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媒介以其广泛的普及性占据当前社会传播的优势话语地位。电视媒介通过其符号的叙事与抒情形成对消费的引力,电视文化场的磁力。正是通过电视意识形态对消费态度的培养,完成了电视媒介培养社会消费态度、引导社会消费舆论的功能.即电视媒介文化通过其涵化特质对受众消费行为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众媒介是影响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它运用凸显民族象征、传播特定的价值观和共享重大事件的关注等手段,达到创造一致的心理归属、营造社会舆论和培养社会共识的效果,从而对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指出国家和政府对大众媒介应该以谨慎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3.
研究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回族受众的媒介使用情况,对于深层次认识瀍河回族区少数民族的信息传播方式、回族受众的媒介素养、以及分析传播与回族社会的发展关系,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媒介接触对回民日常生活和观念的影响,以及大众传媒在回族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媒介在回民生活中不仅发挥着传递信息、提供娱乐等功能,而且为他们提供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基础的新的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非系统文化是文化现代性的"碎片"化表现,是对系统文化的改造或消解,其对系统文化的冲击表现为"文化碎片"和"碎片文化"。"文化碎片"往往以个体感性方式消解理性历史和民族精神,其在新兴媒体传播过程中往往以剥离、歪曲、含混的态度对待特定的历史、民族和社会,最终导致"碎片文化"的出现。"碎片文化"通过对社会个体的影响,在传播中表征出与民族核心价值对立的社会思潮,在附加个体利益和自我狭隘认识的基础上又被演绎出新的"文化碎片"。"文化碎片"和"碎片文化"对国家文化安全构成威胁,为此在新兴媒体环境下呼唤历史理性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网络"神曲"以其多元化的创作素材、非理性叛逆思维、异质性的表达方式很快占领了流行文化领域,成为当今中国亚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神曲"满足了不同阶层人们的审美需求、为社会重压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同时也因其越来越低俗化、趋利化的倾向带来了文化祛魅和价值迷失。应该从创作主体、媒介系统和广大受众三个方面进行价值引导,祛除虚荣与浮躁,怀揣人文精神,涵养符合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情趣和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平台,借助电视传媒手段,产生了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热的"易中天现象".这股文化信息传播潮流是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方面适应社会时代宏观背景、契合社会文化心理趋向的产物,透露出社会文化心理的最新气息,也体现出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化信息传播改革方向,在人性化、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等方面给予现代语言文化信息传播许多启示和期望.  相似文献   

7.
在广义的文化视野中,电视接受是一种全方位的精神活动。影响电视接受及受众心理的三大因素分别是人本心理、社会属性、审美境界。就具体的电视接受行为而言,受众的心理意向可以界定为求真、求知、求美三种形态的辩证统一,并以参与、选择及自然完善等心理为基础,共同构成了当代受众的电视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安德森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想象共同体”的概念,在“想象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其中电视媒介通过仪式化对重大事件的展现来不断重复建构国家认同,电视媒介通过对于重要事件的现场直播来增强国家凝聚力;通过“共享历史”来不断唤起民族的集体记忆,延续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通过征用现存的民族文化符号来建构国家认同;通过节庆传播建构国家形象,实现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文学都蕴含着一定深层结构的文化意识 ,即在特定的某一民族发展的历史时期 ,由于生活方式及其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生活沉积而形成的这一种族特定的深层文化生活及社会心理结构。本文以犹太人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社会处境为视角 ,探讨犹太民族文化对犹太文学的浸润、影响及其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0.
电视媒介迎合观众"窥视癖"的需求是电视文化庸俗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社会新闻、电视法制节目是满足观众"窥视癖"的代表."窥视癖"的节目价值心理根源指向是观众肉身感官的刺激,而非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而后者正是电视"雅文化"形成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1.
程洪涛 《天中学刊》2010,25(3):127-129
作为媒介,书法艺术同时兼具了传播文化信息和书法艺术信息的功能.书法艺术"去传统化"成为社会常态、由精英垄断艺术走向人民大众、经历现代科技技术的冲击之后浴火重生,成为世界民族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绚丽奇葩而异彩绽放.借助电视媒介,书法艺术将走出国门,担负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电视媒介让人学习书法艺术,回归书法艺术原点.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介迎合观众“窥视癖”的需求是电视文化庸俗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社会新闻、电视法制节目是满足观众“窥视癖”的代表。“窥视癖”的节目价值心理根源指向是观众肉身感官的刺激,而非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而后者正是电视“雅文化”形成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文化语境下,“吃播”这一外来的文化形态在我国发展成熟,其在丰富受众精神视觉的同时,也存在传播上的误区及对传统主流文化的挑战。文章通过介绍媒介文化语境下“吃播”的形成及内容生产原则,从依赖受众流量实现资本运作的劳动异化、基于感官刺激获取受众青睐的审美异化、仪式氛围刺激“虚拟需求”的消费异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媒介文化语境下“吃播”带来的传播异化问题,最后从“吃播”主体发挥自身的社会正向价值、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及认知能力等方面提出对应的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电视媒介作为在农村受众群体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传播媒介,无疑在农村社会文化建设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帮助农民实现现代化的作用.而农村文化建设也影响电视媒介的发展,如农村文化建设扩大了电视媒介市场、优化了电视媒介生态环境,农村的发展变革成为电视媒介变革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我国时下电视媒介传播功能中的文化化传播功能缺失的现象的探究,主要针对目前我国的电视媒介文化传播功能现状,分析得出了文化传播功能缺失的缘由,以及通过优秀节目与文化功能缺失电视节目之间的对比,总结出了解决针对文化传播功能缺失现象的改进方法,从以上的原因和改进方法来分析,我国的电视媒介的文化传播功能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好的积极的另一面,对优秀的电视节目大力支持,对暂时存在问题的电视节目要积极引导,发挥好电视媒介的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引导者角色,使作为我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大众传统文化,经过电视媒介的传播,得到不断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尼日利亚四部曲"是一部书写古老非洲的历史画卷。小说书写了非洲传统文明、欧洲的文化殖民、西方文明的现代性以及非洲民族文化复兴的道路。作家的历史书写策略体现出一种对西方文化的颠覆与含纳的张力,小说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介受众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互联网赋予了人们更多的主动性。人们不仅仅满足于能够主动地获取信息,他们更多地希望自己是信息的采集者和发布者。视频网站从多方面进行优化,力求营造出更满足于受众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电视媒体直播报道突发事件时,新闻主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对直播活动的把控能力至关重要。简洁明快、完整精炼的新闻语言,不仅能够及时、精准地展现事件本身,而且能够吸引受众热切关注,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突发事件直播体现出极强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并通过即时画面传播带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播音员的语言掌控和突发事件直播中的语言技巧运用直接影响着突发事件直播中信息与情感的传达。研究新闻主播在突发事件直播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论证等方法,对新闻主播在突发事件直播中的语言表达样式的处理进行理论的论证,可以提升新闻主播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镜头前的控场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近媒介效果研究证明,媒介的影响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普遍的,媒介效果一方面依赖于受众的倾向性,另一方面受制于受众对媒介内容刺激物的接触情况。“O-S—O-R”作为新的媒介效果研究模式可以解释受众本身具有的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倾向。社会心理学传统在整个大众传播理论的七大理论传统之中“地位显赫”,其中受众研究就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受众的动机、受众的态度、受众的心理倾向、受众的行为等问题本身都是传播学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重点是努力识别个体差异、有效设置“O”变量、合理计划研究步骤。  相似文献   

20.
当下,媒介化社会已经真正来临。电视媒体在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下,遭遇了观众分流和公信力下降的现实危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媒体选择了主动改变自身并积极与新兴媒体展开合作。在此过程中,我国电视新闻在融合和合作中发生了历史性转向,它不仅重新确立了直播日常化的基本理念,还将文本引入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时空,并表现出"即兴叙述的现场直播、超文本链接的传播平台、受众改变的主体创造"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