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在文体上表现出新颖独特的风格。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变化自身有一条途径。清末民初在“新闻体”和“翻译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文体完成了一次改造;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新小说”等文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再一次完成了改造。在这一次改造中,张恨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张恨水小说文本分析的角度论述这次通俗小说文体的改造过程,尤其要注意其三方面文学史意义:张恨水小说接受了“新”元素,核心的内容是写人;尽管引新入俗,但他的小说还是通俗小说,他努力追求小说的商品效应和市场效应;张恨水小说的“引新入俗”实际上完成了现代通俗小说创作文体的又一次改造。  相似文献   

3.
鲁迅对小说文体的创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叙事艺术上。“反复”是鲁迅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鲜明特点。鲁迅小说的叙事视角、情节场面、人物描写、语词运用上诸种“反复”形态展现了鲁迅在小说文体特别是叙事方式上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弱化叙事性,是明代传奇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在创作中,明人弱化传奇小说叙事性的方式有三:一是羼入大量诗词韵文,从情感向度和审美风貌上强调传奇小说“托物以寓意”的抒情性,标明传奇小说与正宗的叙事性文体——传、记、墓志铭等的不同;二是在讲述爱情故事时,加入大量道德教化的内容,充分发挥传奇小说的阐释功能、指导功能,强化传奇小说的议论性;三是强调传奇小说“神”“奇”“怪”“幻”的风格,与传、记等的纪实性、严肃性拉开距离。  相似文献   

5.
阿城的新笔记体小说《溜索》继承了古典笔记体小说的“志怪”审美,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这在文体上是一种新尝试,从而呈现出新的审美情趣。对新笔记体小说的解读,倘若从“小说三要素”或古典笔记小说的情节和语言方面进行分析,则无法对该文的“新”充分掌握,其中的“野性”应是该文解读的主要倾向。对此,可从选材内容、叙事角度和语言特点方面对其内蕴的“野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审美的偏至——梁启超"文体革命"的文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学的本质理论,对近代文学的“文体革命”所涉及的内在矛盾、文学与启蒙的“吊诡”以及审美迷思,进行重新的美学检视和文学反思。其中,梁启超的“新文体”与“新小说”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对于近代“文体革命”的经验是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依据文学的本质理论, 对近代文学的“文体革命”所涉及的内在矛盾、文学与启蒙的“吊诡”以及审美迷思, 进行重新的美学检视和文学反思。其中, 梁启超的“新文体”与“新小说”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对于近代“文体革命”的经验是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正>诗化小说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文体样式,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屡见不鲜。作为一种渗透性文体,诗化小说兼具小说的叙事功能和诗歌的抒情功能;甚至抒情重于叙事,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抒情小说”。杨义认为:“诗化小说是‘立意小说’。它拆除了传统小说中情节的堤坝,却把它引入诗意的清池,使人在诗情画意中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重要作家。赵树理的创作主要面向农民阶层,因而他必须不断寻求一种能够让农民喜闻乐见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新评书体”小说便在他手中应运而生。笔者对“新评书体”小说的产生、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等进行论述,试图能够对这一小说新文体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橡皮》是法国作家罗布一格里耶的小说处女作。1953年问世之际,读者寥寥无几。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布一格里耶的一系列作品连续出版。他的“新小说”理论也相继提出,人们才摹然发现,原来由《橡皮》所肇始的乃是西方小说界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及文体风格上的一场全面、深刻、彻底的反叛运动。它是以反传统为旗帜的一种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小说”的发端!到60年代,《橡皮》发行量就已过百万册,并被译成多国文字。1968年还被拍成了电影。今天,《橡皮》已无可置疑的被视作“新小说”的经典之作。它所体现的小说观念、创作方法、文体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小说在结构和文体上最为突出的特色是散文化。在结构上,他苦心经营的不是结构的严谨,恰恰是结构的“随便”。他的散文化小说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树枝状结构、云朵式结构、画簿式结构。汪曾祺小说结构的随意、多元,突出表现在虚实相生、卒章显志、顾盼流转三方面;其显性结构的“松散随意”又造成了他文体特征的散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台湾女作家三毛而言,写作构成她独特的生命方式。与那种负有严肃使命感的作家不同,三毛是以自由自在的“游于艺”姿态从事写作的。她所采用的“私小说”文体,在人生经历的写真实录,自我灵魂与生命个性的张扬等方面,更具有女性文体的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知几《史通》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系统小说观念的学术著作。他以史学叙事原则规范小说、否定小说的独立文体地位,却在事实上促进了小说理论的发展。他将“偏记小说”分为10类,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小说文体的精细辨析。他总结的小说文体弊端,说明了小说独立的文体特征。这些都在实际上为唐代小说的文体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早期文论《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所表现出的功利主义文学思想,客观上改变了人们对小说的传统认识,并使中国文学开始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借助西方先进思想,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注入了新内容;廓清了文学文体概念,对小说的文体进行了重塑;提供了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样式完全不同的文学理论构架、批评方法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马桥词典》作为一部在文体上极富创新性的实验小说,其文体新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域外文学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它与昆德拉小说的关系:词典作为观照方式;词典作为结构方式;“复调”文体。文末并简要分析韩少功接受昆德拉影响的可能性,如精神气质的相近、韩对昆氏小说的推崇与翻译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先锋小说在文体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验,离传统的小说样式愈来愈远,表现出一种“非小说化”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语言方面,当代先锋小说表现出非叙述、非描写的特征,语言由工具变成了本体;在文体方面,先锋小说打破了与诗歌、散文、戏剧等文体之间的明显界限,将不同的文体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出一种复合文体的趋向;在结构方面,先锋小说采用混合视角进行叙述,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时间结构而趋向三维空间结构。先锋小说的“非小说化”既是先锋小说的创作现状,也是先锋小说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是提倡小说界革命的纲领性文章,他从文学的艺术本质和特征出发给小说进行了文体定位,提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以及“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观念,从而使小说真正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体,奠定了现代文学文体分类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创作程式,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创作出“系列”的散文化的小说,形成他独特的文体特色。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表现为:人物描写的散文化;叙述的写意性、主观性;结构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9.
《暗示》的批评文章,首先涉及的问题是“文体”。在并不深奥的层面上,它最受注意,也最引起争议。具体说到《暗示》究竟“是什么”,不同文章有不同理解,有时同一文章也经常出现判断上的犹豫。在“文体”上,《暗示》的评论提出的另一问题,是它的出现能否看作“传统”小说艺术形式疲惫、衰落的一个征兆?答案似乎是,《暗示》于小说整体变革之间的征兆式关系是否能够成立,现在还不得而知。如果说《暗示》是一种“新的”文体,那么,对批评者来说,就需要寻找文本中的“新的”元素,观察各种元素如何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一些批评文章中被提到的几组关系有:“叙事”(具象描述)与说理,“真实”与“虚构”,片断与整体等。《暗示》的出版似乎意味着一个“事件”,原因是出于《暗示》本身的力量,部分则由批评的合力所促成。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90年代,文体新变是中长篇小说比较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一时期的小说叙事在借鉴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转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奇”“诗歌”“戏曲”等文体资源,呈现出“文备众体”的特征。与此相适应,这些小说在叙事上由“叙述”转向“说话”,并于“闲聊”“絮语”之中,表现出鲜明的杂糅化特征。这些小说在文体和语体上探索实践对其叙事结构产生影响,不仅使其获得了“完整时间长度”,也使其拥有了“共时态”的叙事空间,展现出了时空体组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