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证据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它强调的是反映和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造力的不断发展。由于中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象力比较的丰富,所以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历史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涉及的问题众多,学生获得历史信息的渠道也比较丰富,进而能够促进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3.
本阐述了在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培养突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思考、探索、提出、解决等能力,旨在使学生成为独立和自主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5.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很难进行思维,更谈不上创新。陶行知先生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陈星秀 《成才之路》2010,(13):26-26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应该是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具备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最重要的职责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当前,学生"问题意识"之淡薄、提出问题能力之低下令人忧心忡忡。笔者认为,在化学教育中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陈风俊 《考试周刊》2008,(47):175-175
本文针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论述:一、营造宽松民主的环境,使学生敢问;二、依托文本,合理引导,让学生会问;三、活化教学方法,通过导读交流,让学生互问;四、创设历史情境,拉近时空距离,使学生乐问。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史实的认识,也能够让学生从经济层面理解和看待问题。本文将分析中学历史教学对中学生经济意识的培养,具体阐述中学历史教学中经济意识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问题意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日渐淡化.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49):151-152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基本的治国方针,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是比较重要的。只有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才能满足法治社会建设的需求,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探究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科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而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回答是学生的任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养成思维惰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以下就结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发现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时提问的积极性比较高。然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提问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并越来越严重。为此,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化学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观察化学现象或化学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于是,我以此为课题开始进行研究。我首先进行问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从认知心理上讲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所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历史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要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二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问;三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学生的自主提问上,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考察.只有学生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指的是他们在认知的过程中,对那些难以解决或者难以理解的问题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品质.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树立问题意识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6.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核心,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下历史学科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体会,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思维的怀疑品质,即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接受和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对认知对象的内在规律、外在联系的一种理性思考,通过思考提出灵活而又富有创意的种种问题。这种状态促使其积极探索,着力释疑,最终形成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新的发明、新的创造。"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创新活动首先源于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新活动将无从谈起。笔者以实践与尝试  相似文献   

18.
陆伟生 《化学教学》2004,(11):16-18
笔者从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学习环境、课上留出问题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实践和思考,提出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即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物理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发明家瓦特由“水开时壶盖为什么会跳”的问题,发明了蒸汽机;科学家牛顿由“苹果离树为什么往下掉”的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问题是学习的开始、求知欲的催化剂,学习者只有脑子里产生了强烈的问号: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思维才会真正启动,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而自发产生学习的愿望。新课程倡导“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赵凯华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