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托邦"是福柯观照空间问题提出的新概念,文章旨在这一概念的视域下,结合文化想象和后殖民主义理论,重新解读天津的都市空间,剖析"一个城市的两种模式"的城市建筑风格,解读天津都市空间的"异托邦"色彩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物理等学科的进步,为福柯“异托邦”空间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长篇小说创作不仅描述了众多不同性质的空间,而且契合了“异托邦”空间理论的某些方面.理论结合文本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创作技巧,也印证了“异托邦”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福柯"异托邦"概念的观照下审视文学与文化研究,是当代空间诗学的重要生长点。异托邦是一些特殊空间,处于边缘、交界之处,在事物表象秩序间制造断裂。文学文本作为可能的"异托邦",呈现和颠倒现实空间的事物秩序,构筑奇特的审美场域。它与现实空间异质,却又相互促使彼此的生成。从文本阐释的角度而言,文本的空间意义凸显出来,文本空间的多元异质不仅是绘制世界之网的复杂线条,也为读者打开了多重审美之维。文学异托邦作为社会权力实践的场所,与意识形态构成不可分离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异托邦是福柯根据乌托邦词型创制的一个概念,是不同于正常空间的异质空间。福柯认为,任何社会与文化都存在异托邦且异托邦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异托邦在特定社会与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在他的著作中,他从知识空间与社会空间两大方面,以异托邦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理性秩序与社会统治进行了深刻揭示和无情批判。福柯异托邦思想为人们打开了社会与文化研究的新空间,但其后现代立场也决定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与矛盾。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从城市空间的政治性表现、空间统治的权力来源以及如何维护空间秩序的稳定等三个方面对《北京折叠》的科幻空间进行研究。原本与空间相互独立的、具有平等性的时间沦为空间统治的工具。类似异托邦的折叠城市通过断裂时间,达到空间并置的效果,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历史进程的空间隐喻,并造成了主体对生存家园归属感的缺失。折叠北京是统一了乌托邦与恶托邦特征的异托邦存在。郝景芳以其独特的"温情主义"创作,对恶托邦的批判没有走向血腥暴力,而是留下了温存的乌托邦想象背影。  相似文献   

7.
"异托邦"是米歇尔·福柯以"乌托邦"作为镜像所构设的一种他性化空间,实质在于为空间复魅,将空间重新纳入哲学的论域内。从他对异托邦内涵及其功能属性的阐释来看,异托邦绘制具备离散与自反效用的多维拓扑空间。另类空间的解构策略挪用于文学的辖域内将对传统小说叙事程式的革新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一、祛除空间容器说,重视空间元素意义的再生产,特定空间场域自身会缔造与滋生新的文本意蕴;二、挣脱线性时间的因果逻辑,取道时间的共时化或空间化,增强叙事文本的开放性与叙事程式的异质化。  相似文献   

8.
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具有六个特征。这一理论需要澄清异质的涵义、异质空间的界定及其特征的适用范围。欧茨小说的主要场景基本符合异质空间的六个特征:美国社会是一个权力异质空间;是一个暴力的异质空间;是一种功能叠加的暴力空间;它与时间存在着多种非即时的联系,产生异托时空间;它具有包容性和排斥性;汽车作为一种异质空间,是美国当代文化的典型象征。在欧茨的小说中,空间的异质性反映出宗教压制、种族歧视和男性话语的暴力。  相似文献   

9.
以文学空间学视角细读故事文本,可以发现在《爱》的故事文本中,并不熟悉中国乡村的张爱玲巧妙地借用了传统文学尤其是诗词资源,利用古今依然相通的文学想象共同体,构建出现代乡村情感空间,实现了从时间到空间的转换。其中的叙述采用了她偏爱的参差对照手法,也蕴含了她一贯的价值取向,即在乱世中对人生安稳与和谐的追求。从文学空间学意义上看,《爱》这个故事既是博尔赫斯笔下的阿莱夫那样聚集了空间中所有点的一个点,是后来福柯意义上的异托邦,也是浓缩了张爱玲写作技艺的一个点。所以,张爱玲关于"爱"的体认与书写,既不真实但也并非虚假,而是处于真实与虚构之外的第三空间。这可能恰恰是张爱玲《爱》的真正价值以及这个短小的故事如此受读者喜爱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以青楼故事为题材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风月空间是一个既依附又游离于正统空间秩序的边缘地带,它既模仿着正统世俗空间的结构样态,又同时具有自身独特的空间秩序及其功能,青楼空间作为真实性和想象性的完美结合体,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代表性的异托邦空间。风月空间是历代文人用来反照现实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文学中的梦幻场,被用来彰显文学世界和现实之间的差异,暗含着他们关于身份贵贱、文化兴衰、世事成败、时代变迁的寄托慨叹。  相似文献   

11.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主人公一九〇〇至死不愿下船的行为引起过学者们的广泛探讨。多数学者的观点因过多关注了这一行为的消极影响从而滑向了童年决定论。但若从异托邦的视角出发,对一九〇〇所处的空间进行异托邦特征解读并详细探讨作品中异托邦空间和主流空间的权力关系,便会发现一九〇〇拒绝下船的行为代表了异托邦空间中他者的力量对主流空间内权力入侵的反抗。在主流权力企图以各种形式规训身处异托邦中的他者的同时,他者自身也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抵御着来自主流空间的控制,而这正是一九〇〇不下船行为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保罗·奥斯特的成名之作——《纽约三部曲》,以不同于传统的侦探小说入手,在层层谜团之中描述了作为侦探的三个人奎恩,布鲁以及我的奇遇.在《纽约三部曲》中,出现了大量关于空间的隐喻,建构了不同于大众空间的异质空间——异托邦的存在,与乌托邦不同,异托邦作为书中真实存在的空间,是主人公为挑战权力机制,提供自我立足的他性空间的...  相似文献   

13.
"女性向"穿越小说是一种女性意识极强的网络文学形态。本文以福柯的异托邦理论为分析框架,把"女性向"穿越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构建的疏远现实的偏离异托邦、折射现实的镜像异托邦和调节现实的补偿异托邦。  相似文献   

14.
福柯提出的“异质空间”概念当代电影批评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本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文化研究者对异质空间的不同阐述和理解,第二是异质空间概念对艺术批评的意义,第三是异质空间概念对当代电影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远山淡影》作为石黑一雄的首部作品,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在规约社会中的疯癫者景子追求和构建异质空间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因为权力的制约和控制并不顺利,而景子最终也在追寻中自我毁灭。小说采用福柯的疯癫、异质空间理论,对主人公以及其所处的空间进行探讨,并结合故事的背景对作品进行细读和分析,探讨了主人公的命运,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福柯对委拉斯凯兹<宫娥>的空间解读,显示出其空间概念"异托邦"与巴洛克之间的互文对话关系.委拉斯凯兹作品中多重空间的存在亦有助于理解福柯视域下的空间表象机制如何通过表象、可视与可述等相关策略的运用进行排斥与隔离从而建立同一性历史话语的秩序.对于同一性的话语霸权,福柯寻找历史断裂处的缝隙,还原线性历史的空问性,这种反抗既是对封闭空间的有力反击同时又难以避免走向自我封闭的悖论性处境.  相似文献   

17.
“波希米亚”是一个异托邦,它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另一个空间”。“波希米亚”既与资产阶级的空间发生联系,另一方面又与之相抵触,它通过拒绝主流的价值观和嘲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来挑战它,甚至企图颠覆它。  相似文献   

18.
《伯格的女儿》是南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的重要作品,作品的空间书写别具特色。基于空间理论审视这部作品,可以看出小说构建了种族隔离制度下一系列异托邦空间,主人公罗莎为摆脱父亲的束缚,在不同的异托邦空间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主人公的艰难探索不仅展现了种族隔离制度之下个人压抑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内部的巨大裂痕,而且实现了从追寻“自我”到融入南非反种族隔离共同体的转变。反种族隔离共同体的形成隐喻了白人权力中心的消解,暗含了作者对构建多种族人民和谐共存的南非家园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异托邦"是真实存在的,它具有不可还原性,是与乌托邦关联的异质空间。王家卫电影中出现的东南亚国家地名,基本上已完全符号化了。无论是新加坡,还是菲律宾,亦或是柬埔寨,它们在电影中的功能都是相同的,甚至包括南美洲的阿根廷及其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些地方之间的差别在电影中都不太大。王家卫正是通过将电影文本表层的这些符号有规律、连续性地重复,表达了德勒兹所说"永恒回归"的艰难,体现了文化深层结构中深刻的差异性和必然的断裂性。在此意义上,福柯"异托邦"理论,与德勒兹所一直强调的差异性而非同一性回归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0.
乌托邦具有明确的空间形态,它是一种空间性概念。和传统乌托邦主义者不同,哈维敏锐地把握到了乌托邦的空间面向。传统乌托邦概念由于预设了空间的封闭性,因而压抑了时间性和开放性,由此可能导致“去人性化”的“退步乌托邦”显现。在伦理批判的基础上,哈维提倡以“场所精神”来应对乌托邦的空间困境。这种“场所精神”是哈维辩证乌托邦思想的重要体现,它突出了空间感受的日常化和诗性化,以具体场所来反观人之感觉,从大而无当的“理论性感知”向细腻真切的“日常性感知”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