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1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四部分,与前面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紧密联系,又是后面学习"人与生物圈"一节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生态学观点的良好素材。在教学中,若仅采用讲授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后  相似文献   

2.
本课选自人教版试验修订本 (必修 )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九章的第二节。是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的 ,学生对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态平衡 ,有了一定的认识 ,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内综合能力和学科间的相关知识。本节教学紧紧围绕着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内容进行教学 ,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章节。1 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目标 :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了解我国环境质量现状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生物》(人教版)第一册(上)第五章的“茎的结构”一节,是该章内容的关键所在。由于名词较多,知识枯燥抽象,给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制作多媒体课件,借助课件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就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蒋洁 《生物学教学》2004,29(3):35-3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后进行的。而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点更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资料分析、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确立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陈元正 《生物学教学》2003,28(11):17-18
1 创设情境 ,展开联想 ,牢记DNA分子的组成物质的知识1.1 勤动手 ,理解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用直观手段展示脱氧核苷酸的模型 ,观察到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物质组成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的碱基。拆开模型成图 1- 1,注意三种物质组成的排列顺序 ,让学生自行组装成图 1- 2。从图 1- 2中得到其数量比例关系是 :脱氧核苷酸 :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的碱基 =1:1:1:1。这样教学 ,学生的兴趣高 ,印象深 ,记得牢。1.2 相似联想 ,认记四种碱基和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 ,教学中尽量多形成联…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态系统"网络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节在高中《生物》必修课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不同于森林、草原和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然后重点讲述了生态农业的内容,包括生态农业的概念、原理和我国生态农业取得的成就。本节内容涉及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平衡、群落的结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因而综合程度高。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发挥现代教  相似文献   

7.
纪智明 《科学教育》2006,12(4):25-2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案例截取了课堂的片段做了教学的分析,因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新,知识更新幅度大,基本理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能力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对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要求比较高。如何突破新概念的引入,如何深入理解等构成了教学的突破点,都是一些在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问题。1情景描述案例主要描述了课堂教学的导入,学生讨论和教师对教学主线的设计和安排。课堂教学的导入:开题明义解析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区别。目前,生态平衡这个概念已经成为广泛流行的名词。但是,人们在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往往…  相似文献   

8.
1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需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酶的发现和概念以及酶的特性;第二课时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活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相似文献   

10.
“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实际上涉及到一些物理和化学知识,初一的学生还不具备这些知识基础,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突破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大胆实践,突出新基础教育的理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你说我说、实验探究等活动,力争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又加上对演示实验的合理改进、抽象原理采用多媒  相似文献   

11.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7章第二节,是本套教科书的结束之作,对于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教学,可使学生对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及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可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要求学生从小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爱护人类家园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相似文献   

12.
卢康 《生物学教学》2003,28(8):12-13
1 教材分析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节,为高中《生物》(实验修订本)第一册中的最后一节,该节不但新概念(胚胎发育、胚后发育、个体发育、植物极、动物极、囊胚、囊胚腔、原肠胚、原肠腔、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羊膜、羊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中,“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植物的向性的内容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生长素和其他植物激素的内容,与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细胞分裂等  相似文献   

14.
李桢 《化学教学》2001,(4):25-25
教学目标1 .了解酚类污染物的主要成份、危害和简单的除污方法 ;通过实验 ,理解酚类的概念和主要性质。2 .通过实验和多种现代媒体的使用 ,化解知识障碍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抽象及推理等能力。3.渗透科学教育观点 ,使学生关心环境、关心社会 ,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实验准备1mol/LFeCl3溶液、乙醇、浓溴水、稀NaOH溶液 ,试管及试管架、洗瓶。教学过程[引言 ]:1 .播放有关酚类污染物对水体影响的录像 ,使学生感知酚类物质的危害。说明炼油、炼焦、染料、造纸等行业产生的废水中存在酚类物质。2 .给出有关…  相似文献   

15.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以兴趣、态度、动手、探究为核心,在初中阶段设计及实施“做中学”系列化活动方案,有利于开发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16.
邱展琨 《南昌教育》2006,(10):13-15
师:任何一种生物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生物与环境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由于他们的彼此影响、相互依存才使得我们的地球村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请同学们看屏幕(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画面)  相似文献   

17.
李艳 《生物学教学》2005,30(8):53-53
人教版新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课题为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这节调查课在上完第一节的内容后我没有让学生马上进行,而是放在第二单元显微镜的使用教学内容完成后才进行。这样可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显微镜的知识四者相统一。在学生动手的同时,更好地把知识贯穿和巩固。因涉及到的统一后再按设置上课,由于占用时间较多,可两节课合上,这节调查课具体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8.
“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系高二生物学教材“生物的新陈代谢”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以及合理施肥等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的稳定不仅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生物圈的繁荣紧密相联。本文通过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不仅习得相关知识同时内化知识为个人行动,提高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试验教材中,本章又是全书的重点内容。它涉及范围广,又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是本章的总结内容,教材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概念多,本文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