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修辞,又称意识形态修辞批评、后现代主义修辞批评,是修辞批评的一种形式,强调透过修辞话语符号发现其背后的理想观念、价值观以及其中暗示的假设。批评修辞学大体分为两个领域:一是针对话语霸权进行批评的传统意识形态批评,二是针对日常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批评的自身批评。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9,(12)
<正>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进,如何获取意识形态之门的密钥,是处在这条上升通道中的人们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在历经了数百年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拷问之后,马克思在其所著的《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效阐发,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始终响彻在世人的耳畔。即便是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中,人们依旧在躬身自问—意识形态何以可能并成为其自身。知名学者汤荣光在其所著的《走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深处》中对此展开探讨,旨在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一、新闻语篇的意识形态功能 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自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最早提出以来,经历了拿破仑、马克思、阿尔杜塞、葛兰西等多人的阐释,但在今天的批评话语分析中已了有新的含义.它是指社会团体所共享的而且是理所当然的一种信仰和价值观.① 批评语言学家始终专注于研究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认为意识形态与语言是相依相伴的,一定的意识形态总是借用一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意识形态具有语言性,而语言具有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4.
马骏 《声屏世界》2021,(11):55-56
《小城之春》是在国家动乱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出的美丽诗篇.影片围绕一个小家庭的情感波澜展开叙事,表面上描写了一个平淡并不曲折的故事,实际上激烈震荡的时代嘶吼早已暗含其中.该影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古典美学的方式,营造中国画的意境,反映出战后知识分子阶层的苦闷心情,其独创性的艺术表达手段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释与创造·文艺研究书系>是<文艺研究>2002年至2009年收录作品的一个合集,分作<批评的力量>、<理论的声音>、<学者之境>三个分册,由方宁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这套书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文艺研究中需要被不断阐释的话题,进而使自己也成为了需要被阐释的论题.  相似文献   

6.
韦伯对俄国不久的将来的前途是悲观的。他在文章中赞赏地方分权主义、立宪主义的自由主义派,但也指出,要真正在俄国建立民主体制非常困难,尚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存在经济结构、民族分裂等很多社会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7.
1989年7月14日,法国政府为纪念法国革命二百周年举行了盛大游行,一些中国学生也以戏剧性的装束出现在游行队伍里。观礼台上的西方政要似乎已经意识到,法国革命在五六十年代被认为是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的肇端,受到猛烈抨击,现在时过境迁,法国革命的抽象口号反而可以用来颠覆异己力量,开创一个单极世界的新秩序。一系列官方组织的庆祝活动都围绕着一个神话般的主题:法国革命的理念奠定了当代开放性社会的基础。然而在图书出版界,迎接法国革命二百周年的并不是一片单调的欢呼声,有的史学家继承年鉴学派整体史学的传统,采  相似文献   

8.
9.
邹韬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而在上海办的《生活》周刊,可以说是他一生事业的起点。自从1926年10月接编《生活》之后,韬奋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下,这家原来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影响的刊物,经过逐步改革,面目为之一新,成为举国瞩望的、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心巧 《今传媒》2012,(12):150-152
长篇小说《白鹿原》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和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白鹿原》在整个文学史的革命叙事中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呈现出与红色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等不一样的风貌,在政治层面是对革命话语的翻转和颠覆,体现出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本文将从阶级模式、革命对象、革命政党、革命者形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陈忠实用他的笔,建构了一面反观现代革命历史的镜子,超越了当代文学史上传统的革命叙事话语体系,使得《白鹿原》成为一道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少年读史,只读味道。经太史公濡染,史书的模样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种朦胧的审美定势,觉得历史就应是《史记》中的样子,生动、隽永而又趣味盎然。后来学了文学,在文学的凸镜中所折射出的历史,往往是美化了的充满意味的生活,它和我少年时的审美理想暗合。然而,随着涉猎面的拓展,我接触了更多的历史著作,接触到历史冷静的真实。真实使人清醒,渐渐地,美化的文学使我厌倦了,我顶真地读起了史,几乎置文学  相似文献   

12.
张心巧 《报刊之友》2012,(12):150-152
长篇小说《白鹿原》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和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白鹿原》在整个文学史的革命叙事中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呈现出与红色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等不一样的风貌,在政治层面是对革命话语的翻转和颠覆,体现出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本文将从阶级模式、革命对象、革命政党、革命者形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陈忠实用他的笔,建构了一面反观现代革命历史的镜子,超越了当代文学史上传统的革命叙事话语体系,使得《白鹿原》成为一道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方回《瀛奎律髓》是纪昀用力评点的诗学著作之一。纪昀认为,方回在诗歌选评中存在拘守门户、舍本逐末、"矫语古淡"、因人论诗四种疏误。借助于评点,他对这四种错误的诗学倾向进行了有力的批评与矫正。  相似文献   

14.
在其对老鬼《血色黄昏》的出色解读中,评论家许子东别具慧眼地指出:老鬼是在母亲杨沫的《青春之歌》的文化背景里长大的,从自小被父母告知要首先听毛主席的话,为追求革命不惜背弃家庭(反讽的是,杨沫塑造的革命青年林道静,便是日后不认她这个妈的儿子的榜样),到后来真听了毛主席的话,造母亲的反,为了投身“文革”不惜捆绑姐姐抢走家里的钱。也就是说,老鬼本人完全是“文革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思想观念上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逐步摆脱了空洞的宣教;从表现形式的角度看,开始重视视觉效果,影片的娱乐性大大增强;而此类影片的叙事视角,亦完成了从宏大的政治、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泛情感化叙事的转变;对人物的塑造,也日益成熟、可信和动人。  相似文献   

16.
不能否认孟悦对“人”有着强烈的关怀,但这却是一种错乱的关怀;也不能否认孟悦对“智慧”的追慕,但这却是一种怪力乱神的“智慧”。她对人的主体性的伸扬极其“现代”,她捍卫主体性的方式极其“前现代”,而她自己又非常坚决地“反现代”,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主导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学的仍旧是语法翻译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核心必修科的强化训练,通过无数轮考试,能够娴熟掌握英语交流功能的比例仍旧很低,12~16年寒窗苦读苦考,仍旧多是英语交际的功能性语盲。面对这一个国人习  相似文献   

18.
19.
《藏地密码》,或类型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该说,《藏地密码》的作者已然掌握了这种小说的神秘配方。于是,依托于至今仍有神秘感的西藏文化与西藏的地理,找到了在真实与虚拟间往返穿越的自由,使这个故事有了心理基础,使这个故事的铺排具备了成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刘应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因其罕见而很少被研究。本文将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东亚图书馆所藏的《西厢记》刘氏本的总评、眉批、版画、释义、字音与其他相关版本进行比较,指出刘氏本的发现对理清《西厢记》版本体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