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及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首先应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阅读小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小说环境描写;品析小说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2.
潘桂飞 《考试周刊》2011,(39):51-52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换词品析、省词品析、添词品析和换位品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从细微处去感悟文本,培养出良好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3.
培养以及提高小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感悟和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旨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阅读教学则围绕品词析句来展开,目的在于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旨在分析品词析句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陷入低效的困境,结合多次教学实践,提出以统整戏曲元素的方式来激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新尝试。以定调悲剧来梳理情节脉络,以品析唱词来理解人物性情,开展对比阅读,并演绎有创意的短剧以增强深度体验、拓展表现空间,这是抓住戏曲与小说的审美共性的合理教学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传统小说“三要素”的模式化教学,因其大众化的教学策略不能帮助读者透彻理解小说的个性。《驿路梨花》的教学,以“关系”为共生原点,从“人物和茅屋”“人物和人物”“茅屋和梨花”“梨花和人物”四组关系展开教学,构建凸显生长力的课堂教学;梳理“关系”,让阅读理解与文体知识共生;品析“关系”,让阅读鉴赏与语言知识共生;辨析“关系”,让阅读评价和文化知识共生。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重在教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并驾驭语言的能力。语言品析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品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它要求重感知,重理解,重领悟。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品析是感知信息,选择信息,进而获取新信息的过程。语言品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因此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捍卫它们的语言文化 ,有的甚至置于国防建设之上。我国早在 1951年就由《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号召全国人民“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 ,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我们认为语文教学重在教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品析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品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 ,它要求重感知、重理解、重领悟。语言是信息的载体 ,品析是感知信息 ,选择信息 ,进而获取新的信息的过程。那么 ,如何进行语言的品析呢 ?一、读精彩文段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诵读是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8.
阅读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余映潮创造的"三点一线整体阅读教学结构"模式对我们有所帮助。三点是指"诵读、品析、积累","一线"是指"训练"这根线,通过这根线来实践"三点"。从"诵读"——初步感知课文,到"品析"——鉴赏、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现在高中小说传统教学却存在重"析"轻"品"的现象,即先情节、后人物、再环境,逐一分析。通过让学生梳理情节,回答"文中有哪些人物""人物是个怎样的人",再结合环境概括文章的主  相似文献   

10.
朱义新 《考试周刊》2010,(54):69-70
小说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是从作家灵魂深处流出来的,是作家感情思想的结晶,思想的升华。一篇优秀的小说离不开优美而传神的语言。因而,语言鉴赏成为小说鉴赏的重要内容,品评语言独特的魅力和功效是小说教学的"重头戏"。"品读""品析""品写"是鉴赏语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科技说明文阅读是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品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分值所占比例很大,该题分数的高低往往影响语文学科总分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韦月初 《考试周刊》2012,(23):45-46
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读写结合,通过根据课文内容不同.教学生不同的阅读和写作知识:课文结构与写作谋篇的对应;品析文章精彩细节,描叙情节画龙点睛;阅读时品析字词,作文时斟酌字词等有效教学方式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话道出了创新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创新的最终归宿所在,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工具课就是通过与学生品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创新设计】一 教学目的1.精读能力的训练。2 .品析方法的训练。二 教学内容①完成对课文中“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的精细的品读。②对学生进行“小说阅读三步法”的阅读技能训练。三 大体安排1.课时 :一节课。2 .课型 :精读指导课。四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 ,重点阅读“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2 .思考 :这一部分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是课文中的妙点 ) ,为什么说它们写得特别好。五 教学设计导入 :( 3分钟 )今天我们以《故乡》为例来学习一种阅读小说的技能———小说阅读三步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针对一系列新的要求和变化,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现代文课外阅读理解的技法点拨,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整体阅读,感知内容;品析鉴赏,掌握技巧;见解感受,表达完整,从而在不断锤炼、自我领悟中不断提高现代文课外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6.
面对现在高中生阅读面窄而又无方向感的现状.我想以小说流派中的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读,如何品,达到最终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为什么阅读小说要按小说流派来读?  相似文献   

17.
陆硕海 《广西教育》2011,(34):38-39
叶圣陶先生的诗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出了品析词语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品析词语,首先是要弄明白词语的意思。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带着问题阅读文章,针对重点品词析句,根据中心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9.
“整体反复”是适用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掌握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手法。所谓“整体”,就是在每一步的阅读品析之中,课文都可能以“全文”的面貌进入学生的眼底;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关键词是:反复,多角;教学中的“反复理解”与“多角品味”紧紧相联。它适用于长篇课文的教学,更适用于精致的短篇,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着眼点是:关注文本,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话题,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  相似文献   

20.
董蓉 《语文天地》2012,(18):3-5
古典诗歌鉴赏是中考必考题型,考查的内容多是词句品析、描绘内容、评价形象、分析主题。比较而言,学生在词句品析方面失分更多,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解答词句品析类题的方法,学生对此类题型,往往不知如何着手。古典诗歌词句品析题有哪些解题方法呢?一、结合诗句来品析例1:阅读徐元杰《湖上》,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009年陕西省中考题)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答题分析: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古人讲究炼字,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