传或经注,一部经典往往被不同时期、不同学一再注解,甚至注上作注,谓之义疏,注疏本太多,自然又有了集注、集解之类的书。传统经典成了学术史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为学术活动几乎成了注解和阐述经典的功夫,以至长期形成了经学与其他学科纠缠难分的现象。这一特点的形成有中国化传统的特殊背景,具体分析当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我曾于1992年8月荣幸地接到鲁汶大学欧中研究所文化中心陆白鹤先生的邀请,参加了在比利时举行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而且更使我高兴的是,会议讨论的主题是鄂尔多斯方言、文化及民间文学,我作为鄂尔多斯蒙古人更感到无比的欣慰。我出生在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家庭,一直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家乡。自从十多年前我接触了比利时神甫、杰出的蒙古学学家昂·莫斯特尔(汉名田清波)关于鄂尔多斯蒙古族方言及民间文学的研究著作以后,给予了我极大的影响。我不仅敬佩他的研究成果,更敬佩他长期生活在鄂尔多斯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缘,我在国际学术场合多次接触到启蒙运动的内涵和评价问题。1995年秋中国18世纪研究会成立后,我有机会参加国际18世纪研究会组织召开的年会和研讨会:1996年在希腊雅典,1997年在瑞典乌普萨拉,1999年先在德国萨尔布吕根,后在爱尔兰都柏林,2000年在瑞士洛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