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理念,将“文化自信”作为核心素养的首要目标,强调“文化”在新时代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教师要立足于文化视角设计教学活动。以《儒林外史》为例,从文化视角切入,围绕“通读——研读——拓读”教学环节,做好名著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将“文化自信”渗透在名著阅读的全程。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的要求,但目前的名著阅读教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以“趣”为着力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消除阅读中的隔膜,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精读、略读和名著导读为载体,构成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鉴于整本书阅读在“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以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版块中的《儒林外史》为例,从整合阅读资源、搭建阅读支架和组织阅读活动等角度,探寻古代白话小说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名著阅读离不开读法的指导.除了通识性的阅读方法——精读法、跳读法、批注法、摘抄法等以外,针对《儒林外史》这一本特定的作品,根据它采用了连环短篇进行缀连的结构特点,采用思维导图法、猜读印证法、解剖麻雀法三种具体而微、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效果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名著阅读需要教师加强重视,其与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力求探究名著阅读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中考对名著阅读考查的细化深入,名著导读方法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已然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应基于深层理解、自我监控与反思性学习,通过思维构造实现意义建构,进而实现学科素养的切实提升。其中,教师切实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对名著的整合能力,科学规范地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指导、规划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会试和殿试。当然参加院试考试之前,必须要取得童生资格。  相似文献   

8.
9.
于慧 《现代语文》2004,(10):6-6
《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传世佳作。它以抗Et战争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留学归国的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要线索,再现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群像,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其中的知识分子虽然多数都受过西方的文化教育,但是在病态的社会土壤下,成长为一群庸俗、自私、麻木的特殊人群。作品的主题隐喻着人类生存的困境: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  相似文献   

10.
11.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外阅读”与“教读”“自读”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将课外名著阅读纳入教学之中。由于学生受到认知经验的局限,教师在推进名著教学时往往会遇到各种障碍,难以做到引导学生将名著读通、读懂、读透。结合学生必读名著《儒林外史》,从“循趣”“循法”“循理”三个角度寻找阅读资源,搭建阅读支架,优化阅读方法,最终构建名著阅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每个成熟的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即使在风格和方法上相近的作家,也会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他们的不同来。对于同属讽刺杰作的《儒林外史》和《死魂灵》,只要我们一读,便感到它们在风格上是不一样的:读《死魂灵》,总觉得作者站在你旁边,时时、处处在提醒你,帮助你认识人物;而对《儒林外史》,在读者与作品形象之间,感觉不到作者的存在。因而二部作品出现了冷嘲与热讽的区别:《死魂灵》的作者常常在作品里穿插议论,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这一板块的编入,正是提倡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具体体现。然而,由于名著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教师的不重视,名著整本书阅读一直停留在"假阅读"层面,进而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具体探究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专题化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真正地阅读。  相似文献   

14.
开展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在初中教材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中感受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读整本书”的教学任务,着重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切实深刻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整体、开放、有深度地学习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开展整本书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开展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层层递进地形成对阅读的初印象、深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中心灵活捕捉整本书的细节,深入挖掘整本书的内涵。文章具体以名著《儒林外史》为案例,分析整本书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实践,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台以来,作为学习任务群之首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已提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统编教材中,“名著导读”板块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的有力支持开始受到重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首次被选入教材,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和教学研究价值。因此,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探讨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教学价值、教材编排情况及相应的教学启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63):27-28
自2016年秋季的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开始使用,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很多一线教师对名著教学比重突然加大并不适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难以着手展开有效的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故文章将从名著教学现状入手,以部编版七年级上的两本必读名著《西游记》《朝花夕拾》为例,分析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展开名著阅读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译介类名著整本书的教学立意应根植于译介作品的基本特质。在价值取向上,定位于其基本的传播价值;介入文化背景,形成深度阅读;通过译本比较,提升语言素养和主题认知。以此发挥教学立意的定位、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培养终身阅读者,就统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本教材体系“名著导读”版块进行梳理,归纳出传承和创新部分,以期针对性解决统编本教材名著导读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对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总是要表现出强烈的倾向性的。《儒林外史》和《死魂灵》的作者,表达其倾向性时有一个共同点:含着泪水微笑,即作家用饱蘸辛酸泪水的笔来写喜剧,对作品中的许多人物,既有辛辣的讽刺,又怀有深切的同情,甚至在讽刺之中蕴含着一定程度的赞颂。在审美学上表现出悲剧与喜剧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