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正>本技术针对溶液法制备的OLED器件整体性能有待提升的问题,提出在发光层添加辅助成膜助剂的解决方案,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提升溶液法器件性能的方法。如付诸现实将推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溶液法制备工艺的改进,提升整体效能,降低制备成本,推动溶液法制备OLED器件的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2.
有机电致发光(OLED)是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器件具有低压驱动、高亮度、高效率以及能实现大面积彩色显示等优点。本文介绍 了OLED器件的基本结构,综述了多层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各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采用真空热蒸镀,制备了一种多层结构的OLED器件,获得了发射峰位于525nm 稳定的绿色OLED器件,其起亮电压为2.5V,为国内报道最低;驱动电压在20V时,器件亮度为10,500cd·m-2,最大流明效率为:3.921m·W-1,色坐 标为CIEx,y=[0.331,0.625]。  相似文献   

3.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又叫做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ELD),其具有主动发光、宽视角、短反应时间、高发光效率、低工作电压、面板薄、可制作大尺寸与可弯曲的面板及制程简单等优点,被认为是继LCD之后的第三代平板显示技术。介绍了OLED器件的发光原理和彩色化方法,OLED显示技术的分类和发展现状、技术优势和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9-770
<正>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马东阁研究组在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OLED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将具有较高三线态能级的蓝色荧光材料掺杂到双极共混主体材料中,在荧光和磷光发光层之间不加中间层就制备出高性能混合型白光OLED。这种不含中间层的混合型OLED结构比较简单,不但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5.
无机半导体材料量子点由于其特有的发光性能,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红绿蓝三色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都能接近于理论值。然而,要实现工业化生产,如何实现大面积、高分辨率的红绿蓝三色显示屏的制备有待进一步探索。对量子点显示的发展到量子点器件的加工方法进行了回顾;从材料到制造技术,讨论了量子点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向,综述量子点在显示领域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存在高亮度时效率低、高效率下亮度低的问题。如何在高亮度的同时保持高效率、且具有高稳定性,是QLED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也是制约其在高亮高效显示和照明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针对这一挑战,本研究团队通过设计以硒为阴离子贯穿元素的核壳结构量子点(CdSe/ZnSe),优化了发光层能级与传输层能级的匹配,提高了载流子的注入效率和平衡,从而实现了器件整体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在可见光区标志性的红、绿、蓝三基色QLED器件上,获得的最高亮度和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356 000、614 000、62 600cd/m~2和21.60%、22.90%、8.05%。在器件稳定性方面,红色和绿色QLED器件的寿命达到160万小时以上,蓝色的寿命达到7 000小时以上,解决了以往QLED在高亮度下低效率、高效率下低亮度的关键难题,首次实现了兼具高亮度高效率的红、绿、蓝QLED器件,原理上展示了QLED在显示与照明两大领域都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10,(4):9-9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效率提高两倍以上,这将有助于加速OLED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半导体照明已成为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人工光源,节能效益显著.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是半导体照明的"核芯",实现超高能效发光器件是国内外半导体照明研发和产业界追求的目标,对掌握半导体照明科技制高点和产业主导权意义重大.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超高能效半导体光源核心材料及器件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YFB0403100)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牵头的项目团队依据半导体照明光源全技术链展开,系统突破材料、芯片、封装与光谱技术,在掌握载流子复合规律基础上建立高效器件模型,通过高质量外延材料提升内量子效率,通过芯片和封装设计提升光提取效率,通过光谱匹配实现高效白光器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效率提高两倍以上,这将有助于加速OLED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轶如,一个复旦大学毕业的中国女孩儿,如今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日前,以她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刊登在国际权威科学刊物——《自然》。英国BBC对此作了报道,称她发明的OLED发光器“使传统的照明器件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1.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器件正逐渐进入主流显示市场,它具有厚度薄、功耗低、能够显示亮度高和色彩鲜艳的图像等优点,并具有对任何物体进行全彩色显示的能力.本文描述了OLED的发展背景、发光原理、关键工艺、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OLED),在日本又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是一种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有机材料发光的平板显示器件。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液晶显示器(LCD)及等离子显示器(PDP)相比,OLED具有成本低、全固态、主动发光、亮度高、对比度高、视角宽、响应速度快、厚度薄、低电压直流驱动、功耗低、工作温度范围宽、可实现软屏显示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平板显示器。有专家预测,OLED显示器可能在2015年后取代LCD的主导地位,成为市场主流显示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表面等离子体具有表面受限性和局域场增强性等特点,可以用来增强发光LED的发光效率。本文根据表面等离子体的特性探讨表面等离子体增强LED发光效率的基本原理。表面等离子体在共振时具有很高的态密度,当共振频率与发光频率相匹配时,可以提高发光中心的内量子效率,从而增强LED的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220-221
长春应化所马东阁课题组最近在OLED界面材料、有机半导体掺杂技术、白光OLED的结构设计、白光OLED中载流子及激子的有效调控以及白光OLED的发光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08,(11):3-3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所穿着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采用了最新的平板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据悉,这是OLED技术首次应用于航天飞行航天服。  相似文献   

16.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所穿着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采用了最新的平板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据悉,这是OLED技术首次应用于航天飞行航天服。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21)
利用正压电效应发电,控制电路供电,光电二极管(LED)组块发光,研制了一种基于机—电—光能量转换发光的演示器件。使用数字示波器和定值电阻(50Ω)探究了发电模块输出电压随单层陶瓷片数及模块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当双手有规律地按压时,单片陶瓷整流前的输出电压峰值(V_(pp))约为15.58V,随着片数的增加,V_(pp)逐渐降低,当片数增加到49片时,单层模块的V_(pp)约为6.95V。将四层发电模块单独整流,并联叠放,压电阵列的V_(pp)约3.22V。当连接50Ω定值电阻负载时,发电模块的输出峰值功率可达0.5mW。演示时,负载连接LED组块(并联200个红光LED),器件可在双手按压下呈现出明显的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18.
量子点是发光材料的最佳解决方案,将是新一代显示技术最有利的替代者,是先进电子材料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以ORBIT平台为数据源,从专利角度对全球量子点发光材料专利进行产业技术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发展趋势、全球市场布局、热点技术、前沿技术、合作团队、发明人、重要专利等.全球量子点发光材料产业技术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是最大...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都听说过LED,但对于OLED可能就比较陌生了。1979年的一天晚上,在柯达公司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博士偶然在黑暗的实验室中发现一块做实验的有机蓄电池在发光。从此,他开始研究OLED并因此被称为"OLED之父"。不过此后的20多年里,OLED更多的只是出现在实验室里,而很少进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项目概况在白光LED器件制造过程中,封装材料的性能对其发光效率、亮度以及使用寿命产生显著影响。传统的环氧树脂封装材料容易产生热老化与紫外老化,使LED器件寿命显著降低。高透明、具有优良耐老化性能的高性能LED封装材料是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国内现有高端LED封装材料市场包括有机硅封装材料,有机硅环氧树脂与耐紫外环氧树脂几乎被国外生产厂商所垄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