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谈话导入1.屏幕展示毛泽东图片,用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课题:你们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2.板书课题,解释七律的意思。3.结合资料袋简介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毛主席在长征中的领导作用。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略)  相似文献   

2.
《七律·长征》是伟人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创作的体现革命乐观主义的诗歌。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词不多,尤其像这样具有深刻含义的七言律诗更少。课前,我细细揣摩了文本,认为教这样的诗歌,把握住诗歌这种文体的特点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更能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3.
【案例呈现】 师:同学们,请你再读一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甸诗,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云崖读出了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 生:我从铁索读出红军过大渡河真不容易。 生:我读出了……为什么云崖会“暖”,铁索会“寒”?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习课题(大屏幕出示毛泽东像)师:同学们认识这画面上的人吗?师:他就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历史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是他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下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伟人,来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有关长征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5.
洪峰 《小学语文》2012,(10):21-22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在“走进毛泽东”的专题中,无论是毛泽东,还是红军长征,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都比较遥远和陌生,这是教学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相似文献   

7.
王艳凤 《山东教育》2011,(31):18-20
《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是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地表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艺术风采和作为伟人的高昂气概。教学此诗可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  相似文献   

8.
一、背景积累,打学习基石 这首七律诗,对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我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功",我要求学生围绕以上学习目标,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汇报和学习总结,在学前对《七律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诗词特点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共五十六个字,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的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相似文献   

10.
一、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电视老师和几位学习伙伴,他们将和我们一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电视老师和学习伙伴会给我们很多帮助,所以,大家要认真听电视老师讲课,看看她(他)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学习《七律·长征》掌握七言律诗的特点,让学生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学习并体会诗句中的重点词语。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3.探究“远征难”与“不怕”的独特表达。[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了解长征师:关于长征,除课后小资料以外,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大家还有哪些更多的了解?(关注长征中的重重困难)师:同样走过长征的毛泽东在走完长征之后写下了一首诗《七律·长征》,表达了对长征的感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黄桂英 《小学语文》2012,(10):23-25
一、课前交流,引入新课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相似文献   

14.
张梅 《考试周刊》2012,(67):47-47
一、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全诗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记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又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相似文献   

15.
《七律·长征》的教学,基于童真语文教学主张,分为四个教学板块:倾听导入,唤醒记忆;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精读诗歌,感悟精神;拓展延伸,升华主题。由此,突破“抓关键词,体会其中饱含的深情”的教学重点与“理解极度夸张手法的运用”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6.
张惠珠 《辽宁教育》2023,(21):14-16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革命文化题材诗歌的教学中,应立足素养发展,开展课前梳理,使学生厘清脉络,整体建构;课中品析,使学生聚焦诗眼,感悟诗魂;课后拓展,使学生传承精神,提升认知,感悟信仰的力量,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共四联,生动地概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乐观无畏的英雄气概。由于时代相隔,学生对长征及其背景比较陌生。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0课。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及关键词饱含的感情。2.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初步体会诗歌表达中的部分艺术手法以及炼词的精妙。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综合运用课内外学习资源,以读为本,让学生读出诗韵、品出诗情,从而实现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审美品位的提升,让学生喜爱语文。  相似文献   

20.
教学构想:《七律·长征》,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恢宏,豪情旷世,围绕"不怕",将客观的、沉重的"远征难"与主观的、豪迈的"只等闲"相对比,尽显毛泽东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首诗是对学生进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绝佳教材。本课教学,力图紧扣"诗眼",提领而顿,先读"瘦",粗知"远征难"与"只等闲",大体把握诗意;再读"丰",引导学生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