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政治素养的教学探究越来越多,各位专家学者对如何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等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策略。“板块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最早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板块式教学”,并逐步形成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本文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分为“尝家味”“品家味”“传家味”三个板块,各个板块间用红线“家味传承”进行“串联”,研究用板块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学《鹤群翔空》和《夏天是个好天气》(载《中学语文教学》2002.9),我都运用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从课的教程可以看出这一点,板书设计也有明晰的体现。 板块式思路是我近几年研究的重点。其初衷是在分析提炼大量课例的基础之上,找到解决大面积上阅读教学“无序”状况的良方。后来的实践证明,它还有着更大的教改意义。 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文言文课堂串讲模式一直收效甚微,而“板块式教学”相比传统语文课堂具有明显优势。蔡欣欣执教的《爱莲说》就是将板块式教学思路巧妙地融入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次实践,整个课堂分为三个学习活动:朗读训练、积累训练、赏析训练。教师通过对这堂课的观摩和研习,探讨板块式教学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在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设计思路] 教学《鹤群翔空》我运用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从课的教程可以看出这一点,板书设计也有明晰的体现。 板块式思路是我近几年研究的重点。其初衷是在分析提炼大量课例的基础之上,找到解决大面积上阅读教学“无序”状况的良方。后来的实践证明,它还有着更大的教改意义。 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  相似文献   

5.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是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家。他创建了“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的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教学设计30字诀——“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余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他在洛阳执教的《窃读记》和《顶碗少年》两节课,设计各有精妙之处,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至沸点,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化理解,丰富积累。实乃大手笔,值得咀嚼、品味。本刊分两期刊发两课的课例及评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余映潮老师是闻名全国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他提出的“板块式教学法”在中语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好评。本期我们刊登余老师近期在一次公开课中上小学课文的教学实录,并再次展现他的“板块式教学法”理念,以期给大家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陈德兵 《广西教育》2012,(44):30-32
一、“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板块式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模式,一种教学思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创造者余映潮先生给“板块式教学”所下的定义为: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相似文献   

8.
两年前,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喂——出来》。根据当时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对这篇小说的解渎,我采用板块式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成这样四大块:  相似文献   

9.
洪丽玲 《福建教育》2007,(12):25-26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省著名特级教师林学舜就提出了板块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板块式教学,即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呈板块状并列且逐层深入的教学思路。实践证明,板块式教学有效地解决了繁杂无序、费时低效等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展现了灵动、和谐、高效、创新的教学景观。板块式教学的各板块彼此联系,呈现富于弹性的起伏变化,使课堂如灵动、跳跃的“变奏曲”。  相似文献   

10.
用板块式教学法教《岳阳楼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梳理课文的写作思路;关注课文中的虚词,探究这些虚词的语法作用;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性句子,引导学生从骈偶句、画面的光线与色彩等角度进行赏析;引入课外资料《过庭录》,使学生得以体会《岳阳楼记》的写作目的;在课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结合《孟子·梁惠王下》对“忧乐”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认识春成是在1989年《语文教学论坛》杂志社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山西汉子,踔厉风发,宣讲他的“立体教学”设想,慷慨激昂,掷地有声,我印象极为深刻。他近20年执著耕耘而自得其乐,使其“立体教学”影响日著,是我甚为钦佩的教师之一。实施“立体教学”的两则课例特点很多,尤其是教师根据“开放性四步骤”模式设计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令人击节赞赏。这里限于篇幅不能细表,仅就教材处理与课堂应变两个方面谈点个人感受,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教材处理方面。孙老师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短文《扔掉可惜》作为教材,并截去文章结…  相似文献   

12.
吴红霞 《湖北教育》2003,(15):37-38
我在教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对“保护地球”的认识不够深刻,而且在学生脑海中好像“保护地球”的事例只是处理好“白色污染”“臭水沟”等问题而已,为了强化学生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我在扩展阅读、组织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上作  相似文献   

13.
舒家华 《中学教育》2002,(11):31-32
启发式教学 ,由孔子创立 ,也是孔子重要的教学原则。可继承到今天 ,却被有些教师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曲解了。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也 ,则不复也。”这是《论语·述而》第八则的原文。对孔子这一节语录的译文是 :“(我 )不到学生苦苦思索而未想通的时候不去开导他 ,不到学生口里想说而又不能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我如果 )告诉他一个角落的样子而他不能推知其他三角落的样子 ,我就不再教他了。”可见 ,它清楚地表明 :对学生予以启发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产生“愤”(即心里苦苦思索却未能想通的样子 )和“悱”(即口…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远远超过其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面对《国宝——大熊猫》这样长篇幅的课文,我运用了板块式教法,将教学分为“走进大熊猫资料库”、“走进大熊猫展览馆”、“走进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三个板块。其目的分别为: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意;研读课文,突破重点,品味语言;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谈话为主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提炼加工的能力、深入思考的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认识它被称为“国宝”的原因。(2)品味文章生…  相似文献   

15.
邱静涛 《宁夏教育》2007,(7):150-151
近期,我读了几本关于“什么是差异教学”的书,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诠释。如华国栋在他的《差异教学论》中提出:“差异教学就是在班级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汤姆林森在他的《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一书中指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6.
我在《孔乙己》的教学中 ,发现鲁迅先生反反复复写到人们对孔乙己的笑 ,孔乙己在人们的嘲笑中出现 ,又在人们的笑声中默默地离去 ,人们对他的笑贯穿了他的一生。因此 ,这个笑也贯穿了全文 ,难道这不是这篇课文的“主旋律”吗 ?鲁迅说 ,写《孔乙己》是要写出“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而文中的“苦人”孔乙己 ,人们对他的“凉薄”是通过人们对他的笑来实现的。课文也正是通过这样的主旋律 ,通过这样的一条主线来揭示主题的。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在教学中做了下面三点 :一、让学生找出《孔乙己》中的“主旋律”点…  相似文献   

17.
为课文“挑刺”是我和学生喜欢的一个教学环节。进入四年级以来,他们成功地为《爬山虎的脚》《生命生命》等课文“挑了刺”,劲头可足了。 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时,围绕看鱼的青年举止特别,我引导学生展开了讨论。一个学生认为“‘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问他。  相似文献   

18.
余映潮老师通过实践和探索提出的"板块式"思路教学设计、"主问题"提问设计、"诗意手法"三个切实有效的方法,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其中,"板块式"思路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也为在课改浪潮中艰难前行的教师指明了方向。在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析等语文实践获得丰富的语文积累,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文章从"板块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如何进行"板块式"教学设计以及对"板块式"教学的评价这四个方面对余映潮老师提出的"板块式"教学进行分析,以感受这种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第十册《二泉映月》一文中多次出现“师父”一词,如:“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等。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书写时经常会将“师父”写成“师傅”。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20.
2009年9月25日,笔者在贵阳一中聆听了板块式教学的倡导者、湖北省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几节教学观摩课,听后很受启发。他的板块式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对文本的解读,准确、深刻。他的教法和思路对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来说,应对考试来说,不愧是“灵丹妙药”。但笔者欣赏之余,感到却有几点瑕疵。先给以提出,与余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