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斥责历史上的不施仁政的暴君为"独夫民贼",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心;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也就是民之所欲,皆致之,如聚敛然;民之所恶,则勿施于民。孟子对当时诸侯的所作所为提出严厉的抨击:"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他总结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经验,充分认识到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的"民贵君轻"思想,为儒家的"人本主义"奠定了基础。后来的儒家在政治思想方面注重民心向背得失,皆源于孟子的仁政学说。——编者  相似文献   

2.
孟子以善辩、好辩著称,他的论辩主要靠气势;他有时也很讲究运用逻辑。但是,他的逻辑并不严密、不谨细,时有粗疏。  相似文献   

3.
关于孟子的政治立场和哲学思想,学术界意见分歧:有的同志说,孟子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利益的,有的同志则说,孟子是从地主阶级长远利益着想的;有的同志说,孟子的思想中彻头彻尾贯串着先验主义,有的同志则说,孟子的思想中有一条唯物主义的路线,等等。这些争论,皆持之有故,亦言之成理。我择于众说,以裁其优,赞同以下意见:孟子主张给劳动者以土地,承认封建的生产关系,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不再维护奴隶制社会。但是,孟子的思想还没有与先王的旧传统割断联系,仍给西周以来的天命宗教思想保留  相似文献   

4.
孟子是位哲人,更是一位伟大的辩手。 _ 根据事态的发展,他有时辞锋犀利,一语中的地道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保民而王”“不嗜东人者能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民本思想。有时他又会以“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的生动描述感化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哲学教科书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这样论述的: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全部社会历史现象不外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大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哲学教科书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上持这样的观点:全部社会历史现象可以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二者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研究中的历史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物质生产方式。因为人们要生存,就需要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只能是生产出来的,所以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面貌及其历史运动。物质生产包括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一是劳动者和他用于征服、改造自然的劳动资料,这叫做生产力;另外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生产关系。孤立的个人生产是不能存在的,人们不通过一定的形式结合起来,就不会有社会生产。所以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中与生产力并存的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人们谈论物质生产时,往往忽视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应当怎样改革与发展教育以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在这种思考中,会遇到种种具体问题,同时也有一个历史观的问题。历史观问题说起来好像是抽象的大道理,好像是不解决具体问题的空论,但实际上,教育改革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的。以何种历史观为指导,影响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近读黄成同志的(中国教育思想跨世纪变革思路)一文(载(未来与发展)1997年第1期,以下简称黄文),感到这篇文章的优点就是…  相似文献   

9.
青年毛泽东历史观的演变是其思想转变的核心。“五四”前,青年毛泽东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分为两个阶段:“圣贤救世”的唯心史观和“唯我主义”的唯心史观。“五四”后,毛泽东开始走向唯物史观,但并不顺利,因为社会改良思潮的牵制力量太大。通过对各种主义的反复比较,通过与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思想交流,更主要是通过他自己在实践中对改良方案的彻底绝望,终于在1920至1921年间,青年毛泽东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转变,信仰唯物史观,趋归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表明,坚持唯物史观不仅关系到正确认识和说明历史的问题,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科学的真理性,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苏联解体从反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教益,其中包括如何正确对待历史和革命理论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历史观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人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和方法来歪曲历史,企图搞乱人们的思想,以达到其政治上的诉求.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1.
"亚圣"孟子是我们中华民族尊崇的先师,他师承孔伋,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著有《孟子》七篇:《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等著述,孟子形成一套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教育理论。重新梳理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可以加强大学内涵建设,改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有益于当今大学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孟子认为水之就下,势不可当。国家治理好坏关键在于国君,国君犹水,“一正君而国定矣”。因此在如何治理国家问题上,对国君的职分孟子提出了独特的设想,这就是他的君职论。在君职论中,他将国君的职分分为对内、对外两种,并作了详细的规定。这种理论的形成与社会分工和师承孔子极其相关,由于过分强调国君施行仁政,在急功近利的时代难有立竿见影之效,终究只落得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夏、商时期,天命神授成为自然力的最高主宰;春秋战国时的社会大变革,冲击了西周以来的礼制,个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得以显示。孔子生活在这个时代,一方面,他看到了人在历史舞台上的活动和作用,并强调人治,英雄史观正是人治的思想基础,倡导“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方面,他又追念已经逝去的“天下有道”的西周社会,把所处的时代看作是一种退步。他编订的《春秋》正体现了他的这种历史观。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有关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可以说在王安石变法时就已开始了,褒贬毁誉并存,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就王安石变法指导思想之一的王安石的历史观进行初步探讨,以阐明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希翼有助于对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康熙皇帝八岁登极,在位六十一年,一生勤政爱民,兢兢业业,无论文治武功还是学识水平,都是历代帝王中的翘楚。康熙皇帝酷爱读书,认为读书治学“唯以经史为要”,圣贤经书是立身治国的根本,史书则可以观古之历代兴替,考其得失,以史为鉴,不仅关系自身成败与否,而且对于治国平天下也是大有裨益。探讨康熙皇帝的历史观,对理解其执政之风,了解“康雍乾盛事”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历史观王家云邓小平在构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厦中,视历史为“财富”和“动力”,强调研究历史的意义,并主张全面地、发展地研究历史,正确处理人民群众和领袖关系,形成鲜明丰富的历史观,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实践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龚书铎教授80年代以来,近现代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思想也很活跃,纠正了过去我们研究中的一些简单化、绝对化、片面化的倾向。但是,在思想活跃中也有多种多样的说法和议论,这不奇怪,因为都在探讨。这里我举...  相似文献   

18.
《人文杂志》1981年第5期发表的王魁田先生《孟子的“劳心”与“劳力”说小议》—文,笔者拜读后,有一些不同意见。孟子在反驳了陈相所引许行的农家学说,要求“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观点后,进而推出“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  相似文献   

19.
略论徐霞客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徐霞客西南考察的记载,阐述其维护祖国疆域统一完整和关心社会生活安定的一贯认识和立场,从中亦可看出徐霞客臧否人物评论史事的标准,从而肯定了徐霞客作为伟大爱国者和科学家的爱国史观和进步史观。  相似文献   

20.
浅谈邓小平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仅仅是政治家、战略家,也可堪称为理论家、在理论上,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了创新和发展。本文只对邓小平的历史观给予初步探讨。一、重视历史经验,做到“以史为镜”。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研究历史,并善于把历史同现实相结合,真正做到“以史为镜”。首先,他总是从历史与现实结合上阐明重要理论问题。在邓小平的论著中,有许多文章都是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论述现实理论问题。80年代初,邓小平针对社会上出现削弱共产党领导的错误思潮,提出坚持共产党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