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日渐强大的网络正将其中一些人生吞活剥。本专题列举了“铜须门”事件中的郑辰(化名),虐猫事件中的王某,“卖身救母”的陈易,他们仅仅凭借一个网名,一个ID,一张照片,即被网民从中国13亿人中挖了出来,将自己的电话、住址、朋友,甚至前夫、老师统统暴露。“上网捉妖”正成为一种风气。随着搜索技术的进步,哪怕不是黑客,你也可以过一把捕头瘾;如果你有黑客的技术或者“深喉”的猛料,便可以化身“御猫”展昭,成为“大内第一捕快”。其他愤怒的人呢,有些是正人君子,有些则是鲁迅笔下的看客,他们坐着“沙发”等待“罪犯”过堂。有人起哄叫骂着“骗子”“败类”,有人布道“仁义道德”,他们隐藏在“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外衣下,充当了主持公审的法官。当然,网络审判团也看证据,但是,这来自于虚拟世界的证据,有太多的“马甲”,令人真假难辨;网络审判团也依据律条,但这存在于每个人心里的道德准则,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繁杂。像康德说的,“令人敬畏的,只有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法庭”。今天,这个本该属于内心的道德法庭,在网上,也展现了它的威力。  相似文献   

2.
“小楼听雨易水寒,红袖添香走边关;阿香爆炒知更鸟,李春火烧冰淇淋;勇敢的心大个子,苦恼的人蔡林云;踉踉跄跄走世界,酸酸甜甜话友情。”这并不是一首七律诗,而是一首用网名串起来的打油诗,其中包含了“小楼听雨、易水寒、红袖添香、走边关、阿香、爆炒知更鸟、李春、火烧冰淇淋、勇敢的心、大个子、苦恼的人、蔡林云、踉踉跄跄、世界、酸酸甜甜、友情”16个网名。 时下,上网的人们除了大名、小名、绰号、昵称、笔名、艺名之外,又多了一个  相似文献   

3.
绿茶 《网络传播》2013,(11):4-5
近日,一篇题为“温州经济要挽救,先杀《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陈周锡”的帖子,并连续两次被发布在温州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论坛“703804”上,旋即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4.
随着2010年以来3Q大战等事件的发生,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相继报道了潜伏于网络之中,为某种目的传播信息并最终以引导舆论为目的的网络水军现象。文章试图以"网络水军"的产生为出发点,分析"网络水军"的影响以及正确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改变了沟通的特性,将过去的各种沟通模式,通过“超文本”、“元语言”,整合到一个互动式的系统中,让人们可以在不同地点。自选的时间里在全球的网络上进行互动。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改变了大众传播的定义、特性和功能,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近期喧嚣一时的“网络暴力”事件、恶搞事件,如“北京海淀艺校”事件、  相似文献   

6.
7.
网络媒体围绕科技事件进行专题报道,成为一种新颖、深入、全面的传播方式。它具有新闻的快、研究报告的深、百科书的全、互动手法的新奇等鲜明特色,提升了科技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网站开通了评论专题栏目。而如何使自己的网站在一大批同类网站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网络编辑面对的难题。本文以腾讯网今日话题为例,从栏目设置和内容风格上着手,分析探讨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恶搞专题”是网易2005年推出的一种新的专题模式,置于新闻专题栏目之下,起名为“恶搞专题”。网易的“恶搞专题”很大程度是一种新闻的娱乐化制作,但是由于专题内容的特殊性,又使这种“娱乐  相似文献   

10.
刘凡 《新闻世界》2010,(5):140-141
本文以新浪"智利地震"专题报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特点、受众心理以及网络优势,从新闻报道时机、版面内容、编辑思想等方面,探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专题报道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网络群体事件也陆续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在面对这些新型的群体事件时,应该思考:它为什么会发生和是怎样发生的;网络在这些事件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目前不断发生的网络群体事件的实际,就网络群体事件及为其建立专题档案的内涵、建立网络群体事件专题档案的必要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为我们现实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为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发表不同评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网络媒体最终将担负起“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形成并巩固网上的正面舆论强势的重任。”2004年8月,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强势推出了“浙江潮评论”频道,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经营,目前已成为国内省级重点新闻网站评论频道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对把关人理论的极大冲击Web2.0时代使普通网民由被动接受信息向主动发布信息迈进,这意味着他们有了成为网络传播者的可能,但同时也意味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涌入互联网。这是对新闻把关人理论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舆论监督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已经使其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的民间力量。本文以网络事件"史上最牛团长夫人打人事件"为例,阐述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要求的不断增高,融入更多新媒体因素的自制节目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高全民的制作热情,让各种电视综艺节目强化模式创新,满足不同人群的收视需要。特别是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得到很多观众的强烈反响。本文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网络自制节目的内容形式和发展状况,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快推进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7.
李兰 《当代传播》2014,(2):60-63
各种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一道景观。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特征,使得它成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扩散器和发酵器,网络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概念也被学术界大量使用。但这样一个概念是否科学?本文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网络集群行为"两个概念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来自官方文本,被赋予了负面色彩。其实"网络集群行为"这一价值中立的概念更适合用来界定各类复杂的线上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丁倩 《新闻世界》2013,(8):122-124
“网络迷因”又称“网络爆红”,指某个信息或理念迅速在网络用户间传播的现象。近几年,各种“网络迷因”事件层出不穷,以狂欢理论观照这种现象,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狂欢的精神和特质。笔者从几个典型案例出发,分析这些具有狂欢表征的现象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以及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强德华 《新闻世界》2012,(5):117-118
近年来,“网络圣战”常有发生,并以其规模巨大严重影响网络安全。本文试图运用网络群体事件的理论来具体分析“6·9圣战”中的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20.
“网络讨伐”是“高跟鞋踩猫事件”之后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就在人们的神经逐渐开始冷静下来,一起关于婚外恋的“铜须门事件”在网上又被传的沸沸扬扬。这一次,“网络讨伐”同样显示了巨大威力,漫天的流言蜚语和指责谩骂如狂风暴雨般充斥着各大网络论坛,讨伐的风头一边倒的指向当事人之一的“铜须”,在很短的事件内,他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照片、手机号码甚至居住国外的女友姓名都被曝光,而针对他的“追杀令”、“通缉令”、“审判”等更是五花八门。应该承认,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形式,具有其他传统新闻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