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等效(价)平衡的涵义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不论起始时加入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亦或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加入,只要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在反应混合物中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即为等效平衡。二、建立等效(价)平衡的条件1.恒温、恒容条件:即可逆反应在反应开始  相似文献   

2.
陈雷  陈烨 《化学教学》2003,(12):44-44,6
何为等效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 (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 ) ,对同一可逆反应 ,起始时加入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同 ,而达到化学平衡时 ,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 ,这样的平衡就可以称之为等效平衡。它有如下规律 :(1)对一般的可逆反应 ,在定温定容条件下 ,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  相似文献   

3.
正"等效平衡",顾名思义,即是"平衡等效",即对于一个相同的化学反应,在相同或者不相同的条件下,当加入反应物(或包括生成物)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即这两个反应是等效平衡。  相似文献   

4.
化学平衡理论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分析化学平衡问题时,学生经常会走入某些误区,如当某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某个条件发生变化,平衡就会向某个方向(或正、或逆)移动,一段时间后,可逆反应会重新达到平衡,当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后,反应体系中的各物理量(如各物质的浓度、各物质的百分含量、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反应物的转化率等)会发生变化(增大、减少)或保持不变.具体分析时,学生经常会把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与各物理量的变化趋势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某些错误的结论:如化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一定会减少,生成物浓度一定增大,反应物的百分含量一定下降,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大,或者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等.  相似文献   

5.
结合例题指出学生在处理化学平衡问题时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并对学生解答误区的产生进行剖析.提出了恒温恒容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不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体系中有固体或液体存在时,平衡的移动可能会抵消外界条件的改变;增大反应物浓度和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对组分含量的影响不一定相反;不能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通常用符号K表示.K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K只与温度有关,与压强、起始浓度、平衡建立的途径均无关.  相似文献   

7.
<正>投料时,只投入反应物,不投生成物,平衡后只改变一种反应物的量,重新达到平衡。此时研究平衡移动方向,借助等效平衡知识可以研究两次平衡情况下,转化率、百分含量、物质的量以及浓度等变化。一、A型特点A型:对于mA(g)pC(g)+qD(g)(mA(g)pC(g)+qD(g)+…类似)在密闭容器中,加入某一定量的A(任意量),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何大明 《考试周刊》2007,(29):140-141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概念,也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一些化学平衡的计算难度较大,若能掌握"等效平衡"这一重要的思维方法,问题就容易解决了。1等效平衡的含义何为等效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对同一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既能正向进行,又能逆向进行,正逆反应速度相等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数量就不再随时间改变,从宏观上看,反应似乎处于静止,实际上这是矛盾的双方相互斗争达到势均力敌的暂时僵持的动态平衡阶段,处于这种阶段的化学反应体系就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进行的限度。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浓度维持不变,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浓度间必有确定关系,它反映了平衡态时各物质  相似文献   

10.
等效平衡是在同一可逆反应中.在一定条件下,当改变起始时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组成相等.本文介绍了等效平衡的概念、规律与判断,以及等效平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有些化学老师在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时,强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量要相等,即方程式两边要配平,或强调反应方程式中的电子得失数应平衡。但是,当KMnO4和H2O2在酸性浮液中进行反应时,可以写出两个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12.
1.减少反应物浓度原理的应用 对于达到化学平衡后的可逆反应,减少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其反应物转化率随之提高.氨的产率也随之提高,这样可以起到节约成本,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也是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部分.化学平衡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每位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化学平衡有两个基本特点就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含量不再变化,这两点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时是动态的,它会因为改变了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浓度、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压强及反应体系温度而破坏了原有的平衡.而破坏平衡的规律是满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  相似文献   

14.
当量定律指出:两种物质总是以等克当量数进行化学反应的。实际上,不仅反应物与反应物之间,而且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生成物与生成物之间也都是等克当量数的。这一规律经常被用在化学计算中,以使计算来得简捷、准确。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首先遇到的向题  相似文献   

15.
部编高中化学课本中关于平衡常数的意义是这样叙述的:“K值越大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对反应物浓度的比值越大,也就是反应进行得更完全些,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大。反之,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小。”  相似文献   

16.
一、考题条件设置呈现多元化趋势 1.反应物、生成物状态设置的多元化 例 向一固定体积,且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了反应2A(g)+B(g)-3C(g)+D(s),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1.2mol/L。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式改变起始物质及其物质的量,则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1.2mol/L的是( )  相似文献   

17.
高二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中有一道习题是这样的:在425℃时,在1L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H2+I2!2HI达到平衡,分别说明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涵义,由图中的事实可以说明化学平衡具有哪些特征。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图(1)中反应物为H2和I2,生成物为HI。开始时H2和I2的浓度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减小,最后达到平衡时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开始HI的浓度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越来越大直至达到平衡,浓度不再变化。图(2)说明反应物为HI,生成物为H2和I2。开始时HI的浓度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其浓度逐渐减小,最后达平衡时浓度不变;…  相似文献   

18.
复习要求 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即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 (或反应物)的质量。 2.掌握含一定量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 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巧用函数关系解化学计算题湖南冷水江市一中(417500)潘民华近年来,上海高考试题及湖南等省市竞赛初试题中相继出现过一种融数学函数知识与中学化学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新题型.如求有关混合物分步反应时,某反应物用量与某生成物之间或某生成物及过量反应物总和之...  相似文献   

20.
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多采用三步分析法.开始浓度:是指反应物或生成物开始反应时的浓度.终了浓度:是指反应物或生成物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浓度.变化浓度: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反应物消耗的速度等于生成物增加的浓度.根据变化的浓度求得化学反应速率.采用三步分析法可以减少分析过程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