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文章,历来是中国散文的“主力军”。文学史上,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隽永的图画: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被誉为千古绝句,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为后人传唱;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写尽了北平之秋的清静悲凉,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画绝了世外小屋的美轮美奂。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体性》专篇,高度概括了作品风格的八种类型,围绕“体”“性”“才”三者关系,通过文学史上翔实的例子来证明“表里必符”的观点.刘勰对于作品风格的论述,不但对后世作品风格研究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文学创作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贾平凹的《秦腔》和余华的《兄弟》这两部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的具体分析来探讨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的创作趋向,在这两部有标志性的作品中,《秦腔》可以称做是一种模拟社会、模拟自然、模拟生活本来面目“法自然的现实主义”;《兄弟》是以夸张和怪诞的手法创作的怪诞的现实主义。这两种审美风格的出现呈现出:新世纪小说重新回到现实社会,重新关注我们当代生活的一些关键问题,关注我们当代生活的精神状态的趋向。同时,也提示我们对文学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王瑶等学者所强调的,一种是董乃斌等学者所强调的。王瑶先生对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他从著述方式和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描述了现代学者的成就。就研究对象的选择而言,“小说、戏曲等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研究的人很少”,至现代,我们才有了第一本戏曲史专著即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第一本小说史专著即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就著述方式而言,“叙述和论证都比较条理化和逻辑化”(陈平原《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与王瑶先生的视角有所不同,董乃斌先生则较多强调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他认为:20世纪的趋势是“西方纯文学观影响日大,文学的范围日益集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体,这种文学观对一般中国文学史著作的面貌有很明显的影响。但现已发现,要讲清楚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不能不顾及中国古人的文学观,不能不注重文学观念在历史中的变迁,不能简单地用今人文学观去裁剪史料(说严重些,是削足适履)。”(董乃斌《近世名家与古典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这种状况,无论是将其定性为“现代化”,还是描述为“削足适履”,所显示的是同一个事实:如何准确地辨别或呈现中国文学的历史面目,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古典小说名著的现代误读,由于它不仅在学界也在民间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后果,问题尤大。沿着上面的思路来看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研究状况,我们发现,层出不穷的现代误读亟待清理并需要从学理的层面加以批评和引导。我们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反对简单地用“现代性”或现代价值尺度去裁断古人或古人的作品。本期发表的三篇短文,从不同层面讨论了对《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的误读,并明确表达了对一种理想的阐释境界的期待。我们不敢自以为是,目的仅在于抛砖引玉,以引起学界对误读现象的关注,并企盼诸位同道积极参与清理误读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1984年,阿城《棋王》在《上海文学》发表并震动文坛,引起多方关注,也赢得众多赞誉。其主要原因乃在于阿城的小说开辟了一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带来了一种迥异于那个文学时代的文化审美。如王蒙在《棋王》发表不久后所说:"我久没有见过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文体、这样的叙述风格了。"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家注《史记》是一种很好的读本。但新近重读 ,发现其中点校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举《本纪》中的四则 ,试述如下。1 卷四《周本纪》“尽取周赂而去”下 :“《集解》 :《汲冢纪年》曰 :‘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 ,凡二百五十七年也。’”又 :“《正义》按 :《汲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表现了马尔克斯把“小世界”和“大世界”相结合的审美体验。从艺术观念说,这是一种以“魔幻的现实”和呼唤文学相结合的文学观;从艺术风格说,这是一种以严肃的内容与荒诞形式相结合的夸张象征为主的现代主义风格。这种审美体验和艺术特征,来源于马尔克斯的“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使其失真”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小说一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教材所选大多是经典的篇目,从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的节选,到西方的经典小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变形记》,再到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百合花》《哦,香雪》等,学生通过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的写作风格感悟小说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汪莹 《中文自学指导》2000,(6):42-43,48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包蕴着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史,其中最早的也是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诗经》。从民族文化心理来说,一开始起西方人便造出了希腊罗马诸神,而使西方文学成为了“神的文学”,而从《诗经》开始,写实的风格造就了东方“人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
《人民文学》第9期,看一篇罗伟章的《奸细》(中篇)足矣。 这两年一直看《人民文学》,罗伟章俨然“熟人”矣,但要问到如何评价他的写作,还是让人颇费踌躇。从《我们的成长》的朴素,到《大嫂谣》的真切,再到《变脸》的干瘪,罗伟章始终在“成长”也在摇摆。尽管“底层文学”一再升温,而罗伟章已俨然成为其中的“主力作家”,我们却不愿意看到一个新作家为了赶潮流而牺牲文学上的真正成长。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总结性的文学批评巨著.用现代美学的观点,从文学自身的规定性,对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风格进行美学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重新探讨了《二十四诗品》的主旨。司空图所列举的每类风格针对的不仅是文学艺术,还包括人的精神状态或生命状态。《二十四诗品》是以“道”为核心,呈现的二十四种人生境界和生命状态。与西方的风格论相对照,其目的是凸显我民族古代风格论的特质。《二十四诗品》风格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与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学态度有关,即把写诗作为严肃的“立言”事业。  相似文献   

13.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提示:“应结合作岛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作为任务群,需要承担文学知识结构化的任务,作为单篇课文的教学“镜头”,需要关注文学知识的学习。《在“浅底”中翔徉》《传神秋韵尽在“竞”》《抒尽豪情,“独”得风流》《末句最当留意》在文学知识的教学上各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表属奏议的一种,是臣子专门向君王陈述策略的专用文体,且用以陈述较为重要的问题。齐梁之际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云:“至于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刘勰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志尽文畅,抒发真情实感,毫不为过。接受刘备托孤以后的诸葛亮,殚精竭虑,把全部生命都扑在了辅佐刘禅治理国家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随着经学的式微,诸子学勃兴,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孟子》得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研究,文学研究是其中之一。纵观百年《孟子》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主要从宏观上对《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及其修辞技巧的运用、气势风格、文章的逻辑性及其文体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或是从其文学性、思想性、政治性上加以阐发,成果颇丰,但亦有缺憾。本文尝试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孟子》散文论辩艺术方面加以专章论述,以期探讨新的研究路向,对进一步细化《孟子》乃至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2009年过去了,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年的动画片吧。《冰河世纪》《麦兜》《多啦A梦》等经典系列动画片纷纷推出了续集,在延续原有风格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不少惊喜。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等电影公司也年年如约推出动画精品,一部《飞屋环游记》赚尽口碑和票房。一些经典漫画经过改编后,开始转战大屏幕,如备受大家喜欢的《铁臂阿童木》。  相似文献   

17.
最爱     
王婧人 《新读写》2009,(10):34-37
年少的时候,最先读的是李清照的词,竟是这样的喜欢,平淡与哀愁交织在一起,却摄出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慨于“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惆怅,沉醉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从《武陵春》到《声声慢》,从《蝶恋花》到《醉花阴》,最喜欢的是那阕《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相似文献   

18.
严静  肖锦龙 《甘肃教育》2005,(10):28-29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西方最早的文学作品。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作,无论情节、人物、创作风格,亦或是语言、主题、结构,荷马史诗都对历代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文论家H·J·罗斯这样评价荷马史诗:“在一切方面为古希腊乃至欧洲文学的发展设定了一个适宜的方向。”西方文学批评界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以下简称《伊》的评论源远流长。自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至今,《伊》备受关注,不同的批评观点异彩纷呈;更有专家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分析成果。但是,这些批评集多把笔墨集中在有关《伊》的评论的横向陈列,即一种简单的…  相似文献   

19.
王丽姝 《文教资料》2010,(29):27-28
清末谴责小说《镜花缘》普遍被认为是中国式的《格列佛游记》,二者不仅写作年代相近,而且在写作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本文旨在从“海外游”这一文学角度诠释两书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一书兼具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但宋代以前,研究者多着重于义理或字词训诂。真正较为全面地从文学这一角度来解析《庄子》,则是从宋代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开始的。该书是宋代《庄》学代表作之一,也是整个《庄》学史上一部较有特色的著作。该书除了以佛学、理学解《庄》外,还特意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庄子》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比喻手法和文章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是《庄子》研究的新突破,并开启了明清《庄》学重视《庄子》文学色彩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