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把语文实践活动与课文学习并列作为教学内容,科学地体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很快走进我们的教学,“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相似文献   

2.
梁炜 《湖北教育》2002,(22):4-10
湖北素有崇教尚学的传统。二千三百多年前,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以“滋兰于九畹,树蕙之百亩”描述他授教育人的经历。后人常以“九畹”比喻培养人才之所在。往事越千年,而今的荆楚大地,从来没有哪一项工程让6000万儿女如此牵肠挂肚,从来没有哪一项工程凝聚全省人民如此之多的心血与汗水。教育,富省强民的千秋伟业,给湖北人民带来如此大的惊喜与希冀。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把语文实践活动与课文学习并列作为教学内容 ,科学地体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很快走进我们的教学 ,“滋兰九畹” ,“树蕙百亩”。一、遵循趣味性的原则 ,打造寓教于乐的快乐语文环境学生说语文活动课是“欢乐大本营”。活动课为什么深受学生欢迎 ?我想原因之一就是具有趣味性。趣味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符合初中学生活泼求趣的天性和认知特点 ;二是语文活动课适应面广 ,每个同学都能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展示式的实践 ,获取交流的喜悦或被认可的满…  相似文献   

4.
李传功 《考试周刊》2013,(46):193-193
<正>《离骚》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沧海桑田,千年巨变,时代更是日新月异,不要说几年没见,就是几天不见,学校的变化之大,也令人吃惊。  相似文献   

5.
冯国荣 《甘肃教育》2002,(1):I001-I001
西部大开发,缺人才、犹旱盼云霓。源头活水来,共建兰大,部省斥资。鼎力滋兰四亿五,慨然树蕙千亩舆。一片兴国情,冰心奠宏基。名校又乘东风,更上二层楼,登峰造极。做西部文章,抓千载良机。育英才、科教兴陇,骋良图、昂首新世纪。创一流、九天揽月,扶摇万里!  相似文献   

6.
<正>"滋兰九畹,树蕙百亩。"2013年9月,无锡市立人小学一批数学教师走到一起,成立了"树蕙"数学工作室。他们中有省特级教师、市区级教学能手,也有基本功扎实的年轻教师。在刘玮博士的引领下,工作室成员相互砥砺,以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课题研究为手段,共同追求教育的理想,探寻数学教育的智慧。确立专业成长方向,唤醒专业发展意识。为了帮助成员们快速成长,刘玮校长与工作室成员多次磋商,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为工作室成员量身定做三年成长规划。具体从三个维度着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一生笔耕不辍,治学从教七十余载,著述等身。主编著述百余种,皆造诣鸿深,总领众流。在文艺理论、鉴赏批评、诗歌创作等领域,皆是开山伐树,导水为池之耆宿。其所撰诗词,才雄格俊,绪密思清,更兼善管毫翰墨,恣意挥洒,逸然不群。霍老不辞耽溺一世痴心,滋兰九畹,树蕙百亩,育诸弟子,渊源虽一,于古典文学诸领域则各漱其芳,皆卓然而有示范性成就。  相似文献   

8.
一花一世界     
有人说,炎黄子孙自称"华夏"民族,是因为古语中"华"即"花",而"夏"为"大"之意。所谓华夏,花之大也。而文人及其作品,更是与花有着难解的渊源。屈原及孔子都爱兰,屈原在《离骚》自称是种植兰花的大户: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一篇《离骚》七次写兰,六次写蕙。孔子称兰有"王者之香",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他以兰为君子之花,更把兰的地位升到花之首位,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某些词在古代含有相反的两个意义。例如、“乱”字有“治理”、“紊乱”两义,后世只通行“紊乱”一义。我们以“治”去解释“乱”,这在训诂学上称为“反训”。古代汉语中这类词确实不少。“逆”有“违背”义,又有“迎接”义;“离”有“相连”义,又有“分开”义;“舍”有“存留”义,又有“弃去”义;“贷”有“借与”义,又有“求借”义;“假”有“暂时求取”义,又有“暂时给予义”;“借”有“暂时求取”义,又有“暂时给予”义;“受”有“付予”义,又有“承接”义;“息”有“灭”义,又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新史学》共六部分,依次为“中国之旧史”“史学之界说”“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论正统”“论书法”“论纪年”,而对“中国之旧史”的批判是“新史学”论纲的突出部分。梁启超认为,“中国之旧史”有“四弊”:一是“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是“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是“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是“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相似文献   

11.
王弼哲学的基本范畴是“无”和“有”。“有”必须“由乎”“无”,此之谓“崇本”;“无”则应“因乎”“有”,此之谓“举末”,合起来即是“崇本举末”。“本”与“末”、“无”和“有”如何贯通联结,其关键在于“自然”这一范畴。王弼的“自然”哲学观念对于魏晋玄学、魏晋时代的思想文化均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平”精神“贵”在一个“平”字,“平凡”是一种生存常态,“平静”是一种生活常态.“平常”是一种生命常态;“珍”在“平”中有“奇”,有“追求”就有创造,有“热血”就有激隋,有“责任”就有建树。“三平”精神蕴涵着对人生的深沉感悟,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导向、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班主任需要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引导学生得用“心”,会用“心”。即对学生有“爱心”,能“操心”,有“耐心”和“真诚之心”,对班干部有“放手之心”,与科任教师有“协作之心”,对家长有“热情之心”,对自己培养“进取心”。有了这些“心”,班级就好管理了。  相似文献   

14.
以“培养具有民族根基的现代人”作为教育目标,开发“国学立品”校本课程,做有根的基础教育。设定“1+4+8”的“国学立品”课程理念架构,搭建课程体系,做到有步骤地实施:“蓄德”课程,讲求“仁爱诚信”,培养学生“有仁心”“有善行”之品;“修能”课程,讲求“博观好问”,培养学生“有积淀”“有见识”之品;“怡情”课程,讲求“雅悦健康”,培养学生“有体魄”“有审美”之品;“启智”课程,讲求“慧思睿智”,培养“有智慧”“有创新”之品。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里.反义词堪称丰富.它的运用也颇有讲究。如今使用频繁的“硬”和“软”这一对反义词。说起来不失趣味性。比如有“硬件”就有“软件”.有“硬化”又有“软化”.可是我们只说“硬气”却不说“软气”,只有“硬说”却没有“软说”。  相似文献   

16.
说“有X于”     
“有X于”指的是“有利于”“有损于”“有志于”“有别于”等词语形式。有的“有X”形式在一些辞书中有所收录,如《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有赖”“有利”“有益”等等,这些词要么在注释中注明常跟“于”连用,要么在例证中加“于”使用。因此有必要把“有X于”作为一种格式提出并加以考察分析。一、结构构成“有X于”由三部分构成:“有”+“X”+“于”。“有”表示“领有、具有”,后面不能加“着、了、过”。“有”跟“无”相对,也有“无X于”的形式,如“无益于”“无济于”“无损于”“无愧于”“无异于”等。“X”经常由单音节的名词…  相似文献   

17.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他”和非“他”型,由于语用的不同而叠置存在。非“他”形式有六种类型,“民勤型”、“兰州型”、“宕昌型”、“定西型”、“武威型”、“甘谷型”,都是羡称形式,其中“甘谷型”跟吴语区的一些方言形式相同。这些类型的来源,(1)有继承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彼”和“其”的,(2)有远指词“那”变来的,(3)有“人家”合音及其不同音变来的。“(3)”这种形式,有语法化的倾向。有些方言已经完成,其后可加“们”、“家”等复数后缀;有些方言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14年马年的到来,“马上”一词火爆“开盘”,高频率反复使用,“马上体”走红网络:“马上有车”、“马上有房”、“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马上有玩具”“马上有娃”、“马上有工作”、“马上有文章”、  相似文献   

19.
王莉莉 《课外阅读》2011,(7):151-151
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成为被欣赏、被尊重、被发展的物体。差异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面对学生这些“独一无二”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资源”,教师应该尊重“有差异”的个体;分享有差异的体验;开展“有差异”的教学;对话“有差异”的思想;采用“有差异”形式;强调“有差异”的评价,充分运用学生的差异资源,促进学生能“有差异”的发展,最终获得“有差异”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黄老之道 ,内容博大精深 ,蔚为大观。它以朴素的唯物辨证法为立足点 ,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 ,它是东方古代哲学的智慧结晶。黄老之道的最基本内容是“无”、“有”二字 ,试举几例分析其闪烁着朴素唯物辩证法的理性光芒。一、没有“有”就没有“无” ,反过来说 ,没有“无”也就没有“有”。“有”和“无”是对立的统一。二、“无”中生“有” ,“有”化为“无”。以刚胜过柔是刚为柔 ,以柔胜过刚是柔为刚。三、“有”就是“有” ,“无”就是“无” ,不然就不存在“有”、“无”这两个字。以道分析“科学” :一、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