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的缺口     
富士山的缺口一个教师常年在富士山脚下任教,看惯了这座山峰的奇崛与雄伟。后来,他转到山的另一侧去任教,竟无比惊讶地发现富士山的山腰上有一个很大的缺口。这位老师将自己的发现讲给这里的学生听,学生们听了也十分惊讶,他们说:天哪,我们原先看到的是不带缺口的富士山风光图片,我们根本不知道,在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山的另一面,它果真是存在缺口的呀!  相似文献   

2.
山的那一边     
一个教师常年在富士山脚下任教,看惯了这座山峰的奇崛与雄伟。后来,她转到山的那一面去任教,竟无比惊讶地发现富士山的山腰上有一个很大的缺口。这位老师将自己的发现讲给这里的学生听。学生们听了也很惊讶。他们说:“天哪,我们原先看到不带缺口的富士山风光图片时,还以为那是经过了某种特殊的装饰。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的山的那一面,果真是没有缺口的呀!”  相似文献   

3.
关于角度     
关于角度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老师在白板上画了一个黑点,然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齐答:一个黑点。老师惊讶地问: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一块白板都没看到?角度不同,关注点就不同,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看待学生、评价学生的时候,是看到了那个黑点还是那块白板呢?也许,你觉得这位学生学习不认真,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他懂礼貌、有爱心;也许,你觉得这位学生调皮捣蛋,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他讲信用、爱集体;也许,你觉得  相似文献   

4.
上课铃响了,一位教师走到自己任教班级门前,没有进去,因为教室里一片吵闹声。两分钟后,学生发现老师没进教室,立即安静、端坐,准备迎接"训斥"。这位教师走进教室后,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进教室吗?"学生回答":教室里太吵,老师不愿进来""老师生气了""老师在准备怎样批评教育我们"……这位教师笑着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我是在教室外听你们争论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从网上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教育小故事:有一位新教师,他总爱在别的老师面前诉说自己学生的不是。有一天他又找到校长,抱怨学生的不听话,历数一个个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校长听了不以为然,只是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几个点,然后问这位新教师:"你看到上面是什么?"这位教师不假思索地说:"几个黑点。"校长再问,教师又说,"是几个黑点啊。"校长说道:"难道除了这几个黑点,你就看不到大张的白纸吗?"教师听了若有所思,他明白了,从此不再在任何人面前说自己学生的不是。几年后,他成了全国优秀班主任。  相似文献   

6.
在一所学校听语文课,当授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使老师当场“卡了壳”。这在教学中本不算什么怪事。教师或把回答交给学生思索、讨论,或公开声明待思考后再做回答也就行了。但这位教师对此却大为恼火,批评他不该在课堂上提出疑惑问题,并要他保证今后不犯此类错误。我们想,学生提出疑惑问题,何错之有?韩愈说: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授课教师请了一位学生发表见解,这位学生努力地尝试用英语来表达他的观点,可能是因为英语基础不太好,表达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错误。授课教师似乎有些急躁,不断重复地干预这位学生的表述指出他的语言错误,而其余同学由于老师的不停干预也不再认真倾听他所说的内容,最后这位学生选择了放弃,变得沉默不言了。看到这一幕,不由得让我深思:课堂纠错,看似平常,实际蕴含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一节思品课,课题是“不隐瞒错误”。这位老师在让学生明白了不隐瞒错误的道理之后,又采用辨析讨论、看录像、实话实说等形式进一步让学生深化明理,指导学生行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后,不知是老师突然来了灵感还是课前的预先设计,这位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我们前几天收的班费到现在还有一名同学没有交上来,可他妈妈在电话里说钱已经给他了,学了这一课以后,这位同学能不能主动站起来说说原因啊?”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几十名学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一个小男孩,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是谁没交班…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一节思品课,课题是《不隐瞒错误》。这位老师在让学生明白了不隐瞒错误的道理之后,又采用辨析讨论、看录像、实话实说等形式进一步让学生深化明理,指导学生行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后,不知是老师突然来了灵感还是课前的预先设计,这位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我们前几天收的班费到现在还有一名同学没有交上来,可他妈妈在电话里说钱已经给他了,学了这一课以后,这位同学能不能主动站起来说说原因啊?”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几十名学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一个小男孩,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是谁没交班…  相似文献   

10.
任卫华 《广西教育》2014,(41):41-42
正在与一位教师聊天时,这位教师跟笔者提起一件事情,说的是一个学生在写作文时认为西瓜是长在地底下的。笔者听后感到很惊讶,这位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竟然如此匮乏。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多,为什么会犯这样的常识性错误呢?于是笔者向这位教师询问原因,他说有的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就不喜欢上生物课,也没有认真听过生物课,很多基本的生物常识都不懂。据说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呢?对此,教师除了精心备好每一  相似文献   

11.
好心与好脸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后进的学生先后遇到了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对其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了应有的惩罚:罚抄作业、罚跑步、罚捡纸……这位学生用逃学、旷课等方式对抗老师,并发誓要报复这位老师。后来班级换了另外一位老师。对于他的错误,这位老师并没有一味地批评,而是细心地发现他的优点,表扬他、鼓励他。在尊重与鼓励下,这位学生慢慢地转变了。在考入重点中学时,他发誓要报答这位老师。两位老师都是好心,同样希望自己的学生好,为什么换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我想大概是因为第一位老师虽然给了学生好心,但没有给学生好脸;另一位老师不…  相似文献   

12.
小君: 讲个"举手"的例子给你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接着,这位教师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  相似文献   

13.
小君:   讲个“举手“的例子给你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接着,这位教师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  相似文献   

14.
小君: 讲个“举手”的例子给你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接着,这位教师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里,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场面: 某学生:“老师,这题怎样答?”某教师:“来,我讲给你听。”于是,这位教师就从头到尾,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不言而喻,他是在为学生解惑。他的态度,堪称积极;但其效果,却并未见佳。原因何在呢?就在于他是依靠自己的回答和讲解来解惑,使学生  相似文献   

16.
可笑我独行     
我问我们班同学:“我做人是不是很有距离感啊?”他立刻咬牙切齿地说:“每次看到你,你都塞了个破耳机听个破MP3在破路上走。”这实在是我近期行动最真实的写照了。你记不记得自己缅怀学生时代时,记忆在掠过你的时候忽然出现一个缺口,你发现没有任何与他相关联的回忆,因为他爹不理娘不爱总是低着头听耳机,印象中  相似文献   

17.
古时候有位私塾先生,把“岂(豈)有此理”,读成“豆有此理”.一个学生提出了疑问:“豆?咋有山字头?”先生马上愤愤然:“你懂什么!没山的豆是平地上种的豆,这个有山的‘豆'是山里长的嘛,真是豆有此理!”这位先生,以我为对,只搞“一言堂”,既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又缺乏教学民主. 当前,我们也有一些同事在某种程度上,还存有那位私塾先生的遗风.前几天,听了一节语文课.课上,一个学生指出了老师读音的错误,老师有点不悦.后来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所讲问题提出了异议,这位老师马上板起了面孔:“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如果说那位古代先生的做法浅薄得可笑,那么我们教师的这种做法,则令人深思.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教改的深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问:“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放声朗读。他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读得非常响亮高昂。这位老师很不满意地说:“你先坐下,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另一个学生读得低沉轻缓。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育督学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颇令人玩味,记录如下。一个小学校长在汇报课改工作时,为证明其管理严明特举了一例。某天,该校长听课发现一年级一学生把石桥称为“一孔石桥”,而任课老师并未给予任何纠正。这个校长非常生气,他决心在全校教师会上点名批评这位老师,让全校老师接受这个深刻的教训,并不要再犯类似的“低级”错误。教师大会上,他振振有辞又痛心疾首地质问:“大家说,有‘一孔石桥’的说法吗?连‘一座石桥’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搞不清楚!学生错了还不纠正。这是难道是一个堂堂大学本科生上的课吗?”督学说:“当时我很惊讶。‘一孔…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于上学期听了两位新教师的课。一位新教师了解到这个班的纪律较差,于是刚上课就宣布:“在这节课结束前,我们要评一个红花少年组,下面老师就看哪个组的同学最遵守纪律。”此话很见成效,大多数学生在上课时都有良好表现。下课前,我正猜测这位老师如何开展评比,谁知他却说:“这节课大家表现都不差,红花小组我们就不评了。”到了“以后”,学生对他的话也就不再理睬了。另一位新教师上课时,提问必喊几个尖子回答,于是,举手者寥寥。他大概也发觉这样不妥,就在课堂上反复动员:"大家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说错了也不要紧。"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