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沙州贞元四年陷蕃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宇 《家教指南》2007,(4):98-103
沙州陷蕃年代,诸说不一,各有其理,然而均属推论,悉难坐实.考北新0822号<毗尼心一卷>报恩寺僧离烦题记称:"唐贞元三年十月廿日造."既用唐朔纪年,知贞元三年十月廿日(公历787年12月4日)沙州尚属唐土;S.2729<吐蕃辰年三月五日算使论悉诺罗接谟勘牌子历>所署"辰年",诸家皆断为贞元四年戊辰,即公元788年.知是年三月五日(公元788年4月15日)沙州已属蕃朝.证之以P.4660李颛撰<李和尚写真赞>"敦煌沦陷,甲子云期"及P.2716<残诗>"可昔[惜]沙州好川愿[原],字[自]从破落六十年"之语,自沙州光复之大中二年(788)上推六十年,为贞元四年(788),则知贞元四年即沙州沦陷之年.上与北新0822号题记之"唐贞元三年"恰相衔接;下同S.2729"吐蕃辰年"之款年契合不二.沙州陷蕃之年由此可定论为贞元四年春.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杨博文同志的《试论回纥与唐关系的几个问题——和刘戈同志商榷》(载本刊1986年第四期)一文的辩驳。作者认为回纥在“唐朝初年兴起于蒙古草原”,他们曾“帮助唐朝消灭敌对力量突厥,解除了唐朝西北方的边患”。“牟羽可汗要与唐为敌”而“顿莫贺政变……是为了保全回纥本身”,“力争与唐朝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在“突董事件”中张光晟“不分青红皂白,将九百多口人聚而歼之”是“一种残杀”,“应受到谴责”。不同意杨博文同志在这些问题上的相左观点。  相似文献   

3.
简讯十二则     
▲敦煌文物研究所于1984年9月7日至10月6日举行了五次学术报告讨论会,内容侧重在敦煌史、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等方面。遗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永宁作了《吐蕃占领敦煌的年代》的报告。他排比敦煌卷子、运用《元和郡县志》、《唐书》、《唐会要》的有关记载,逐一评论了中外学者罗振玉、蒋伯斧、劳干、饶宗颐、苏莹辉、陈祚龙、翟理斯、戴密微、前田正名,藤枝晃、菊池英夫诸位先生的观点,指出各种说法的得失,提出自己的结论。他认为敦煌于建中二年(781年)被吐蕃占领,此后,又发生多次汉人的反正起义,吐蕃对敦煌的管理多次被打断。直到贞元三年(787年)吐蕃统治者才在敦煌取得牢固的统治权和持续  相似文献   

4.
一、“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揭露了朝廷拓边政策的荒谬“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意未已”,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指天宝年间,唐王朝多次发动的对吐蕃的战争。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元年十二月,陇右军破吐蕃大岭等军,河西军破吐蕃渔海等军。二年四月,陇右军击吐蕃,破洪济城。五年正月,王忠嗣与吐蕃战于青海、积石,皆大捷。六年七月,高仙芝破依附吐蕃之小勃律,虏其王及吐蕃公主。七年十二月,哥舒翰筑神威军城于青海上,吐蕃至,哥舒翰击破之。从上列战争的性质看,唐玄宗已一改开元初奉行的和蕃政策,而代之以战争政策。与吐…  相似文献   

5.
张祜生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祜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才子传》称他“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其同时人王赞,更说“张祜升杜甫之堂”。有关诗人张祜生平的材料甚少,以致一些问题难于考索仔细。特别是张祜的生年,研究者说法不一。主要的有两种说法:(一)《唐诗大系》认为张祜生于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结论是肯定的,但未云何据;(二)《张祜行年考》认为张祜“约生于建中三年”,  相似文献   

6.
P.t.1078bis《悉董萨部落土地纠纷诉状》是一件重要的文书,反映了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一起土地归属纠纷.通过对该文书的汉译和写成时间、涉及人物及其重要事件的考释,可以认为文书内容反映了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处理民间纠纷的一般程序和基本办法,同时认为吐蕃曾在808年为敦煌部分农户分配"籍田"(rkya zhing)并征其赋役,以保证寺院或僧官系统的供给.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古代史考点扫描:政治上:《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日本情况。西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1784年,日本出土“汉委奴国王”金印;隋朝时,中日互遣使臣。唐时,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日本大化改新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经济上:汉时,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唐时,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日本出土了大量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银币。文化上:日本受唐文化影响深远,如都城的建造,完…  相似文献   

8.
张焕祥 《考试周刊》2012,(71):33-33
吐蕃是公元七世纪初兴起在今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民族,吐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尤其是其向唐朝西北地区的扩张,直接地影响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包括唐在西北地区的军事攻防体系。吐蕃建立了一种以军事民主制为特点的军事制度,使其在唐蕃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胜多败少。唐王朝因此也不断改变着在西北地区的攻防体系,同时,把和亲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策略,来弥补唐朝军事力量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1889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了“御赐”《大日本帝国宪法》,标志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表面上看来,英日两国都是君主立宪制,但在实质上有极大的不同。第一,君主的地位不同。在《权利法案》中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相似文献   

10.
自唐贞观十四年起,吐蕃首次进攻唐朝藩属吐谷浑和唐西南重镇松州,到唐广德元年的百二十余年间的军事扩张,吐蕃已经占有河西、陇右及安西四镇,“诸胡之盛,莫与为比”。吐谷浑、突厥、回鹘、沙陀、党项、南诏、汉人和包括吐蕃在内的西部各族,他们在吐蕃贵族的武力威迫下颠沛流离,造成罕见的民族大迁徙。伴随着民族大迁徙出现的汉化与胡化现象,对北宋已降我国西部民族的种类及其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森 《新高考》2008,(7):59-62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2.
唐西川镇内部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分别是中心平原区、西山地区、巂黎雅西疆地区、戎州南疆区。中心平原区完全属于内地,而其他三个区域属于边疆地区。在唐朝对吐蕃、南诏的战争中这些地区的边疆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权德舆,是唐德宗、宪宗相继信赖的宰执重臣,贞元、元和年间的政界名宿和文坛领袖。他的文章"雅正而弘博",清新明畅,为德宗赏识,使知制诰、典贡士、知贡举,"专考核品藻之柄",其文风为士林趋鹜效法,影响深广。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称其道德文章:"行世祖之,文世师之。"杨嗣复《权载之文集序》称其创作:"采章皆正色而无驳杂,调韵皆正声而无奇邪,滔滔然如河东注不知其极。……独  相似文献   

14.
五代时王溥所著的《唐会要》一书,是研究唐代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不过王溥在编修《唐会要》过程中,有时因为误读原始文献,也会发生个别失误。如本书卷三十五“书法”条记载了唐太宗任命褚遂良为侍读一事,其原文是:“至(贞观)十年,太宗尝谓侍中魏征日:‘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与论书。’征云:‘褚遂良下笔道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命侍读”。  相似文献   

15.
迎亲考试     
佚名 《良师》2011,(5):40-41
公元641年,正是我国历史上的唐朝繁荣富强的时候。它的西边,有一个藏族王国,叫吐蕃,国王是年轻的松赞干布。  相似文献   

16.
段玉裁在《六书音韵表》中提出“第一部、第十五部、第十六部分用说”(简称“支脂之三分”)。他写道: “五支六脂七之三韵,自唐人功令同用,鲜有知其当分者矣。今试取《诗经韵表》第一部、第十五部、第十六部观之,其分用乃截然。且自三百篇外,几群经有韵之文,及楚骚诸子秦汉六朝词章所用,皆分别谨严,随举一章数句,无不可证。……三部自唐以前分别最严,盖如真文之与庚,青与侵,稍知韵理者皆知其不合用也。自唐初功令不察,支脂之同用,佳皆同用,灰咍同用,而古之划为三部,始湮没不传,迄今千一百余年,言韵者莫有见及此者矣。”(见《六书音韵表一·今韵古分十七部表》)  相似文献   

17.
大非川战役是唐蕃关系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本文在肯定大非川战役的历史地位的同时,从双方的力量对比及力量变化的角度,论证大非川战役发生的必然性;以对外关系为切入点,论述这一历史事件在唐朝对吐蕃政策和吐蕃对唐策略上的双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与元人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简称《王西厢》),被誉为描写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故事的“双璧”,在中国古典戏曲史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王西厢》的全部剧情,皆以《董西厢》为其依据。不仅  相似文献   

19.
唐末沙州(敦煌)张议潮的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七节——回纥吐蕃和南诏——中,关於吐蕃部分,有一段说:“从八世纪末年起,吐蕃和唐朝之间经常有战争。安史之乱爆发以後,吐蕃的力量不断向北伸展,除占有西藏、青海等地以外,又攻入河西一带,截断唐朝和西域的交通;……驻在西域的孤立无援的唐军,坚持了几十年,到八世纪後期,终於被吐蕃消灭了。”“九世纪中期吐蕃发生了内乱,开始衰落,唐朝乘机出兵,收复了河西走廊的东部,接着河西走廊的西部人民以张义潮为首起兵打败了吐蕃的军队,於是河西走廊的全部和西域的一部分,又划入唐朝的版图。”关於张议潮光复河西走廊西部的一段史实,因为新旧两唐书没有张议潮传难於找到完整的参考资料。今姑试做一系统说明,或者对於初一教课能够略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唐朝扶持建立的国家公元八世纪中叶到十世纪初,在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一个奴隶制政权——南诏。在南诏建国前,与它同时存在于云南洱海周围地区的还有邓赕诏、越析诏、蒙嶲诏、浪穹诏、施浪诏。它们与南诏合称“六诏”。“诏”即“王”之意。唐朝初年,吐蕃(藏族)的奴隶主势力向云南地区扩张,同唐王朝在这一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