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一直打开着,任视线呆呆地停留在那触目惊心的一页上——1927年6月2日约11点,在颐和园鱼藻轩王国维自沉昆明湖。随身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什么? 死了?!一代学者王国维自尽死了! 我不禁想起初读静安先生时的情景,仿佛几个星期前他还在辨思哲学,推敲词话,品评戏曲,考释经史。从哲学到文学,再到经史,一路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一代学术宗师王国维先生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王国维以五十一岁的“知天命”之年而匆匆离开人间,对于他死的方式和原因,在当时即有种种说法.王国维生前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与陈寅恪、吴宓的交往颇深,王自沉之后,陈、吴都有挽诗挽联吊祭,并对王之死的原因著文申述,他们的意见在当时与现今都具有权威性的影响.吴、陈、王相交至真,相知至深,但吴宓与陈寅恪对王国维的死因却作出不同的解释.吴宓主“殉清室”说,陈寅恪主“殉文化”说.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震撼     
1927年6月2日,清华大学文学研究院教授王国维在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悄然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震撼     
1927年6月2日,清华大学文学研究院教授王国维在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悄然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相似文献   

5.
一 王国维(1877-1927)诞辰120周年就要到了。按照干支纪年,这位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丁丑牛年”的学者,到今年正好经历了两个甲子的轮回。 但轮回的只是年序,历史勒下了包括王国维在内的时代精英的履痕,永不停留一步一步前进着。处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新旧世纪之交,王国维深察“变易,不易”的《周易》精义,深信“天道剥而必复”这个否极泰来的通理。但他羸弱的体质,看来难以支撑他辛勤垒造起来的巍峨的精神大厦。终于,“五十之年,只欠一死”。他累了,惟以“一死”求解脱,投了颐和园之昆明湖。  相似文献   

6.
七十多年来,王国维自杀的原因始终为人们所关注,主要的有五种说法。但大多从单方面进行分析,很难有一个完整的解释。应该注意到,王国维的自杀是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清末民初战乱不断的时局,使得王国维不能安心的读书做学问,他倍感苦闷,没有书可读的王国维宁肯可为学而死。北伐军即将打到北京的消忠使王国维不知何处还可放得下一张书桌,而悲观厌世的性格最终使他选择了自杀。  相似文献   

7.
国学大师王国维去世已70余年了.然对他死因的纷争却始终未停。本认为,导致他自杀的原因主要有:复杂的时代、社会背景;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封建传统化和叔本华悲剧哲学的影响;自身矛盾而又忧郁的性格。王国维是为“理性”而死的,是为他自己所奉行的“价值观”、“化观”而死的。他的死是“理性”的悲剧,是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寻千年楚声遗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论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近年来音乐理论界在楚声研究上掀起了一股热潮,热点集中在探寻楚声形态奥秘,不断有新成果问世,并波及演艺界仿楚乐舞之搬演,使楚声研究大有成为一专门学问之势,究其原因,也正在于近年来音乐考古文物(死化石)与民间音乐实践(活化石)两方面不断有新材料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述了“真”的理论,它由三个层面构成:真景、真情、真言。“真”这一理论,既有对古代文论的历史继承,又有王国维进一步的创新。作为王国维的文学创作观念,其实和个人人生哲学相通,就是王国维个人世界中一个完整的“真”。  相似文献   

10.
《教书育人》2005,(1):13-13
王国维、鲁迅所创始的生命美学意味着20世纪中国美学的精神高度。然而,回望已成为历史的王国维、鲁迅,不能不感慨唏嘘。此后的社会美学、认识美学、实践美学从根本上偏离了王国维、鲁迅开始的美学道路。跨入21世纪的门槛,要在美学研究中拿到通向未来的通行证,务必补上新的一维——信仰之维、爱之维,务必要为美学找到那些我们值得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受难的所在。  相似文献   

11.
<正>1927年6月2日,民国时期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北京颐和园门口,一辆人力车到此停下来。一位身材不高、面孔瘦小、脑后拖着辫子的老人下车后径直步行到昆明湖边。他来到排云殿西鱼藻轩前,徘徊流连,点燃一支纸烟,烟尽之后,从容地纵身跃入湖中。从投湖到被园役发现救起,只不过几分钟时间,然人已气绝。当时围观之人并不知晓其真实身份,待发现这位老人脑后有辫子一根,方明白这就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随后,又从王国维身上发现遗书一封: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  相似文献   

12.
心性论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心性论成为王国维沟通中西的基点。本文的论述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性"这一范畴在中国哲学和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王国维的影响;第二,王国维对心性思想的继承及其与西方美学的会通;最后,以"境界说"为例,从境界的性质、产生和创造的主体三个方面对王国维美学在心性论基础上立足传统沟通中西的情况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史学上,王国维是继梁启超之后,又一位较早的对当时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史学家。梁启超以倡导“史界革命”、提出“新史学”的理论主张而在学术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王国维则以其艰深卓绝的历史考证而饮誉学人。早在1929年,郭沫若就指出: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①。王国维继承乾嘉时期历史考证学的传统,采用西方近代史学方法,结合一系列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对中国古史进行考证,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开辟了20世纪历史考证学的新道路,成…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王国维曾在《太史公行年考》一文中断言司马迁的卒年“绝不可考”。至于司马迁因何致死?又是怎样死的?更是无从考定。因此,本文只是就这些问题作一番推测揆度罢了,并不敢自诩为不可移易的考定。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自沉”的个案充分证明:作为“近代美学之父”,在他身上凝聚了整个中国文化的超越精神,故尔其“自沉”便具有了超常的哲学意味。死,对于王氏来说,并不意味着所谓的“殉葬”、“殉道”,而是生发为一种文化信仰、人格完成的象征;正是“死”,使王氏的自由意志和生命美学焕发出不灭的光彩。文章对对王氏所醉心的“天才说”与“游戏说”予以特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对话与失衡——王国维境界理论生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的境界理论是在融合中西文论、美学以及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新理论,它的出现体现了文化间展开对话所具有的文化新因素的生成功能.但是,存在于王国维境界理论当中的这种中西文化对话并非平等,而是一种失衡了的对话,或者说王国维的境界理论更多地表现为西方美学思想的一种移植,是西方美学思想对中国境界理论的一种全面切换.其具体体现主要有两点:一,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从实质上来讲更多地来源于尼采的悲剧理论和叔本华的直观理论;二,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完全立足在西方哲学、美学的基础之上,是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一种具体运用与展开.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研究已有很多 ,但多数研究者只将目光放在王国维身上 ,不能将王国维放在近代美学转型的大背景下加以关注 ,忽略了王国维前后的一些重要美学家。笔者认为 ,要清楚地揭示王国维美学在中国传统美学近代转型中的价值 ,稍前的常州词派诸家及同时的陈衍、梁启超等人的理论无疑应成为重要的参照系。本文即试图由此入手对王国维的美学转型做一简要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8.
李伯勋先生于一九八○年在《兰州大学学报》第一期上发表《司马迁生卒年考辨——驳王国维<太史公系年考略>》一文(以下简称《考辨》),这篇文章的最后结论是: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一三五年),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前九十年),活了四十六岁。司马迁之死是与征和二年十一月写的《报任安书》分不开的。这封信构成他对汉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的大师宗匠在广袤的学术沃野上驰骋,在浩瀚的书海中远航都有其成功的阅读方式。学术大师王国维一生“以读书为生命”,终臻瑰玮宏丽的学术境界,如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序》中所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一段异样的光辉”。而卓越的阅读致知方式是王国维构建这一学术殿堂的有效锐器之一,然论者鲜及于此,故本文尝试论之,从而获取有益的借鉴。一、校批笺辑:精读细审王国维从中国传统文献学中融铸摄取一套终生奉行的读书方式:核批笺辑。校,较勘;批,批注;笺…  相似文献   

20.
月霸与月光是月亮光明面两个处于不同亮度阶段的部分,月霸特指“无光之月”,月相纪时法是根据月霸与月光的消长变化来描述时间的纪时法。西周共有5个月相词语:哉生霸、既生霸、既望、方死霸、既死霸。月相本身是定点的,根据这几个点可以将一月划分为四段,即哉生霸(二、三日~七、八日)、既生霸(八、九日~十四五日)、既望(十五六日~二十二三日)、方死霸既死霸(二十三四日至下月一、二日)。对月相纪时法的理解,只有王国维的月相四分法是对的,但他对旁死霸的解说应据晋侯苏编钟之“方死霸”订正。方死霸指月霸开始消失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