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学娟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7(2):22-24
法国大革命被神话的外衣下有极其丑陋的一面,路易十六--这位无辜地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牺牲品的法国国王,曾经为化解国家财政危机而励精图治,为支持法国大革命而拥护君主立宪,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法国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这样一位国王,我们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九三年》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尝试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来解读雨果在小说中通过人物行为所寄托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辛益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6,(2):10-10
塔列朗一生经历了路易十六时期的波旁王朝、法国大革命、督政府时期、拿破仑时代、复辟的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并且在这些急遮动荡的政权变革中屡屡出任高官,是为六朝重臣,被称为“不倒翁”和“政治变色龙”。拿破仑曾大骂这个不忠实的臣子:“只要有人肯买,他可以把他任何可以出卖的人卖掉。”“他无耻之极,是穿丝袜的狗。”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1830年七月革命, 相似文献
4.
5.
大师小传维克多·雨果(l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诗人。19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创作的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成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辉煌的遗产。雨果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主导思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其中《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6.
高毅 《历史教学(高校版)》2019,(9):69-72
<正>乔治·勒费弗尔的《1789年大恐慌》,是一本200多页的小书,却无疑是法国大革命史学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我在20世纪80年代读博时曾经看过这本书,受益不浅;这次重读,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先前读它,是出于对当时西方正在兴起的法国革命"心态史"的兴趣:因为勒费弗尔这本书中有很多相关的内容。所谓"心态史",是一种注重探 相似文献
7.
李建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6):5-9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保守主义思想的诞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通过解读托克维尔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进而探寻托克维尔与保守主义思想的关系,通过分析托克维尔的政治、历史思想以求更好地理解、把握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论法国》一书中 ,约瑟夫·德·梅斯特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国大革命观。梅斯特从保守主义的立场出发 ,以“神意”来解释法国大革命 ,强调大革命是神意对法国的严惩和重塑法国的手段。同时 ,他还力图证明法兰西共和国的无效的旧制度下君主制的良好 ,以此为波旁王朝的复辟提供理论基础。对梅斯特法国大革命观的探讨 ,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梅斯特的政治思想 ,也可以为我们全面评价法国大革命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王荣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29(6):112-116
《九三年》是雨果晚期重要的文学代表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具有宏观场景与微观细节互为整体、主观浪漫主义等浪漫主义文学特征,其浪漫主义中还蕴含了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在创作浪漫主义文学时,运用美丑对照文本设计原则、想象比拟塑造人物形象等手法增强浪漫主义特征,并通过大量的环境描写提高抒情色彩、营造浪漫主义文学的意... 相似文献
10.
法国大革命中,父子之间、夫妻(男女)之间产生对峙的焦虑,成为当时社会普遍的心理特征,父子之间的冲突,最终以子的胜利逐步结束,了结的是国家层面的王权以及家庭层面的父权,王权转化成父权潜入新秩序中的家庭内部,与苟延残存的父权相结合,转变为男权。 相似文献
11.
12.
吴心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26(1):107-110,115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分析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的社会状况,形成研究革命与社会运动的"变迁、结构、话语"三大要素。社会变迁主要集中在关注发展型相对剥夺。大革命前几十年的繁荣刺激了人们的欲望,旧制度无法满足持续上升的需求,人们就产生相对剥夺感而趋向变革。社会结构分为中央集权政治结构和分裂的阶层关系,导致整个国家缺乏中间地带的缓冲和各阶层的整合,革命将君主制顷刻毁灭。话语上,流行的"文学政治"要求自由和平等,激起人们的变革热忱,却因过于理想化而脱离政治实际,缺乏革新社会的切实规划。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论述作了简要的分析归纳,认为路易十六改革、中央集权和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都促成了革命的爆发,而并不是人民生活的贫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张静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4):188-190
一个社会发生剧烈变动,必然有其内在的深层原因和理由。一场重大社会变革或革命的永恒价值不仅在于它取得了如何辉煌的成就,更重要的在于思想家对其进行客观、冷静、思辨的总结、批判和反思,从而留下传世之作以及睿智的思想观点。法国著名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亚历克西&;#183;德&;#183;托克维尔于1856年发表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以1789年前后法国的政治社会状况为背景,详细论述了法国革命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深刻分析革命中遇到的挫折和不足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作者在充分证明法国大革命势在必行和批判法国旧制度的同时,就法国大革命对传统的彻底否定和完全抛弃进行了深刻反思。从托克维尔的精辟分析中,引出了这样一个恒久的话题,即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变革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从人道主义出发,同情劳动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不留余地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本文从历史背景,人物塑造这两大方面,浅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论述作了简要的分析归纳,认为路易十六改革、中央集权和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都促成了革命的爆发,而并不是人民生活的贫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详细论述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并深刻反思了法国大革命对旧制度的彻底否定和完全抛弃所带来的结果。近年来引发世界关注的阿拉伯之春在某种程度上与法国大革命有相似之处,思考法国大革命和阿拉伯大变局的前因后果以及自由和民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巨著,小说以19世纪前期的法国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这一时期人民的苦难,谱写了一曲人道主义的颂歌.小说以冉阿让为故事的中心,以网状的人物活动构织了一个悲惨的社会形态,而米里哀主教,沙威警长,芳汀,珂赛特,马吕斯……就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 相似文献
20.
杨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6):95-99
雨果小说《笑面人》中插话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抨击了贵族政治;沟通了情节之间的连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使读对人物性格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