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挺颖(1905-1929),字策庸,号科生,陕西南郑人.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更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他于1925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他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团指导员.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来带领部队上井冈山并协助毛泽东等人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是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和最得力的助手.  相似文献   

2.
专业大师     
投资大师 迷恋投资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满足;可以轻松摆脱任何个别投资对象. 失败的投资者 爱上了他的投资对象. 1956年,佛蒙特州的物理学教授霍默·道奇驱车穿过半个美国来到了奥马哈.他只为一件事:说服沃伦·巴菲特替他投资.他是从他的朋友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听说巴菲特这个人的.  相似文献   

3.
<正>导语:他是"中国电视美术设计金奖"得主,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美术总设计师,他已经连任15届春晚舞美总设计师。他就是陈岩。"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大多数人而言,春节往往是最轻松、最愉悦的时候;然而,也有那么  相似文献   

4.
最近,某报报道:一下岗职工几次借贷资金创业,几次失败,还欠下了不少债务,但他依然不弃不悔,终于取得了成功。这位下岗职工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但由这篇报道,笔者联想到近一段时期以来,媒体似乎都在树立这样一种价值标准和取向:即必须成为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最吃香的知识结构,才算是“成功人士”;必须成为老板、总经理才是最佳的结局。于是“知本家”、“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5.
知识的力量     
丘吉尔年轻的时候,成绩不好。在预备军校的成绩总是班上的最后一名。丘吉尔参加过4次郝斯特陆军大学的入学考试,前3次都失败了,第4次才勉强通过。这时他才发现,他什么都没学到!他那时已经22岁,是一位士官了。他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了。”他找来地理、历史、哲学、经济等方面的书,在大热天的午后,趁者学校军官午睡之时,拿出柏拉图、莎士比亚等人的书,专心研读。如此持续了好几年,他学会了写明快、简洁、有力的文体。这种文体帮助他成为古今中外最著名的辩论家之一。点评:知识主宰一切。没有知识的支撑,任何素质都是…  相似文献   

6.
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今天改革开放搞现代化建设,各地有各地的条件,因此都要学会巧用条件。 革命战争时期,最会巧用条件的人,莫过于毛泽东。上个世纪20年代大革命失败以后,他带着秋收起义失败了的队伍上了湘赣两省边界上的井冈山。井冈山又穷,又苦,交通又不便。他带的部队缺武器、弹药,没人管吃,没人管穿。不少有“远见”的人认为那是“落草为寇”,没有前途了,离开了队伍。毛泽东却认为那里条件不错:那里离中心城市远,敌人力量薄  相似文献   

7.
1929年阎锡山组织倒蒋,欲取而代之,中原大战爆发。为了筹措战争经费,阎氏成立中华国家银行,并将其作为新政府的"中央银行"而发行货币。然而随着阎氏倒蒋的失败,中华国家银行很快夭折。阎氏除混迹军政界外,亦以金融大亨自居,一生经营了许多金融机构。中华国家银行应是他自己最寄厚望的一个,但却是失败最惨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李杰 《报林求索》2012,(12):80-81
<正>史玉柱手上有充沛的现金流,资本市场的豪赌赚的不过是小钱,游戏业务的风生水起才是造就史玉柱新辉煌的利器。十年前,史玉柱当选央视年度经济人物的时候,他骄傲地宣布他曾经是"中国最穷的人,因为资产额是负两亿"。彼时,2002年还未到来,史玉柱依赖铺天盖地的脑白金广告宣传,已经成功从巨人大厦的巨额损失中缓过神来。央视给他的颁奖词是"第一次,他上演了一个成功的版本;第二次,演绎了一个失败的案例;这一次,他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并完成了对企业家精神的定义:执着、诚信、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05,(11):20-20
风月无华(fywh):记的勇敢。记,就要敢于直面事实的真相,敢于剖析事物的本质!用自己手中的笔,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借用罗斯福的演讲就是:重要的不是批评,不是指出强怎样摔倒,某人某事在什么地方可以干得更好的人.功劳归于真正进入角斗场的人.他的脸上沾满尘土、汗水和鲜血;他英勇搏斗;他有失误,一次又一次未击中目标;因为任何奋斗没有不犯错误或毫无欠缺的;但是他真正为事业而搏斗;他懂得什么是高尚的热情,什么是伟大的献身精神;他献身于值得为之献身的事业,他如果登峰造极,将享受伟大成就的胜利,如果不幸而失败,至少也是在英勇大胆的冲刺中失败,绝不会与那些冷漠胆怯、既不懂胜利也不懂失败的人为伍!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采访中,“抢”字值千金。然而,千万别抢过了头。美国著名记者.后升为《纽约时报》副社长的特纳·卡特利奇,在他所著的《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一书中叙说了他的“记者生涯中一次最惨痛的失败”。那就是因为他抢过了头。1927年春,密西西比河洪水泛滥。特纳·卡特利奇当时身为《商业呼声报》记者,前去报道水灾。他从伊利  相似文献   

11.
与可口可乐签约完,汇源果汁的创始人、现任董事局主席朱新礼接连3天把自己关在一个山沟里,连手机都扔在办公室。他在回想自己16年来所做的一切。用他自己的话说,这3天自己是麻木的。“我说不上自己是失败还是成功。说成功了,还有这么多网友不高兴、骂我;说失败,咱把这个企业带到现在没有坑害过任何人,不管是就业、果农还是税收,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2.
陈骝 《全国新书目》2008,(14):23-23
在中国改革的浪潮中,史玉柱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有人说,如果要拍一部好莱坞式商人电影的话,史玉柱无疑是最好的电影题材。1989年,史玉柱以4000元起家,短短6年时间便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第八位。然而,巨人大厦的失败却使他顷刻间财富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3.
画中有话     
"在4年半的部长任期内,最重大的问题不是由军方高级将领或部里的高级官员告诉我的,而是由媒体或国会议员揭露的。"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近日被授予"公共服务奖章",他在发表专题演讲时披露。"砍价失败""应聘不果"。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习惯用篆刻记录生活。他退休后曾到路边小店砍价、到饮食店应聘打工,都因被人认出而未果,遂作此二枚印章自娱纪念。  相似文献   

14.
正如历任美国总统一样,富兰克林·罗斯福早就清楚地认识到:新闻出版一旦被驯服并控制在手,将是一种威力无穷的统治工具.他与新闻界12年的关系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确实是曾经当过美国总统的“最优秀的新闻记者”,一位“最伟大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15.
最近美国创办的网上杂志《失败》,有着一切关于“失败”的东西,令你顿时知道自己并非世上最倒霉的人。它会介绍别人失败的故事,列出失败的商品,还设有一家“失败的专卖店”,包括一件印满了“失败”字样的T恤。杂志创办人杰逊·扎斯基说,“失败正是成功之母。我们不是要为失  相似文献   

16.
我们办报的人,天天编新闻,自己有没有新闻呢?说真的,我们衢州日报就冒出过一桩大新闻:青年记者严红枫参加“中国青年记者访日代表团”出访日本了。全国300多家地市报,这次只有他一人参加。这新闻一传开,大家都感到严红枫太幸运了。自1987年以来,严红枫的新闻作品年年获奖。其中《两位承包者失败的启示》获第三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通衢道上的丑闻》获第四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王普党”》获第五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郑重“声明”的背后》获1987年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平平淡淡最是真》获1991年浙江省教育好新闻奖……面对  相似文献   

17.
<正>2002年,他亲手"种下"了"三棵树"品牌;短短五年时间,他带领着"三棵树涂料"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神六唯一搭载涂料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近三年来,"三棵树"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增长,成为中国涂料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2007年公司年产涂料10万吨,建成全国最大的生态式涂料工业园。在努力打造品牌的同时,他崇尚通过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确树立"创造健康生活"的企业使命。2007年,三棵树被权威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迅速达到13.02亿元。颁奖辞:他的"三棵树"不仅是中国涂料行业跑得最快也是最有生命力品牌,崇尚自然、倡导环保,是其品牌短期内实现多级跨越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1865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威廉·布洛克制成他1863年获得专利的轮转印刷机,这种机器用半筒状的滚动的印版印刷。1871年:拉吕埃尔在亚琛试图使《综合通报》成为“穷人和富人最便宜的报纸”。1871年:《著作、图片、音乐作品和剧作版权法》颁布。1872年:德国第一台轮转印刷机在奥格斯堡建成。1873年:雷明东打字机已由工厂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9.
民主党的潜在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白宫曾经的女主人,人所共知的克林顿夫人,现在则是受人尊敬的参议员。艾尔·戈尔:克林顿时期的副总统。戈尔发行的环保纪录片上映后,不仅在政界引起共鸣,还连带让他人气直升。戈尔可能卷土重来。约翰·克里:上届美国总统竞选时布什的对手,在最后时刻败给了布什。约翰·爱德华兹:经历2004年副总统竞选失败后,爱德华兹曾淡出政坛两年。如今,年仅53岁的爱德华兹打算重返竞选舞台,目标是爱德华兹艾尔·戈尔克里乔·拜登康多莉扎·赖斯:政治头脑和个人魅力都与希拉里不相伯仲。尽管赖斯一再否认会竞选总统,但…  相似文献   

20.
在文坛享有盛名的夏衍同志自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由于偶然的机缘,当了十二年新闻记者。国统区十二年不寻常的办报生涯使他对新闻事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曾说过:这十二年是“我毕生最难忘的十二年,甚至可以说是我工作最愉快的十二年。”最近我到北京,又去看望了这位“白头记者”。他对现在新闻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问题,谈了不少看法,使我深受教益。夏衍是从现在报刊上新闻报道的文风谈起的。他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的报道,套话太多。‘谈话’一定是‘促膝谈心’,换了别的词都不行;‘宴会’一定是‘频频举杯’;讲‘草木茂盛”一定是‘郁郁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