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站气象要素的相互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反映着不同天气系统的性质和演变特点。本文统计分析了西宁站1954~2005年1~12月逐日14时气压(P)、气温(T)、水汽压(E)配置与次日降水量的关系,可作为短期(24小时)降水预报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8和2019年汛期ECMWF集合预报系统输出的降水预报资料和浙江省内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降水数据,通过RPS评分、Brier评分、可靠性分析和ROC分析等方法,评估了基于ECMWF集合预报的降水概率预报产品在浙江汛期降水中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1)概率预报对多个量级降水的综合预报效果在0~24 h为最好,72 h以后开始明显变差;(2)分量级而言,概率预报对于从小雨到暴雨量级的降水都是有一定预报能力的,预报性能在1~4 d内较稳定;(3)系统对小雨的预报性能优于其他量级降水的预报,而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来说,预报性能迅速减弱;(4)对大雨以下量级降水,概率预报对于低频(高频)事件,给出过低(过高)的发生概率;而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全频率事件均出现高估。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常规观测资料基础上用三次排空法较好地解决了单站暴雨的12—36小时预报问题.在1986—1988年6月份的暴雨预报试验中,长沙发生的三次达标暴雨(R日≥40mm/日)均报准.这可能意味着三次排空法基本上抓往了暴雨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根据郑州自动站和人工站2007年1—12月各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用对比的方法对各气象要素差值、自动站的感应器件与观测原理方面分析原因,找出其中的差异,以及为了保证自动站的正常运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和浙江省自动站雨量资料,对2107年6月12~13日1702号台风和梅雨锋共同作用下浙江地区1次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 1702号台风未使副高北抬中断梅雨,而与西退副高北侧的梅雨锋共同作用产生暴雨;(2)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以及高空辐散场抽吸作用为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台风上空的反气旋环流产生的高空辐散加强了暴雨上空的抽吸作用;中低层激发出局地气旋性涡旋的垂直环流的上升支与锋面次级环流垂直上升支叠加,促使上升运动加强;(3)台风强度及其结构特点,为暴雨水汽通道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暴雨发生在水汽通量辐合中心附近;(4)暴雨发生在由南北热力差异造成的E指数密集带的能量锋中,不稳定层结并非暴雨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主要分析绥化市5种暴雨类型(锋面暴雨、锋面暖区暴雨、低涡暴雨、温带气旋暴雨和西风槽与副高共同作用下的暴雨)发生时,绥化市周边探空站的V-3θ结构图。V-3θ图在主汛期突发强降水中的应用表明,V-3θ图可以显示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征兆。V-3θ图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选取2019年1—12月(站址迁移对比期)普兰县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旧站)和普兰县国家基准气候拟迁站的对比站(简称:新站)的各站的气温、风向、风速、气压、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周围探测环境地形等影响,新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旧站偏低,其中最低气温偏低较为明显;新站相对湿度比旧站偏大;新站风速比旧站略偏大。分析认为,探测环境、地理位置和人类活动是造成各类气象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了解与掌握海域使用规模、结构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对于海洋资源的合理使用,海域空间的有效配置及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洛伦兹曲线的集中化指数、信息熵模型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2—2015年全国海域使用规模和结构时空差异特征,并进行了动态趋势预测。结果表明:(1)全国海域使用规模持续上升、空间集聚度高、新增用海规模波动增长且区域差异加大;(2)渔业、工业和交通等传统用海比重高、相对增长速度随时间加快、海域使用结构优势度增强并趋于有序;(3)未来14年(2016—2029年)全国和沿海各省海域使用规模仍保持增长,工业、交通运输、海底工程和特殊用途等各类型海域使用规模还将上升,渔业、旅游娱乐等用海则表现为减缓的趋势,排污用海则持续下降;(4)海域使用规模和结构及其变化受区位、历史、经济、土地和政策等因子共同作用,并对海域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对海域管理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0—2016年夏季南昌昌北机场气象台观测资料和MICAPS探空数据,统计分析了常用对流参数和特定高度层与暴雨条件下产生雷暴的关系,并运用双重检验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标准化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K指数、零度高度层、抬升凝结高度、T(850hpa-500hpa)与雷暴天气发生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并将2017年发生的暴雨日气象要素带入回归方程检验,得到的预报结论较为理想,说明预报方程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实测资料推求设计暴雨涉及到频率曲线的外延和特大值经验频率的处理问题。我国大部分河流洪水都有定量的调查资料,而历史暴雨资料很少且只能是定性的,因暴雨资料代表性不足,导致计算的设计暴雨成果严重偏小,不利于工程安全。以湖北省房县佘家河雨量站为例,介绍了通过考证流域历史洪水的重现期,用洪水频率代表暴雨频率,采用P—HI曲线计算佘家河站“2012.08”最大24h暴雨量的近似重现期,论证了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乌拉特后旗气象站观测资料,对乌拉特后旗迁站前后1974年—2020年近47 a的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乌拉特后旗新站较旧站年平均气温偏高4.1℃,其中春季升幅最大,冬季升幅最小,3月升幅最大,1月升幅最小,年平均最高气温对年平均气温升幅的贡献最大。(2)新站较旧站年平均降水量偏多10.6 mm,年降水日数偏少16.4 d,降水强度新站强于旧站;平均降水量四季均增加,降水日数相反;新旧站降水量最多分别出现在6月、7月,降水日数均在7月最多。(3)旧站出现最多的风向为WSW,新站为NE;旧站风速明显大于新站,西风风速的贡献最大,春季旧站的风速偏大最明显。(4)新、旧站其余要素差异较大,其中,暴雨日数、雾日数新站较旧站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12.
气象要素是天气预报中重要的分析对象,经常需要用图表的形式表现,使用Excel软件绘制气象要素图表具有简单易行、快捷方便和直观稳定等优点。通过对三种类型的图表分析,结果表明:柱形图比较适合反映降水量类型的气象要素,曲线图比较适合表现温度类型的气象要素,而雷达图则适合体现风向风速类型的气象要素。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31-9月1日,伊春南部铁力站出现历史罕见的单站暴雨天气。此次降水过程高空槽和地面低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且伴有地面冷锋和高低空急流的输送。通过分析表明,冷锋、切变、水汽输送和低空急流的位置是产生此次降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浙江梅汛期强降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郭巧红  胡淳焓 《科技通报》2012,(1):34-38,50
采用浙江省常规自动站、MICAPS资料和NCEP/NCAR1.0°×1.0°资料对2010年浙江梅汛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是浙江近几年来比较典型的梅汛期降水年份,梅雨量较常年偏多,暴雨过程频繁;(2)500 hPa双阻形势的稳定维持,有利于浙江梅汛期的持续性降水,5次强降水过程700hPa、850 hPa都配合中纬度低压槽和切变线;(3)梅雨前期100 hPa南压高压呈西部型,梅雨中期由西部型转为东部型,梅雨后期呈带状型分布,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有着相向而行的移动路径;(4)阿拉伯海和印度的西风气流和西平洋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为暴雨区提供水汽来源,东路、中路和西路三支冷空气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雨带位于高空急流的右侧和低空急流的左侧。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12年海河流域35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连续复小波(Morlet)、正交函数分解法(EOF)、线性回归分析法、滑动t检验及空间差值法等,研究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存在5a、15a、25a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变化场表现出全区一致多雨或少雨、南-北向降水分布相反、东南-西北向降水分布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2)海河流域夏季对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和年平均降水强度的贡献最大,各时间尺度降水日数均以小雨为主,各级别降水强度也均呈夏、秋、春、冬季依次递减。其中,年暴雨量和暴雨强度、夏季暴雨量和暴雨日数均呈明显减小趋势,夏季大雨量和大雨日数也有明显减少趋势;(3)永定河系对全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贡献最小,各子流域降水日数也均以小雨为主。其中,永定、子牙、大清河系的暴雨量和永定、大清、北三河系的暴雨强度均呈明显减少趋势,北三河系的大雨量和大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子牙河系的中雨量、中雨日数和中雨强度均呈明显减少趋势;(4)海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会引起地表径流减少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现象恶化。  相似文献   

16.
姜盈 《科技通报》2012,28(3):12-20,93
用1961-2008年的浙江省各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浙江省1961-2008年发生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近50年来浙江省持续性暴雨的主要特征。在统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造成浙江省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归类和研究,本文将浙江省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分为:(1)热带低压类;(2)西风带类两大类。结果表明:(1)浙江省持续性暴雨主要集中在梅汛期和秋汛期,浙西的持续性暴雨过程多于其他地区;(2)热带低压和西风带低槽、高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是导致浙江省持续性暴雨发生的重要天气系统。其雨带位置的分布与系统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降水强度的分布随着影响系统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菲特"在浙江引发了全省性暴雨和大暴雨天气。本文主要是通过NECP资料从大尺度环流形势、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分析台风暴雨特征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从环流形势来看,暴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由台风环流造成,第二阶段由残余低压环流和冷空气共同作用而引发;(2)暴雨水汽来源为副高南侧的东风急流,"丹娜丝"的存在有利于较强水汽通量的维持;(3)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分布有利于"菲特"强度的维持,暴雨中心辐合辐散交替分布,近地面辐合的增强预示着暴雨增幅;(4)弱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低层能量锋区的加强,促进降水。  相似文献   

18.
任转转  邓峰 《软科学》2023,(1):9-14+22
以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数字技术、要素结构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当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传统要素结构转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为正向促进,这种促进作用在经过不同模型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3)从技术和结构关联作用结果来看,数字技术与传统要素结构转型交互影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后扬的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多种常规资料,对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相关物理量诊断、数值预报的检验等分析,发现此次拉萨暴雨天气过程在经向型较大的环流背景和500hpa低涡切变影响下产生的。中高纬度地区较大的经向环流形势,有利于的冷空气侵入高原,而孟加拉湾热带地区的热带低值系统的活跃及暖湿气流的输送给拉萨地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高原中东部天气尺度的西风槽尾的切变线给拉萨地区水汽的底层辐合上升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条件。拉萨站处在切变线东南侧,地面辐合、高空辐散,高温高湿,对流云系前沿等有力的天气形势下,导致暴雨天气过程拉萨单站中低层存在明显的高温高湿区,高层存在干冷区,这种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发展,而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上升运动,从而导致强降水的发生。逐小时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的要素变化分析,有助于开展对单站的短时临近预报具有较好的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性,本研究对14名有改善人际关系意愿的大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共7次的团体辅导干预实验;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CSICD)》、《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孤独量表(UCLA)》三个问卷测试前后施测,结合团体成员自身的表现和反馈,结果发现:成员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有差异(t=3.561,p0.01),其中人际交谈方面(t=3.672,p0.01)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待人接物(t=2.650,p0.05)上有差异。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前后测,也有显著差异(t=3.460,p0.01),其中社交回避(t=3.847,p0.01)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社交苦恼(t=2.693,p0.05)维度上也有差异。此外,孤独量表总分前后测也存在显著差异(t=3.482,p0.01)。本研究认为,此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有效的,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