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沈峰 《云南教育》2004,(11):47-47
近日,听到一名家长这样对幼儿园的孩子说:“和小朋友打架要狠,打不过你就咬他、抓他。”言语之中,虽然充满了对孩子的“关爱”,但这种爱法叫人实在难以苟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少家长就是这样要求孩子的,这使孩子缺少内在的善良之心。  相似文献   

2.
黄忠富 《家教指南》2003,(11):45-45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倾注大量精力和财力去培养孩子。这样做没错,也完全应该,可这只是丰收的愿望和勤奋的“田间管理”。你的孩子将来能成什么很重要的一环是“播种”,要看你当初播下了什么种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平凡就怨天尤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不孝就抱怨社会,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失足就完全放弃。你应该多想想自己原来做了些什么,现在应该从何做起。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凭空生出个什么果子来。不要过分相信遗传因素,尽管这固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它不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3.
爱并快乐着     
时光飞逝,做特殊孩子王已经十余年了。有人曾问过我:“你成天对着这群不会说也听不见的孩子,你不觉得烦吗?”我微微一笑:“当然也有烦的时候.只不过这群孩子带给我的快乐比烦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4.
黄连 《山东教育》2002,(36):43-43
1.讲道理。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的道理。因此,作为家长在批评孩子不良行为前,应该通过比较具体的理由或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与不做的利害关系,当孩子通过家长讲道理,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判别标准后,便从中学会了自己处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简单地命令:“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你再做,看我打不打你。”孩子往往会由于不明是非而变得更固执己见。2.立规则。爱是无私的,但不能不讲原则。家长不妨在平时多给孩子订一些比较明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要孩子独立收…  相似文献   

5.
“惩罚”教育应有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1 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有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  相似文献   

6.
谢桂华 《江西教育》2003,(10):30-30
有家报纸曾刊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某家长带孩子上街配眼镜。当医生说她的孩子眼球已变形时,这孩子却脱口而出:“妈妈,把你的眼球移植给我吧!”这也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却透露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信息,那就是我们的不少学生已经缺乏健康的人格,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了。我认为,这也不能全怪孩子,因为从小就是你爱她、护他,为他做好了一切,可你从来没有要求他给你爱,没有教给他该为你做什么。正是由于平时家长的百般呵护,才有了诸如此类令人心寒的“给我吧”。要变“给我”为“我给”,就必须反弹琵琶,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好好地帮…  相似文献   

7.
家教三题     
马肃霜 《山东教育》2005,(18):43-43
(一)褒奖孩子莫加“责备尾巴” 邻居的孩子高高兴兴地把一朵小红花拿给他妈妈看,妈妈称赞说:“这是老师奖励给你的吧?很乖.你进步很大哦!”孩手听了好开心。不料妈妈却接着说:“孩子,想想你还有那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妈妈看见有的小朋友怎么拿着两朵小红花,而且还比你的大?……叫你平时要乖点。你就是不听!”孩子笑容凝结了,从妈妈的手中夺下小红花,赌气地走进自己的卧室。  相似文献   

8.
《家教指南》2005,(4):32-33
日本一位叫高桥的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在进门时总是把鞋乱丢,以致出门时常找不到鞋。妈妈说了好几回也不见效,颇伤脑筋。后来妈妈想出了一个委任孩子当“鞋官”的办法:有一天,孩子人幼儿园回家,看见妈妈用粉笔在门口的地上画了大中小三双鞋的鞋印,并指着从大到小的鞋印对他说:“这爸爸的,这是妈妈的,这是你的,从今天起,请你监督大家将鞋放在指定的鞋印里。”孩子立刻走马上任,非常得意地当起了“鞋官”。  相似文献   

9.
朝三洲 《师道》2003,(1):13-13
常常听到家长在这样教育孩子,“别人骂你,你就骂他!”“同学打你,你就打他!”“小朋友抢你东西,你就去报告老师,让老师好好罚他!”诸如此类“以牙还牙”的不让自己孩子吃亏的语言方式,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司空见惯了。但专家认为,这种为了点滴小事而敌视同伴、把别人当作防范对象的教育方式,恰恰会导致孩子品德的“发育不良”,会使孩子身心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同情心和善良心。日前,有专家呼吁,家庭教育千万别把孩子培养成难以融入社会的“大灰狼”了!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即命运”。在过去缺乏竞争机制的计划经济社会中,人一…  相似文献   

10.
王震 《现代家教》2002,(4):15-15
笔者曾碰到这样两个实例:其一,孩子吃糖成癖,刚长齐的牙已经被蛀了。当父亲告诫孩子糖吃多了会腐蚀牙,并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时,爷爷说话了:“别信那个,我小时没吃过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你爸舍不得花钱,我这有。”当孩子哭着要吃糖时,爷爷就去给买了好几斤。其二,父亲让看了两个多小时电视的孩子关上电视写作业,孩子冲着父亲没好气地骂了一句。父亲严厉批评孩子没教养,奶奶却在一旁说:“别说了,他比你小时候聪明,你这么大时还不会骂人呢!”  相似文献   

11.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先来看两则例子.美国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要问孩子:“你今天把问题问老师了没有。老师回答如何?”中国的孩子呢,父母总喜欢问:“你今天考了多少分.老师表扬了没有?”从中看.美国重视培养孩子的问题教育,中国培养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教育畸形发展.出现“以分论人”“高分低能”“高分录取”等一系列不完善的教育弊端。  相似文献   

13.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4.
其实,孩子不听话,责任并不全在孩子。父母教育理念不正确,教育策略不理智,缺乏必要的技巧,无疑会使孩子“不听话”升级,亲子关系恶化,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要让孩子接受你的合理建议,你母须过亲子沟通这一关,这样,孩子“不听话”行为将大大减少。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过关。  相似文献   

15.
小方 《家教指南》2004,(2):38-39
私人侦探介入家庭教育《大河报》报道,“河南郑州至少有10家调查公司提供‘全面了解你的孩子在干什么’的服务,我们私人侦探调查孩子的家长不少。”在河南省会郑州市从事侦探工作的张某对记者说。记者与一位被调查女孩的家长取得联系。“你不觉得这样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吗?”这位家长无奈地回答:“调查她的行踪其实也是为她好。”对此,学生的看法则不太一致,但大多都表示无法接受。在郑州市第二职业中专,一位刚入学的女生听说此事后非常吃惊。“不会吧,还有这回事?”她说,“家长这样做肯定不对,这显然侵犯了我们的隐私仅!”而一所重点中学戴…  相似文献   

16.
姚兰 《老年教育》2014,(2):39-39
1.“你来决定……”如果想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或想阻止他做什么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你来决定吧”。这样能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行为,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充当约束他们的“坏警察”角色。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方令 《家庭教育》2001,(2):43-43
一、孩子发生小意外不要说:“你怎么老是这样,真笨!”不妨说:“好好想想现在该怎么办?”“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意外(如洒了牛奶或损坏玩具)关系到孩子对父母的亲密(?)  相似文献   

18.
人与路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还记得吗?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妈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哎!”于是.你省吃俭用.拿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里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  相似文献   

19.
开始午休了。孩子们有的将裤子团成一团.有的随便叠几下。有的胡乱一扔……“我觉得应该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教给孩子折叠裤子的方法。于是,我拿起一条裤子说开了:“先这样折,再这样折.最后……”可孩子对此根本不理睬。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是一种说教的方式.就孩子而言行不通。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0.
爱的教育     
孟玉梅 《学周刊C版》2014,(7):213-213
有这样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这首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孩子渴望得到妈妈的爱。是啊,哪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幸福和爱呢?世上正是有爱.我们才有“大家”、更有我们的“小家”。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