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上的空虚与贫困使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极度不平衡,针对这种“教育荒芜”现象,通过分析大学生在信念、求知、尊重、交友、娱乐、情感方面的需求,提出了调适负性精神需求的对策,以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成洋 《大学生》2014,(13):74-75
在大学里,我接触到一种奇难杂症——空虚后遗症。“空虚后遗症”的常规病状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枯燥而乏味。大一新生入学头两个月对校园的新鲜劲头一过,有不少人开始陷入了宿舍——教室——食堂的循环路线中,无法自拔。他们对诸多事务不感兴趣,整天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空虚感的失落充斥着他们灵魂的每个角落,让他们感觉世界再无可爱了。于是,大学无意中便成了制造宅男宅女的车间。  相似文献   

3.
有关“星座运程”的书籍近来在中小学生中广为流传,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忧虑。专家指出,这些星座预言之类的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之所以能吸引孩子们,好奇心理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与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灵空虚有关。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应劝诫他们不上“洋迷信”的当。摘自《大家健康》“星座运程”会危害孩子少年酗酒毁坏大脑玩、睡觉、自主阅读孩子想讨回三大权利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是什么形象?日前召开的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年会公布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4.
传说远古时人类有一支已经灭绝的表亲,叫尼安德特人,他们和我们“智人”这一支的区别在于尼安德特人会为了果腹说:“走!到林子里去抓兔子吃。”而智人会为了丰富精神说:“走!到林子里去找仙女!”我认为,尼安德特人的灭绝恰恰是因为在同一片林子前,他们仅能想到抓兔子吃。他们目光短浅,仅渴望求得肉体的饱腹,因而放任灵魂的空虚。若兔子代表着物质需求,那么智人探索追寻的仙女则代表了非物质的、精神上的美好。智人之所以为智,也正是因为他们追求内心的充盈,他们不甘心自己仅停留于马斯洛构建的金字塔的最底层。也正是这进一步的渴望与追求,使智人的文明时代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5.
4月23日晴侠是什么?是在人世与出世的夹缝中矛盾的人,“仗义”与“超逸”是他们的共同人格。而侠客的结局也大概可归为两种,一种是为了理想抱负而战死,另一种就是归隐山林。那么,在他们伤感式结局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精神色彩?  相似文献   

6.
书情     
我对于书的痴情,好比吃饭一样,时时离不开它,天天忘不了它。一部好书在手,读着读着忘了吃饭,那是常有的事。饭菜摆在桌上,妻子喊几遍,这才放下书本。妻子说:“看书比吃饭还要紧?”我点着头,笑着说:“对,你说的太对了。”她气呼呼的命令道:“把馒头放下,吃书去!’俄笑着说:“我吃完了馒头再吃书。”她也笑了。读书与吃饭准重要?一个人要做到身心健康,必须摄取两种营养,即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吃饭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读书是为了满足精神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人不吃饭会死掉,人不读书精神会空虚。人要是没有精神,活…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的现实精神世界、理想精神世界和虚拟精神世界的脱节,会造成儿童精神生活的空虚或危机。如何帮助儿童减轻心理负荷,让“快乐不起来的一代”快乐起来,必须探索预防孩子精神沙漠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赞赏的魔力     
初宁宁 《中国教师》2009,(Z2):463-463
<正>心理学提到对于衣食无忧的现代人来说,人最大的需求是精神的需求,最大心灵的毛病就是空虚,空虚的原因是得不到精神的营养,他们的精神状态,一是生活无意义,二是生活  相似文献   

9.
中师生的迷惘心理及其对策哈尔滨市师范学校周淑鸿当前,中师生中,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患了一种“病”。这是他们自以为“看透了一切”的心理而引起的一种空虚的病态反应,我们称之为迷惘心理。迷惘心理的行为表现是:上来一阵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上来一阵百...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发展确确实实是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现代人中有的却面临着很多的精神困境,主体失落、精神空虚、情感淡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等等问题却日趋严重,有些人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归宿,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感到模糊、迷茫。究其这些人产生精神困境的原因,为了解决他们面临的这些问题,必须重建新世纪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祝福》中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对表现鲁四老爷的虚伪的卫道士性格,起着重要的揭示作用。“寿”字体现了鲁四老爷精神的无聊和空虚。对联体现了鲁四老爷只要“牌坊”不要“贞节”的监生形象。康熙字典和两部理学的书则是为装装门面而已。他书房中摆放的东西,充其量不过是他假理学伪道学的盖头。  相似文献   

12.
《伤逝》中到处弥漫着“空虚”气氛.“空虚”的书写具有特定的指向性,与理解文本主题意义相关.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释文本中弥漫的“空虚”感:一是着重于小说主人公自我认定的迷茫空虚;二是进一步探究其自我归属的漂泊空虚;三是阐释其自我实现的无力空虚.对于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空虚”字眼进行思考,旨在对小说主题进行再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与你为邻 一考生 城市里,有匆匆忙忙的脚步声,有一闪而过的脸庞,也有忧愁抑郁的目光。生活中的快节奏在机器的喧嚣中沉积.人的精神也在疾驰而过的汽车中变得空虚。但倘若能够在纷繁中建造一间自己的精神小屋,便能吟叹“心远地自偏”了。  相似文献   

14.
言说有度     
中国教育学界有不少非常著名的演讲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辞藻华丽,结论空泛,是他们共有的特征。我在这里不用讳言,不少演讲者缺乏辩理精神,他们演讲的内容空虚,思想贫乏,结论缺乏理由,貌似正确,却经不住道理的追问。  相似文献   

15.
一个冬日无风的午后,“书迷”布克坐在书店的台阶上——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或许都保留着这样一幅画面:朗朗的星空下或摇曳的烛光旁,儿时的我们依偎在亲人怀中,入神地听一个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渐渐地,我们在故事中长大……   繁忙紧张的现代人浮躁而空虚,那些美丽的故事蒙着灰尘静静地躺在脑海深处。然而长大后的我们不再需要故事吗 ?   其实,我们干裂的心田更需要一股充满爱与智慧的美丽清泉。   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追述自己成功的经历时,大多会抖落出一两个小故事。这些故事给予他们莫大的精神营养,他们从中汲取…  相似文献   

16.
高三碎片     
三毛: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米豆腐,我都要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题记曾问某:“汝空虚否?”某亦言:“何谓空虚?”余绞尽脑汁,曰:“空虚者,空白也,乃无寄所托,精神之空白也。”某似幡然醒悟,呼声连连:“空虚,虚空!”状似秃头和尚阿弥陀佛,此本末倒置语,吾索然,惟望窗外,聊以平复心境而已。神经质地,随便拎了一摞试卷让妈妈掂了掂,妈妈说至少有两斤重,  相似文献   

17.
喻华宝 《江西教育》2004,(11):15-16
“双休日”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而实施的,目的是让人们在经过一周的紧张学习、工作后有一个更好的休息调节过程可是时下高校有些学生在“双休日”感到茫然、无聊、空虚.在过双休日时产生了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18.
《世界教育信息》2006,(2):62-62
阿根廷监狱大学德沃托大学教育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培养出2000名大学生,其中80多人获得了法律、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硕士学位。该大学帮助狱中囚犯重塑尊严,让他们在被称为“死亡之谷”的监狱中重建人生计划。监狱大学教育项目总负责人玛尔塔·拉费里埃说:“大学来到监狱的意义不在于仁慈,而在于政治”,他认为监狱大学具有“自己的独特意义”,而决不是“为了维持监狱秩序而成立的”。在监狱里传播知识,是为了给予犯人对现在和将来生活的信心,帮助他们摆脱空虚的思想状态。(埃菲社布宜诺斯艾利斯2005年11月25日)阿根廷监狱大学育人…  相似文献   

19.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1,(11):2-2
为了帮助我们想帮助的孩子 “文化知识的贫乏、观念意识的落后不是靠单纯的财物捐助可以改变的。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帮助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红粉笔计划”提出“精神支教、智力扶贫”的口号,在众多公益计划中十分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历史的记忆功能开始“退化”,一些年轻人患上的“历史健忘症”伴随着“信仰丧失”的危机日益恶化,出现了病人膏肓的精神颓废或心灵感受迟钝的病变。不少年轻人甚至忘却了他们今天赖以生活的幸福时代正是由上一代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仁人志士所铸就,反而以丢失“历史记忆”或“历史意识”而沉沦在物欲横流和精神空虚的“物质主义”生活引以为时尚。目睹这种现象,“触摸历史”和“回归历史现场”的呐喊接二连三地响起,犹如历史良医不断开出的苦口良药,旨在治疗一些人的“历史健忘症”,拯救一些人对精神追求的“信仰遗失”灵魂。黄现瑶遗作《韦拔群评传》,便是对这种时代呼声的回应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