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河南省2009—2014年的旅游收入统计数据和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动态分析等方法,选取经济支持、旅游接待、旅游交通、环境资源、旅游需求等因素20个指标,甄别影响河南省旅游收入相关因素和核心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河南省旅游收入的首要因素是经济支持、旅游需求因素,系数分别是0.959 2、0.931 1;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因素是目前增加旅游收入的关键因素;环境资源因素和软环境是制约旅游收入潜力的短板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运用需求的收入弹性、自然资本相对商品消费量的消耗弹性和自然资本消耗的收入弹性方法讨论节约型社会中人们消费的奢俭问题,并通过自然资本消耗的恩格尔曲线揭示人们的消费从传统社会到节约型社会由奢至俭的变化。本文认为,在节约型社会中,理性的消费选择是从需求的收入弹性角度崇奢,从自然资本相对商品消费量的消耗弹性和自然资本消耗的收入弹性角度尚俭。  相似文献   

3.
海南旅游人数变动对旅游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总体规模的重要指标,旅游人数是影响旅游收入变动的主要因素。本文用统计方法分析海南旅游人数变动对旅游收入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旅游产业是由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关联行业组成的复合产业体系.在广东省旅游产业构成中,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性旅游产品收入占产业总收入的大半,而旅游娱乐、商品、游览等主要产品收入占产业收入极低.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显示广东省住宿、交通、旅游商品业的增长率低于全国总体水平,而住宿、餐饮业的增长率低于产业整体水平.在不同省份比较中,广东省游客的平均逗留天数与平均消费水平均处于低端,而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将居全国之首,因而,广东省旅游产业结构低度化,低端旅游产品是旅游业收入主要来源.改善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是广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1994年~2008年的旅游相关数据,对影响我国旅游业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计量经济软件来分析这些因素,可以得到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是影响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发展旅游业,增加国内旅游收入,需从上述3个因素着手制定措施。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能否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价值,发挥旅游经济的正向作用。本文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测度了1999-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E-G两步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探讨了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异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旅游经济增长在各地区都呈现整体收敛趋势,城乡收入差距也整体呈现缩小趋势;全国及东、中、西部的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程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变异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变异就增加0.516 9%,说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收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收敛有影响;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短期变动关系中,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变异每呈现1%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变异就会增加0.631 5%,经济发展越强的地区其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的调整力度越小;旅游经济增长空间变异与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变异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据此认为旅游经济增长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史舒悦  汪侠  海少琪  万清云  胡佳敏 《资源科学》2022,44(11):2341-2355
研究旅游发展水平对贫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协调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究2010—2018年旅游发展水平对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期内,旅游发展水平提高能够显著缩小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但其缩减作用存在单重门槛效应。随着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会显著减弱。②在旅游发展早期阶段,旅游发展水平提高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收效应优于城镇居民,但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旅游发展水平提高对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③地方财政、地区教育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是调节西南地区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重要因素。在西南地区内部,各省(市)旅游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异质性。地方财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分别是影响重庆、云南、四川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主要因素,而四川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地方财政等多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旅游黄金周的战略思考——基于统计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友兵  王忠 《软科学》2007,21(4):93-97
通过对黄金周国内旅游份额、黄金周国内旅游消费指数和黄金周国内旅游贡献率的统计分析以及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收入与国内旅游人数、收入的相关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说明旅游黄金周经济功能显著,应继续实行;强制性的带薪休假尚不具可行性,应先行试点,逐步向全国推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匹配倍差法的乡村旅游扶贫农户增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扶贫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农户增收效应备受关注。本文利用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和白杨坪乡麂子渡村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匹配倍差法研究了实验组和参照组2类农户在乡村旅游扶贫政策实施前后的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及其他收入的变化,以科学评估乡村旅游扶贫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及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有显著作用。用倍差法估计乡村旅游扶贫对家庭总收入的效应时,其结果"虚高"13.1%,即716元;而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则高出6.6%,即359元。使用匹配倍差法计算后得出:乡村旅游扶贫使得样本区实验组农户平均家庭总收入提高了5467元,其中,户均农业收入仅提高172元,不显著;而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显著提高了2132元和3128元;增收仍有较大潜力。本文据此提出: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当地依托特色资源,加强全域旅游建设,以获得稳定增长的各类旅游收入;扶持当地农户全员参与乡村旅游,确保相对贫困农户也有机会、有能力分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各种增收机会;结合旅游扶贫后备箱工程实施,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将当地富硒有机农副产品深度加工成特色旅游产品等,以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增收实效。  相似文献   

10.
唐承财  赵宗茜  刘晗  周韶睿 《资源科学》2016,38(7):1297-1307
基于旅游目的地选择理论、实验经济学和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方法,运用PPT情景模拟、个性化订制、深度访谈的方法,让游客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边境旅游要素进行线路组合,从性别、职业收入、年龄三种属性分析北京居民对丹东、喀什、满洲里、崇左、西双版纳这五个边境旅游城市的选择行为,找出影响北京不同属性的居民选择边境城市旅游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性别、职业收入、年龄三种不同因素均影响北京居民对中国边境旅游城市各类旅游要素的选择行为。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从个性化订制式入手分析边境旅游营销路径,然后分别以不同性别、不同职业收入、不同年龄的旅游者为三个目标,分析中国边境城市旅游市场营销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