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许多科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脑容积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的智商的高低.在民间,也流行着"男儿头大好文章"这种说法.生活中,当人们对一些头脑简单、做事欠考虑的人进行评论时,常常会这样说:"你这个人真是没有脑子."  相似文献   

2.
15岁的何元欣被人称为“捣蛋专家”,可他曾喜获武汉第十届“十佳少年”称号,不久前,他又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才读中学的他,获得mcse认证,成为我国五个小网络工程师之一。笔者去采访时,仍很担心,希望他今天不要有麻烦。因为他曾兴奋地对笔者说:“家里又买回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很想把爸爸新买的电脑拆开看看。”何元欣这位“十佳”跟我们想象的“十佳”可能不大一样,因为他是个令父母头痛的“捣蛋专家”。之所以在“捣蛋”后加个“专家”,是因为他“捣”出了名堂、“捣”出了水平,“捣”成了一个让父母由“头痛”变“喜欢”的好孩子。他不是那…  相似文献   

3.
木子 《知识窗》2005,(4):22-23
当美国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市民艾迪·米勒的家门被敲响时,69岁的米勒正舒服地坐在家中的椅子上看电视.他打开门,看到两个便衣警察.其中一名叫做格雷格·法里斯的警官朝他喊道:"梅耶斯先生,你好!"米勒回答道:"你找错人了吧!"法里斯警官道:"没错,这就是你的姓名."  相似文献   

4.
邓锡禄 《知识窗》2006,(10):40-40
<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是个死了丈夫的人,年纪已经50多岁了,爱上了董偃.早年,董偃与他的母亲以卖珍珠为生,13岁时跟母亲进出馆陶公主家.  相似文献   

5.
在澳大利亚旅游期间,一天,澳大利亚旅行社的卡伦先生请我们到他家做客。我们一进他家门,发现他将房内的电视机、音响全部关掉。我心想可能他是刚才来接我们时走得太急,忘记关电视和音响了。我们交谈了几个小时便起身告辞。主人坚持自己开车送我们回宾馆。在出门前,我见他很自然  相似文献   

6.
在19世纪末长长的中国西部探险家名单上,瑞典人斯文·赫定无疑是个佼佼者. 1890年12月,25岁的斯文·赫定在做穿越亚洲旅行时第一次来到中国.他走的路线与大多数外国人不同,是从西边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10天后匆匆离去.3年后的1894年春,赫定又来到喀什噶尔,但此番心情与上一回大不相同,因为他正在失恋.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名叫子贡,他为官得势之时,曾培养提拔过很多人.后来他得罪了魏文侯,却没有人出面替他求情,只好独自跑到北方去了.  相似文献   

8.
悟空悟"○"     
这日,悟空做了个梦,梦见一群中小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其中一人在黑板上画了个“○”,问大家这是什么。中学生很规矩地说这是“零”“、氧”和字母“0”,而小学生则花样百出,什么太阳啦、月饼啦、镜子啦……无奇不有,最后竟成了老师发怒的眼睛!悟空醒来,不觉好笑,但因只是一个梦,难以评断,便化作一个中学生,来到人间,想把这事弄个水落石出。他来到一条大街上,正要往前走,忽然一阵风吹过,将一张废报纸吹到他面前。他捡起一看,那上面赫然写着《中学生思维公式化,老师该负何责任》。大体内容是:目前的中学生,只会死抠课本,循规蹈矩,没有创新,简…  相似文献   

9.
率真、张扬个性,常常被称为“另类”,总之,是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不过,胡铃心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对世界永远都充满着好奇。好奇使胡铃心18岁就有了20多项发明创造,使得他17岁那年,一下子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好奇使得他去年被冠以“福建小科学家”称号,今年又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破格录取,成为南航航空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的一名大学生。1982年12月,胡铃心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一普通家庭。不过,胡铃心只有三个月大时,母亲就感到儿子可不是个普通的孩子。那时,胡铃心家住郊外,房子外边就是田地。傍晚,爸爸妈妈轮流抱他到田间散步时,小家伙总是…  相似文献   

10.
拼凑出来的怪物一位名叫法兰肯斯坦的年轻科学家发现了给肉体赋予生命的办法。他偷了一些尸体,把它们的器官割下,拼凑成一具人形,并用电流使它具有生命,于是产生了一个怪物——monster。他力大无穷,可惜相貌恐怖,人见人怕。他感到寂寞、悲哀,于是要求法兰肯斯坦给他造一个女伴,法兰肯斯坦没有答应,于  相似文献   

11.
必"死"无疑     
实验室发明的这台仪器能根据人的相片自动分析他过去的状况或今后的变化.假定你手头有一张上世纪80年代著名作家老年时的相片,又想推测此人早期的形象,于是仪器就能显示出他20岁时的模样.但目前让仪器去测知未来的相貌还比较困难,虽说原则上可行,实际上由于牵涉到的未知因素太多,往往会使仪器无所适从,所以还有待摸索…………  相似文献   

12.
1789年,拉瓦锡的元素表上有33种元素,到了1844年元素数目已升至57。但是此后的20年这种发现却一直止步不前。化学这种裹足不前的局面恼了一个人,让他坐立不宁,寝食不安。这个人叫本生(1811—1899年)。一天,本生在布勒斯劳大学门口碰见这个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基尔霍夫1824—1887年),两人交谈时,本生诉苦说:“我这个搞化学分析的近来有一种新的发现,就是不管什么物质,在火里烧时都有一种固定的颜色:比如,钠是黄色的,钾是紫色的,我想用这种方法也许能检查出新的元素,可是最近又发现不同物质却可以烧出同一颜色,比如钾盐和锶盐都是深红色的。刚刚…  相似文献   

13.
据说,一个人的消费习惯首先在于培养。我曾经问我们这儿最奢华的酒店老总,为什么他的酒店要卖VIP卡,他说,正常五星酒店的消费,估计大众都无法承受。通过VIP卡的方式,可以吸引一些本地顾客,另外就是培养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14.
奇:他们为何会发"光"? 1911年的一个晚上,英国伦敦一家医院的理疗室里漆黑一片.一位叫基尔纳的医生正透过双花青素染料刷过的玻璃屏观察病人的治疗情况.突然,一个奇怪的景象出现在基尔纳眼前:一名裸体病人的体表出现了约15毫米厚的模糊光圈.这个模糊光圈色彩瑰丽,忽隐忽现,使人感到神秘莫测.后来,基尔纳有意识地开始观察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果然他又多次看到了这种情景,于是他宣称:人体能放射出类似月晕和日晕的光圈,并把它称为"人体辉光".  相似文献   

15.
肖雪萍 《百科知识》2012,(14):40-41
正笔者的朋友在相亲网站上认识了一位男子,然而每当二人的关系有了那么一丝暧昧时,这个男子就会消失不见。等到她在各种通讯工具上删除他时,他又会锲而不舍地开始"追求"她。直到有一天,两个人相约出来吃饭,他向朋友表  相似文献   

16.
张里文 《知识窗》2004,(4):38-39
在日本东京北部的一幢公寓里,一位业余时间担当生鱼片送货员的壮实小伙子迷恋于电脑显示器,曾一连几个星期与同伙一起在网上冲浪.这位名叫Murata的小伙子去年28岁,当时他思想上萌发了一种可怕的念头,那就是想死.他寻找了一系列日语环球网站,诸如"地下敢死队"、"最终期限"等.在做好充分准备后,他与另外两名匿名网友准备在5月中旬的一个下午自杀.首次见面后,3位年轻人由东京开车向北,6个小时后,他们来到一个安静的山区,各自服用了安眠药后,同时开始在网站上发布他们自杀的细节:他们坐在汽车里,点上了木炭,他们慢慢地死于一氧化碳中毒.与Murata同住一起的35岁的老兄说:"也许他对未来没有希望,但这也不能让人理解他为什么要寻短见."  相似文献   

17.
找回自己     
从书中认识了两个人。 一个人叫公子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四儿子,照旧礼,我们尊他为季子。这一天,他奉命向西出使晋国。出使之前。季子佩戴着宝剑先去看望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徐国国君。徐国国君是个爱剑人,当他看完季子的剑后。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满脸的喜欢之色。  相似文献   

18.
拿破仑是一位公认的军事奇才,在他的一生中可谓战功赫赫,创造了许多令人称颂的战绩,即使是一次"泄密"也能让他变成出奇兵的良机.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05,(1):34-35
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面临着许多次的选择。绝大多数人在做这样选择的时候,都会以他自身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所以当我们听到,有的人说他一生当中,所有重大的选择都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有一丝的不相信,但是假如您坐下来,静静地听钱伟长讲他过去的故事,也许您会发现,正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了这样的选择,钱伟长才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七月的上海大学,假期的校园没有了平时的人来人往,在校园一角有一幢学校招待所,看上去十分的普通,但在二楼长年驻守的警卫却又让这里显得不同寻常。我国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就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17年 6月,赛百味全球门店约有4.5万间,分布在100多个国家.论门店数量,无论是从全球层面,还是单看美国大本营,赛百味都稳坐全球第一.这个骄人的成就,恐怕是赛百味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德卢卡当年没有想到的. 1965年,年仅17岁的德卢卡还在为如何才能赚取大学学费和零花钱发愁时,他的一位朋友建议他开一家三明治店,并借给他1000美元作为创业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