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家长一味的呵护和溺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多并不懂得什么是责任、责任感,缺乏责任意识.对自己没有责任,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学习漫不经心,做事草率、马虎,生活随便、任性,甚至违纪犯规,厌学逃学;对家庭没有责任,一味索取,淡薄孝心;对他人没有责任,敷衍了事,淡漠诚信;对集体没有责任,强调个人自由,不讲基本规则;对社会没有责任,怨天尤人,不愿奉献,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针对当代学生责任感一度缺失的现实,我们以"公民道德教育基地"为载体,以全员育人为目标,在开展"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活动中,将"我的责任"教育确立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与主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学生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立足班级,联系家庭,延伸社会,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开展"我的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的责任意识.让师生在活动中将责任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学校的教育首先是家长的教育。任何国家和地区教育的三大介体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在我国往往把教育的介体单一片面为"学校教育"。忽略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尤其对家庭教育的忽略,导致家长个人责任的淡化,把教育的责任直接推到了学校,发生问题一味的追究学校、老师的责任,绝大部分家长,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体会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重要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生活中,很多良好的品质培养,良好的习惯的形成,良好性格的形成都和家长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灯渺  彭益 《高中生》2011,(4):58
世间的爱,没有一味的付出,也没有一味的索取,总是在奉献中得到,在得到中付出,交相辉映,否则,必不能长久。亲人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都是这样。就像好与坏、对与错一样,没有绝对的好人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7,(11S):45-45
王炳刚 马俊芳2007年10月1日在《中国教育报》撰文:现在的学生责任感太差了,不少孩子自私自利,很少考虑他人和集体;一味追求享受、新潮,却不肯付出;遇事推脱责任,不勇于承担;抗挫折能力差,缺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对国家大事不关心,没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当学生犯错误时,他们有可能会推脱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作为教师,不要一味训斥他们推诿责任的行为,而是要想方设法都会学生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6.
现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教师越来越少了,缺乏基本师德的教师也不多,但是不懂教育使命、随波逐流的教师还大有人在。他们在错误的教育政绩观、片面的教育质量观的重压下,放弃育人的责任,一味迎合考试分数的要求,剥夺了学生做人的自由和尊严。未来十年.要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感受到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转变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7.
对于今天青少年的道德现状,教师普遍持一种悲观失望的态度,一直把责任归咎于家庭教育不力和社会负面道德影响。其实,德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的结果,而教师应该勇敢承担起德育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抱怨与指责。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社会成本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对外部环境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不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造成的机会损失,从而指出对于民营企业社会成本的控制,并不是一味地强调节约,降低社会成本,而是规范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的行为,规范社会成本的支出责任,使民营企业处在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正在改变和重构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并对传统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德育其主要特征是追求形式,忽视实效。具体说就是四轻视、四强调:1.轻视基础性、普遍性的道德教育而一味无限地强调拔高和整齐划一;2.轻视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责任教育,而一味强调“无私奉献”。3.轻视以个人为利益主体的诚信教育,而一味强调“集体荣誉”。4.轻视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意识培养,而一味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从而走入了三个误区:其一,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德育要求与教育者的思想、心理特点错位;其二,把德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力,以至于很多人在没有搞清楚素质教育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完全抛弃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所有做法,一味地搞全程活动式教学,一味地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根本没有考虑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好的做法是值得借鉴、应该保留的。  相似文献   

11.
当学生犯错误时,他们有可能会推脱自已应承担的责任。作为老师,不要一味训斥他们推诿责任的行为,而是要想方设法教会学生承担责任。六年级半期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四年级某班班主任便满脸怒气走进六年级办公室,没好气  相似文献   

12.
常听到有的语文教师抱怨:“今天上课,大部分的学生简直就像呆头鹅,提问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听了这些抱怨之后陷于沉思,不可否认有的学生素质有些问题,但这些老师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自身呢?学生的知识多元化了,有些教师却停步不前,没有与时俱进;长期以来,部分老师的备课只依据旧的教参教案和固定的模式,因循守旧,没有改变,在备课中忽略了对新人选课文的解读,忽略了从学生的角度去备课,去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只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学生,这样的老师,怎会得到学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力,以至于很多人在没有搞清楚素质教育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完全抛弃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所有做法。一味地搞全程活动式教学,一味地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根本没有考虑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好的做法是值得借鉴、应该保留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德育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而学生则应顺从社会给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否则就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强调让学生接受道德规范与社会要求,一味地进行正面灌输,强调德育的一致性,忽视了能否接受教育的决定权在学生这一事实.它的“强制性”结果引起了学生本能的反感,德育的实效性自然大打折扣.怎么办?德育的出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5.
职校在工学实践中,通过谈判协商的操作手法,从共同利益、共同关系与共同行动三个维度,展示学生工学对企业的共同价值,推动企业承担起更多的工学责任,促进工学的深度合作与规范化发展,改善职校工学实践一味价值索取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先锋戏剧具有鲜明的观念叙事特征和独特的形式逻辑意味.前者表现为对人类原有稳定的世界观念进行大胆质疑乃至否定的同时,呈现出直面物质化时代人类的精神困境与对于精神家园的呼唤与坚守的精神品格;后者则表现为对于传统戏剧形式线性逻辑的颠覆以及对于戏剧的"互文性"、象征性以及无序性的艺术探索.必须指出,某些先锋剧作由于一味地追求偏激的形式,对正义、真理、崇高、理想与责任的无情摒弃,必然使其在对传统的一味地解构与颠覆中走向某种程度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7.
编读互联     
《新作文》2005,(6)
来信节录:现在的大人们根本不理解我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只是一味地询问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不按他们所设计的路线去成长?为什么一定要叛逆?他们大人提出的问题我给不了答案,可我想说为什么你们不想一想自己的责任呢?为什么一定要把所有的错往我们身上推呢?难道非得我们乖乖的,和所有的人一模一样,没有个性,没有特色,你们才满意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你们还不如去克隆一个好孩子呢。其  相似文献   

18.
网络平台是十分重要的公众教育资源。目前网络话语环境公众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开垦。自发状态的对话超出了争论、辩理的范畴,怨愤、攻击、粗鄙辱骂色彩等十分刺目。其中以话语"由头"引发网民群体情绪的社会公共角色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如前卫学术话语与公众认同的错位、教育意识缺席对平民造成的感情伤害、公众情绪积压与公共知识分子的一味迎合等,都直接引起和激化了公众情绪的非理性发泄。社会公共角色的教育素养和话语艺术,是提升网络对话平台公众教育功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台湾一位校长讲,"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责任意识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公民意识,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然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社会价值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不少孩子自私自利,一味追求享受和新潮,遇事推脱责任,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对社会和国家漠不关心……学生公德意识淡化,  相似文献   

20.
学习语文的目的,我认为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和自学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触很深为了应付考试,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造成部分学生不爱上学,觉得上学没有意思,毫无乐趣,作为语文教师很痛心。因此我认为,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真正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掌握方法把他们的能力培养起来。一、语文课上学生需要什么学生们年纪还小,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各方面的想法都还不成熟,一天就知道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